关于民族声乐的单一化与多元化研究

时间:2022-07-13 05:42:02

关于民族声乐的单一化与多元化研究

摘要: 现代民族声乐在我国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我国的民族声乐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发展的背后有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国的民族声乐唱法越来越趋于单一化,本文从此误区入手,分析单一化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Abstract: Modern national vocal music in China has a history of one hundred years, during which our national vocal music made great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But there are assignable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ne of which is that our national vocal music singing is more simplified. Starting from the mistak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the resolutions.

关键词: 民族声乐;单一化;解决措施

Key words: national vocal music;simplification;measures

中图分类号:J617.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187-01

0引言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了璀璨迷人的音乐文化,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与升华,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更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百花园中一株芳香四溢的奇葩。

1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现状

进入了21世纪,我国的民族声乐仍旧繁荣,但繁荣的背后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危机。我国的民族唱法越来越趋于“单一化”,这个问题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历史发展的规律这一角度对我国民族声乐当前所显露出的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如果我国的民族声乐想要继续发展下去,我们的声乐工作者们就必须正确的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继承“传统”,振兴“现代”,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使二者共同、协调发展,最终建立具有我国民族特质及审美要求的、真正的民族化、多元化的民族声乐学派。这是一个浩大并且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不懈的努力。

2我国民族唱法的单一化

我国民族唱法风格单一化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声乐界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学派的理想开始,到以金铁霖教授的那些杰出学生为代表的主流声乐学派的盛行,可以说我国的民族唱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高度。它是了不起的,甚至是五十年代歌唱家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但是,再好的东西也不能一直一成不变。

所以,想成为好的民歌演唱家,不能一味的模仿前者,而是在学习前者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新的演唱模式。我国现代民歌演员的演唱方法那么的相似,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因素:

第一,是民歌歌手对我国“民族声乐”的认识把握程度不够深。对“民族唱法”这一概念的认识是否全面,观念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其唱腔是否能健康发展。

第二,在我国民族唱法的发声方法上掌握不够。一位研究民族音乐的教授经过仔细研究后,根据研究结果指出了当下国人对民族音乐演唱方法上因为认识不够而出现的普遍问题。他认为发声法和润腔法是中国传统民间歌曲的两个主要唱法。当把这两种唱法结合在我国民歌歌唱和声乐理论实践中时,演唱者们显露出了不少问题,以下就是3个主要问题:①民族声乐演唱者不了解传统的演唱方法,也没有想要了解的意愿,并不愿意相信中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唱法;②不以事实说话,听信谣言,盲从相信属于中国的传统唱法不具有科学性,就理所应当的不去学习、继承和发扬民族唱法;③表里不一,将自己所学的西洋唱法加以改革后称为中国民族唱法,却从实质上改变了我国民族唱法上所具有的朴实无华,而变成了空有虚华外表没有内在的唱法。抛弃了民族唱法中的极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唱腔,这些技巧正是我国传统民乐的魅力之处。如果民族演唱者抛弃对民族唱法的技巧的学习与探索,那么我国的民族声乐风格走向单一化是必然的。

第三,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曲目短缺。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想要迈上康庄大道,除了需要有对传统声乐有着精确认识、精湛技艺的民歌演唱者外,还需要具有各种民族特色在内的歌曲不断地涌现。

3民族声乐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之路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民族声乐工作者们深入探索民族声乐的发展规律需要一种严谨的、求真务实的态度,只有抱着这种态度,我们才能积极进取,才能创作出、演唱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民群众都喜爱的艺术作品。听众的耳朵与心灵是音乐市场所遵从的,艺术与审美的多元化才是当今不可取缔的时代特征。

第二,要加强民族声乐理论知识及演唱技巧的学习。要想改变当前“单一化”的局面,民族声乐工作者们必须进行深入的学习。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才能找到演唱民族唱法的正确方法,作到有目的学习民族声乐知识理论。每一位有经验的民族歌唱家,都有着深厚的民族音乐知识做为支撑。一些民族演唱家为了把一首民族歌曲唱到最好,会深入倒当地民族中去学习他们的语言,这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精神。我国民族的民间音乐是培养音乐家的田野,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这绝对不是老生常谈,而是民族音乐家的成功之路。

加强对民族声乐理论的学习是掌握民歌歌唱者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基本理解,所以我们进行必须深入剖析,这一举措也是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提倡词曲作家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民间特色的作品,这也是促进民乐由单一化转向多元话的另一个措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待我们的民族声乐,只要是民间的,对我们有益的,不论古今中外,我们都可以拿来使用!比如山歌、茶歌唱的“咿呀依子呦喂”和“呦嗬”调;比如陕北民歌的嘹亮浑厚的歌喉;比如华东地区吴侬软语般的江南小调;比如黄河两岸羊皮筏子客的西北风情;比如天山脚下的载歌载舞,不论是天上老鹰的呜叫,还是地下的风吹草动、虫飞……一都可以被我们的民族唱法唱出。这样的民族唱法才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才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真正的民族化、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才是我们中华民族声乐领域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瑰宝。

总之,我们需要教育工作者、词曲作家、歌者及媒体一起共同努力,打破“单一化”的局面,从而为我国的民族声乐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小平,孙德俊.金铁霖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思想探微[J].中国音乐,2007(2),208-213.

[2]吴俊廷.李谷一演唱风格研究[D].[学位论文].河南郑州:河南大学,2006.

[3]徐菁.略析中国民歌特征及其发展[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7(3),59~61.

[4]袁玥.中国民族声乐节目在现代媒体中的现状和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从3G通信看我国通信业的发展与挑战 下一篇:流媒体技术在校园网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