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攒你的跳槽资本

时间:2022-07-13 04:04:16

积攒你的跳槽资本

据英国《金融时报》统计,由于经济形势不明朗,全球三成白领将放弃或推迟跳槽计划。但到年底了,想跳槽的还是蠢蠢欲动。跳槽的功效有很多:职场上受了气时,它是最快捷的止疼药;觉得自己被人大材小用时,它是柳暗花明的新天地;有好机会向你招手时,它直接充实你的钱包,所以我们有事没事都会想想跳槽后的美景。但跳槽是需要资本的,天下的猎头和老板一样势利,如果你没有积攒出足够的资本,终会被他始乱终弃。

经济大环境虽然不好,但某些行业的发展势头依然迅猛。活儿要有人干,钱要被人拿,人要往高处走。但这个年头,工作成了白领心中永远的痛,痛并快乐着也好,痛不欲生也好,想不痛是万万不可能的,于是跳槽成了止痛药。我有几个好朋友,最近都在面临“跳还是不跳”的生死抉择。Serena,26岁,有天我在单位加班时她也在城市另一头加班,于是在MSN上跟我大放苦水,话密得我都插不上嘴,可见郁闷得够戗。她说半年前被个半熟的朋友“忽悠”了,跳槽到了这家公关公司,几个月干下来,累死累活还被克扣薪水,当初承诺的数目根本拿不到手;公司里拉帮结派地欺生,什么出差出国的机会都轮不上她;上司是笑面虎,派她干活的时候和颜悦色,一提到待遇就打岔;连财务也是狗眼看人低,对她的报销票据百般刁难……总之,她干的是“主力”的活,受到的却是“冷板凳”的待遇。我一听,义愤填膺,劝她赶快离开这不着调的L0CAL小公司,奔着业内最大的500强龙头企业去,既然她那么能干,又有工作经验,还怕竞争不到一个职位?她忽然沉默,然后说: “不是不想去,可我英文不行,正学呢。”我一下子也没话了。

还有一个密友,在一家日资大公司干了12年,从毕业后就没动过地方。前几天一起吃饭,铁青着脸对几个姐们说“不下去了,前些天提财务主管,居然一个比我低三届的被提了上去,薪水一下子就比我高了50%,我这心里能平衡吗?”可再问她往哪里去,她就说不出所以然,想必从来没动过跳槽的念头。

在我看来,这两个朋友说跳槽,都跟痴人说梦差不多。京城资深的猎头景素其总结过跳槽的几个资本,简单说就是:你的经历是否能转化成资历;你的学历和技能是否时时更新;你是否了解所期待的职位在哪里;你想做的改变是否处在符合年龄段的职业进程中;最后一条,你不想走的时候,才会有人来挖你。

首先,你的经历是否能转化成资历。你可以说,我在某个行业有好几年的经验了,单挑一摊业务没有问题。可老板关注的是,你有经验不假,这只能证明你可以应付最基本的工作,可你有什么成绩,也就是说,你有什么过人的地方?在猎头眼里,经历转化成资历有两个明显的标志:你在这个岗位上做出过响当当的业绩,或者你在一家口碑很好的大公司里,做过三年以上的核心业务职位。

你的学历和技能是否时时更新,这里强调的是学习能力和沟通、合作的能力。相对某一个岗位而言,学历过高和过低都是职场道路的绊脚石,学历过低的要及时补上,学历过高则让你很容易产生“屈才”的情绪,老板也不好用你。比学历更重要的,是岗位要求的特殊技能。你锁定的每个公司、每个岗位都有胜任它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果想进500强大企业,你的业务能力和英文能力是必备的;如果想做管理层,除去业务能力之外,管理能力也是考核的重点;有些行业青睐海归,有些行业崇尚经验;如果想进入,就必须具备这些敲门砖,否则就是空想。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这也是猎头给我们的建议。对女性来说,20岁到30岁,不管在什么行业什么岗位起步,最重要的都是虚心学习,在这个年龄段找到自己最适合的行业是至关重要的。30岁到35岁是发展期,此时能够被提拔起来,就为日后的稳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5岁到40岁,是职业的黄金期,所有能力与潜力都被发挥出来,人生冲上最高点;40岁到45岁是转型期,此时要考虑45岁之后的发展方向,从风口浪尖上逐渐转移到幕后;45岁之后是平和期,此时利用自己的经验、人脉、阅历、管理才能,在一个位置上坐深坐稳,带新人,传授经验,做幕僚,稳扎稳打,一直做到做不动的一天,给职业生涯划上完美的尾声。在国外也有很多人,在职业平和期,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整合资源开始自己创业,这都是很好的选择。

你是否了解所期待的职位在哪里。也许你已有了一些工作经验,也会偶尔接到猎头的电话。但这并不表明这个职位就非你莫属――猎头在撒网的时候,针对一个中层职位做初选,往往会提供10到30个候选人。光有猎头给你信息还不够,你要时刻对业内的人事动向保持敏感,最好的办法就是时刻关注竞争对手企业的动作(因为这很有可能就是你未来的雇主);有几位消息灵通的朋友;平时广交业内资深人士做朋友,互通有无;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把跳槽的想法透露给适当的人。逢人便问属于急病乱投医,机会不来谣言先来;对谁都严防死守,讳莫如深,也就不会有热心人给你推荐好去处。所谓合适的人,就是有一定信任度、信息广、业内有威望的人。找准这样的人,事半功倍。

最后一条也最可气,猎头和老板最想挖的,就是那些不想走的人。这很符合人的心理,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如果你蠢蠢欲动,他们在心里便看低你三分。当然,即使你摆足架子,谈到了理想的条件,如果在3个月内不能满足老板已经被高高吊起来的期望值,他会觉得受了欺骗,毫不犹豫地“退货”!

职场中的场景,是一幕幕活灵活现的“罗生门”。员工用自己的尺子抱怨不公平,痛骂老板的时候,老板用的是另一把尺子,看到的是不合格的鸡肋员工,甚至是毒药员工。

由此可见,跳槽绝对不是一件玄妙的事,职场虽有很多变数,但有规律可循,不要期待到自己这里就有那么好命,所向披靡。更何况老板的立场都差不多,不管你受了多少不公平,被穿了多少双小鞋,也别急着动怒。你先从自己老板的角度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对待你?是上辈子跟你有仇?还是觉得你是“鸡肋”甚至“毒药”?化鸡肋为鸡腿,化毒药为仙丹,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是你跳槽的资本――新老板需要的也是“鸡腿”和“仙丹”,他会付个好价钱的!(摘自《时尚》)

上一篇:胡雪岩的启示 下一篇:面试时最为糟糕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