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 第2期

时间:2022-07-13 03:02:26

情景 第2期

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反映了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乃至艺术之美。如何才能让学生去感受这一切美,使他们乐学、爱学、会学,最终对语文产生兴趣呢?为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采取了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而情境教学正是通过图画、摄影、音乐、动作和文学语言的描绘再现语文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情感、阐述的哲理产生一种亲切的感受,从而化难为易,使之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从心理学角度看,情境教学是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感受时,管理形象思维的大脑的右半球兴奋;表达时,管理抽象思维、语言的大脑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的两个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就可以大大挖掘大脑的潜在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语言文字。

1 音乐渲染,引入情境

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进行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

在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知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但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二者必须做到和谐统一,这样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四册18课《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时,根据教学程序,第一步骤是介绍牛郎王二小。在以讲小故事的形式介绍王二小时,笔者选择了革命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作为语言描述情境时的配乐曲。课堂上,随着音乐的变化,气氛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同学们被深深吸引住了,整个个体,整个思维,仿佛都回到了抗日战争时代,仿佛看到了王二小机智勇敢地把敌人“领进了我们的埋伏圈”,“复仇的子弹将敌人胸膛射穿”……一派激动昂扬的情调,这样的气氛既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做了较好的情感铺垫,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了素养,开发了智力,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和想象能力。

2 运用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

苏教版语文教材得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利用挂图、插图、投影、剪贴画、简笔画再现课文描述的情境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实际上,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

2.1特意绘制放大的图画

如,苏教版第三册20课《美丽的丹顶鹤》中所描写的丹顶鹤,“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有的“引吭高歌”,有的“展翅飞翔”,这样美丽动人,充满生趣的景象,复制一张放大的插图,那是十分需要的。教学时,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后,利用学生的情绪,将他们带入情境:“现在我们一起去丹顶鹤第二故乡黄海之滨欣赏这些美丽的丹顶鹤。”眼前的图画,一下子罩上了情感色彩,同学们愉快地描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同时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及一些重点字词。

由于特定的情境中学生有了思维活动的依托,积极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这里包含着知识的学习,贯穿着语言的表达,也渗透着美的感受。

2.2简易的粉笔画

简易粉笔画是以粉笔勾勒形体的线条再现情境的。由于简易画是边讲边画,画面是从无到有,逐步形成,画面处于变化之中这一特点,就必然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因而用简易画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

有些课文所说的现象,比较抽象,但又不需要对表明某一现象的画面作细致的描绘,这时运用简笔画说明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事物与本质之间的关系就会一目了然。

2.3剪贴画

剪贴画最大的优越性是可以贴上拆下,灵活运用,使画面充满生趣。凡是无需细致描绘的画面,只需显示形体轮廓,就能再现情境的,便用剪贴画。

例如,教学苏教版第二册第15课《做什么事最快乐》一课中,笔者创设了连续的一组情境。结合教学过程,笔者创设了“小青蛙”来到“大树下”、“田野里”、“花丛中”、“家里”,分别与“啄木鸟叔叔”、“小牛爷爷”、“蜜蜂妹妹”、“妈妈”对话的情境。情境一个连一个,角色随着情境一个接一个出现,从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做自己能做的事最快乐”,可以说是简明、生动、有效。

2.4课文插图

利用插图,把学生带入情境。这是值得推崇的最经济的方法。

2.5电教画面

电教画面,包括电视录象、幻灯的画面,尤其是多媒体画面,更给学生一种新异、真切的感觉,而又呈现于连续的动态中,非常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例如,教学苏教版第二册23课《司马光》一文时,笔者就是用多媒体画面来创设情境的: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出去找大人。司马光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这一系列连续的动态画面在银幕上显示,不仅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这就弥补了在生活中很难看到的不足。

3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以表演体会情境,用的最普遍的是童话、寓言、故事中角色的扮演。

例如,苏教版第四册第8课《狐假虎威》,在巩固阶段,由一名学生扮演狐狸,一名学生扮演老虎,再请几位同学扮演小白兔、小松鼠、小刺猬,他们凭借自己对课文语言的记忆,进行对

话。为了增强表演效果,往往需要适当设置些模拟的布景和道具。教室里放置一些花草树木等,加上头饰,这样角色如同真的处于森林之中……表演吸引了全班同学,他们的动作、神情便是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而表现的。

情境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改变了“注入式”教学那种闭门读书,单一的“听分析”。它针对儿童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使儿童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

上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下一篇:小学数学各年段特色作业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