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

时间:2022-07-12 11:30:22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

1.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⑴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即使国家参与某一民事关系,其与对方当事人在民法上的地位也是平等的。

⑵等价有偿原则:

等价有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移转财产等民事活动中,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等价交换,实现各自的利益。要注意的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且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财产移转也可以是不等价的或无偿的。

⑶自愿和公平原则:

自愿原则,也就是传统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可以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但是,民事主体的意志自由不是绝对的,其不得违背法律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本着公平观念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⑷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当诚实信用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实现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双方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

⑸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原则:

民法是以权利为核心的法,当然要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基本原则。

⑹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必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如果行使权利损害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民事活动首先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及习惯,行政权利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2.什么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事行为能力即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与民事活动,并以此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人,或者征得法定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人民事活动。

3.合同的特点有哪些

⑴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在自愿基础上达成的协议,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行为;

⑵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⑶合同所确立的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

⑷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

4.劳动法的含义是什么

(一)法律体系中的劳动法律部门;

(二)一个国家的劳动法典;

(三)劳动法学或劳动法课程。

上一篇:中国法律中华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下一篇:法律论文走向信息完美论科斯定理对庭审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