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行当”有了新内涵

时间:2022-07-12 11:21:47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描写的“卖炭翁”形象。如今,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竹炭加工与工艺专业的学生们完全颠覆了传统“卖炭翁”的脏累形象,他们着装干净整洁,脸上笑容灿烂,竹炭鞋垫、竹炭防潮防霉剂、竹醋液……一件件竹炭衍生产品从他们的巧手中诞生。

“竹炭加工与工艺专业作为我校的特色专业,要立足衢江,跳出衢江,走向全省、全国。在新专业建设中,我们紧跟竹炭行业的发展变化,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引,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规划和创新,以永葆新专业的活力。”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校长舒明祥如是说。

按需而动 应势而生

20世纪90年代,竹炭产业在我国悄然兴起,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是我国竹炭产业起步最早、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作为“中国竹炭之乡”和全国最大的竹炭生产加工出口基地,衢江区竹炭产业一直保持着全国竹炭行业的领军地位。目前,衢江辖区内有竹炭生产、科研、贸易企业20余家,并形成了集竹炭产品研发、竹炭生产加工、竹炭衍生产品生产、产品营销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但在这一朝阳产业的背后,专业技能人才缺乏成为了产业做大做强的一道坎。

1996年,衢江区竹炭产业从业人员只有十几人,到2011年猛增到1万余人,但这个数字对于发展迅猛的衢江区竹炭产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随着竹炭产业的转型升级,衢江区竹炭企业对竹炭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学校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化科学知识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企业需要职工队伍稳定,希望每一个职工在我们的企业里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对文化基础十分看重。如果职校开设竹炭加工与工艺专业,学生一到我们企业就能顺顺当当地顶岗操作,只要他们用心做,一定会出成绩的。”被誉为“中国竹炭之父”的浙江省竹炭协会副会长、浙江民心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包立根说。

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的老师曾对竹炭企业人才结构和用工需求情况进行过调查。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竹炭企业一线操作人员主要来源于社会招聘,占78.5%,另有7.3%左右的操作人员是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招聘来的;在一线操作人员中,中职、高中毕业生只占11.9%;93.7%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非常需要具有相应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员工。“企业一线操作人员整体文化程度偏低,中职或高中毕业生比例少,这与当前各中职学校没有相应的专业有很大的关系。”衢江区职业中专教科室主任刘小康说。

当广阔的行业发展前景遭遇“人才荒”时,舒明祥校长用他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优质新专业。2009年,站在服务地方经济的高度,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以兴趣班的形式尝试探索和竹炭行业相关的课程建设与专业教学实践,为开办竹炭加工与工艺专业做准备。经过一年的摸索与实践,2010年,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竹炭加工与工艺专业正式创办。

强化师资 补足“短板”

竹炭到底是什么?竹炭是怎么生产的?竹炭要怎么进行加工?

竹炭加工与工艺兴趣班创办之初,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的师生心中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对于竹炭加工与工艺这个全新的领域,教师都是外行。专业教师从哪里来,成了学校专业教学的一大难题。

各师范院校没有竹炭加工与工艺专业的师资提供,为了让师资队伍建设跟上专业发展的脚步,校长舒明祥另辟蹊径――安排教师到企业培训以强化师资。为此,学校专门建立了教师到企业实习制度,学校从现有教师队伍中选派责任心强的教师,利用寒暑假以及课余时间,定期到竹炭企业进行为期一到两个月的培训,让教师边学边教、边教边研。

“竹醋液是烧制竹炭的副产品,是竹材热解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可挥发性的水溶性混合物,是通过对烧制竹炭时的排放气体冷却收集而成的。竹醋可以作为医药添加剂,还能用于美容护肤、抑菌除臭。目前国内烧制竹炭的方法主要有3种――土窑直接烧制法、立式干馏热解法和特制设备热解法。”这位讲解起竹醋来头头是道的刘小康老师曾经是对竹炭产业一无所知的“门外汉”,现在他是竹炭加工与工艺专业的教师,同时也是该专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实践出真知”是刘小康的信条。只要有时间,他就到竹炭企业实地学习竹炭生产加工、竹炭衍生产品生产、技术研发、产品营销等各领域的生产,理清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并一一记录、研究。凭着持之以恒的努力,刘小康老师终于从“门外”跨入了“门内”,成了竹炭加工与工艺专业的行家。像刘小康老师这样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教师,在学校不止一个,正是他们为竹炭加工与工艺专业教学项目的开发夯实了基础。

除了自己培养教师,学校还到高校招聘与竹炭加工与工艺专业相近专业的毕业生来校担任专业课教师,还专门聘请行业专家到校任教,使竹炭加工与工艺专业拥有了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

趁热课改 适应发展

要培养出适应竹炭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光有配套的专业和师资还不够,建设适应行业发展、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才是关键。2012年6月,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成立了课改小组,编制了课改方案。课改小组以地方特色课程建设形式申报的《中职竹炭加工与工艺专业课程改革研究》项目,被确立为浙江省第五批中职课改研究项目。

学校专门组织开展了竹炭企业(行业)调研活动,对省内外20多家竹炭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变化与人才需求情况,以及适合竹炭行业企业的岗位群分布、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在调研中,调研组发现,竹炭专业的职业岗位主要包括竹炭生产、竹炭衍生产品开发、生产与营销三方面。对应就业岗位和能力要求,学校对竹炭加工与工艺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革。

在竹炭加工与工艺专业创办之初,学校教师曾经犹豫过要不要将竹炭生产、加工这两个岗位列入课程教学中。因为在实地考察中,学校教师发现从事竹炭烧制、竹炭加工的人员大多是“老农民”,且需求量不大,加上脏累等原因,很多学生都不愿从事这两个工作。如果学校专门开设了这两门课程,学生学了以后又不从事这两个岗位,那会不会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呢?

面对疑问,竹炭行业、企业负责人和专家的一席话点醒了大家。衢州现代炭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泉生说:“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竹炭人,只学会竹炭衍生品生产、营销是不够的,必须知道竹材是怎么选择的、竹炭是怎么烧制出来的、应该如何加工。”给出同样答案的还有遂昌竹炭协会会长徐建成和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文标:懂得烧炭竹材的选择,了解竹炭生产加工工艺,掌握竹炭品质的鉴定,是做好竹炭产品营销的前提。最终,学校把竹炭生产加工纳入了专业课程体系。

校长舒明祥说:“别看这小小的竹炭,它的生产工艺十分讲究。竹炭的原料是三至五年生的高山毛竹,竹炭生产工艺主要有干馏热解法和土窑烧制法两种。从竹炭的各项指标检测情况看,传统土窑烧制的竹炭一般都比机械炉窑的要好,而土窑烧炭温度的把握与掌控是重点。竹炭生产加工是一门深奥的技术,同时也是学好专业的基础。”课程改革使学校竹炭加工与工艺专业的内涵得到了深化,为专业精细化进程注入了动力。

新生事物总是充满活力的。2013年3月8日,我国第一个由高校科研机构、中职学校和竹炭企业组成的竹炭产学研联合体――“衢州市竹炭产学研联合体”在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举行了成立仪式。作为联合体中唯一一所职业学校,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在竹炭加工与工艺专业建设进程中又迈出了一大步!

上一篇:深海奇物龙涎香 下一篇:推动技工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