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视角下总部经济发展环境评价

时间:2022-07-12 09:26:34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视角下总部经济发展环境评价

一、研究背景

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后,这个连接欧亚、辐射40多个国家、覆盖30多亿人口的资源聚集区备受关注,被称作“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在新丝路经济带建设中,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力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提高西部的产业层次、深化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形成新的增长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总体”与“生产制造”环节在空间上分离而形成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即企业高端功能(管理、研发、投资、营销、送配、采购及以上功能的区域指挥中心)与中低端功能(生产加工、销售网络)部分在空间上分离。企业通常将战略管理等总部功能在人才、信息、技术等战略Y源密集的中心城市聚集,把生产制造等中低端功能分散到周边在土地、能源、材料、劳动力等常规资源成本较低的地区,从而形成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途径、新模式。总部经济的本质是一种区域经济,是应经济发展集约化、高端化要求出现的一种经济形态。在总部经济模式下,通过集约化和扩散化效应形成产业链,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并进行资源有效整合,能最大限度发挥中心城市优势。总部经济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工细化的趋势,在宏观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企业总部进行选址布局时,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关注城市环境,即城市的资源、产业聚集及相关配套服务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之下,西部各个省区乃至各个城市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作为经济带上的节点城市,各个城市之间的联合和协作将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及形成新的增长极,并在不断加强整体综合实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经济带城市在产业、项目、资源、人文等多领域的互联互通,成为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最具有发展活力、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

在此背景下,本文拟对西部地区发展总部经济的环境进行研究,对新丝路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发展总部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对比分析西部城市是否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

二、总部经济发展环境综合评价指标来源与方法的选择

(一)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西北五省区的省会城市,分别为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作为样本,进行总部经济发展环境的综合评价。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国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网站公开统计数据等。

(二)指标的选取

本文基于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环境条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见表1。为综合评价样本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环境情况,主要从发展总部经济的硬环境角度选取。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用国内生产总值X1衡量。城市科技教育指标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数量X2、普通高等学校数量X3、财政支出中的教育费支出X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项目经费支出X5,衡量该城市科技活动、教育的规模和实力以及人才供给程度。

城市人文环境指标包括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X6、人均绿地面积X7,反映城市居民生活条件和质量、城市的适宜居住程度。

城市交通运输能力指标包括铁路和公路货运总量X8、机场旅客吞吐量X9、城市铺装道路面积X10,反映城市办公、出行、物流的便捷程度。

城市金融配套资源指标包括金融业法人单位数量X1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X12,体现城市金融业的发达程度,反映社会资金的供应量。

相关服务业发展程度指标包括房地产从业人数X13、信息和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从业人数X14、星级饭店个数X15,反映总部经济生存所依赖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提供的专业程度。

(三)因子分析过程

本文选择因子分析法分析总部经济发展环境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在指标的权重分配上并没有采取专家打分的方法,而是利用各因子对诸变量所提供的方差贡献之和作为综合评价函数中的因子权重,避免专家评价得出指标权重的主观性影响。

第一步,对原始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变量之间在数量级或量纲上的不同,并计算变量相关系数矩阵。

第二步,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单位特征向量、特征根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然后根据累计贡献率确定公因子的个数。一般而言,公因子数量选取为累计贡献率大于等于85%时的个数即可,此时基本保留了原有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并为公因子赋予新的名称。

第三步,对提取的特征根对应特征向量构成的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以便突出各主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明确各因子的经济意义,更便于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第四步,设计权重。用单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该因子的权重,具有合理性,可避免主观性。

第五步,构建综合评价函数。由回归法估计出各公因子得分,加权计算各样本的综合得分,并以该得分的大小进行排序,综合评价函数模型为:

F=a1×F1+a2×F2+…+am×Fm

其中F为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环境综合得分;Fi为第i个因子的因子得分;ai为第i个因子的权重;m为公因子的个数。

三、总部经济发展环境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首先,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的检验结果如下:

根据表2所示,KMO检验数值为0.684>0.5,说明变量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上述指标变量通过了KMO检验,可以用因子分析法。

其次,计算样本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确定公共因子个数。从表3可以看出,前3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5.371%,即三个公因子解释了总变量的85.371%,对原始数据的解释能力较强。

由表4可以看到,第一个公因子在国内生产总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项目经费支出、财政支出中的教育经费支出、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上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涵盖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教育水平,因此称为“经济实力和科教水平因子”。第二个公因子在金融业法人单位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铁路和公路货运总量、城市铺装道路面积、机场旅客吞吐量、信息和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从业人数、房地产从业人数、星级饭店个数指标上有较大载荷,体现了城市交通运输能力、金融Y源和相关服务业发展程度,因此称为“综合资源服务因子”。第三个公因子在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人均绿地面积指标上有较大载荷,主要体现城市人文环境,故称为“人文环境因子”。

然后,将标准化后数据代入因子模型里,分别计算出公因子F1、F2、F3的分值和环境综合评价总得分,即总得分F=0.38705×F1+0.34158×F2+0.12508×F3。其中,F为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硬件环境的综合得分;Fi为第i个因子的因子得分(i=1、2、3)。数值0.38705、0.34158、0.12508分别为第1、2、3因子的权重。这里用第i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累计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见表3),计算出各城市样本的综合得分,并以该得分的高低将西北五省区城市进行总部经济环境的综合排名。

四、研究结论

从因子得分结果可以看出,西北五省区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存在一定的差距。西安市综合评价得分第一,表5中西安在公因子F1的得分4.3384,说明其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经济基础和科教实力,能够提供优质的环境和服务。西安市在综合资源服务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说明其具有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能够满足发展城市总部经济的需求,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乌鲁木齐综合排名第二,经济实力、科教水平、人文环境仅次于西安,但在综合资源服务方面的得分低于兰州。兰州综合因子排名第三,银川综合得分排名第四,西宁在三个公因子及综合得分上都是排名第五。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西部节点城市,还应该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依托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打造区域产业总部经济基地。西安市应秉承目前优势,充分利用科教资源,形成特色明显、产业链完整的航天等产业总部基地;兰州要借助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发展西部地区化工产业总部基地;乌鲁木齐应借助地缘优势加快出口加工与外贸基地建设,形成农产品和国际商贸总部基地;银川可以依托宁东能源化工产业优势,打造西部地区能源化工总部基地;西宁依据地缘资源,如电能、矿产、畜牧资源等,形成西北地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和生物资源产业总部基地。

其次,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人居环境建设,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支撑。西部地区发展总部经济要不断改善道路、航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强西部地区物流交通体系枢纽功能,通过条件的改善引导企业总部积极入驻;加快建设金融商务区,探索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支持;积极打造国家卫生城市,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打造高品质的人文环境。

最后,理顺政府职责,优化政务环境,为西部城市发展总部经济提供制度保障。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快审批制度,对入住的总部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贴。例如,总部企业建造或租赁的大楼可以根据其对地方的财政贡献能力给予适当的补贴、减免一定的行政管理费或者放宽税收等,同时应该注意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连续性,增强总部企业根植当地的信心。

上一篇: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现状 下一篇: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与控制工程造价成本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