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联想失去“联想”

时间:2022-07-12 08:04:00

当联想失去“联想”

“苹果有自己的操作系统、独特的硬件设计以及基于iOS基础之上成熟的AppStore,这是一个完善的移动生态系统;而三星因芯片与触摸屏技术而独享产业链优势,更有覆盖高中低端用户群的能力。这些都是把自己定位在硬件提供商的联想集团所不具备的。”Gartner分析师何琳在联想旗舰机型K900之后,谈到其PC+战略时说。

其实,联想对新技术的嗅觉并非不灵敏,它在2000年就曾进军互联网,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布局手机,但都完败而归。

随后的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了IBM全球PC业务,继承了IBM的技术、专利、产品线、市场后,仍然把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放在整合与渠道扩展上。

2008年,联想的品牌与市场占有率均走到全球前列。但也是这一年,对于联想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全球PC市场增长开始持续下滑,中国的信息化大潮基本完成,国内PC需求也开始增长放缓。这时,联想又看到了移动互联、云计算、软件服务的新趋势。

2012年,联想宣布推出PC+战略,主攻四屏一云、移动互联,同时宣布继续坚守PC。虽然,联想稳定的PC业“剩者为王”战略可以为PC+布局输血,然而,PC不是互联网,它们有着不同的基因。无论联想的PC+口号有多重要,但如果继续用PC的基因来布局移动互联,仅满足于渠道带来的虚幻与美好,那么,失去创新的联想,就只能注定平庸。

联想要成功就得有决心革自己的命。“打破旧世界,冲向新世界的转型”注定是痛苦的。

5月23日,联想了其在2012/13财年第四季财报,全年营业额340亿美元,净利润6.35亿美元,净利润率为1.9%;而IBM在今年年初的2012全年财报中显示,IBM全年营收为1045亿美元,全年净利润为166亿美元,净利润率为15.9%。而净利润率正是反映一家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当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被称为“蛇吞象”,但这“象”吃的似乎并没什么营养。

人们说联想是一家渠道过硬的企业、一家薄利多销的企业、一家PC质量过硬的企业,却鲜有人提及,联想是一家可与苹果、三星相匹敌的,引领产业链变革的创新型企业。在圈内人的眼中,现在的联想只是一个“好好先生”,一板一眼地做着利润微薄到不被其它厂商偏爱的产品和业务,它不会给人带来惊喜。

难掩激情退却

5月16日,联想集团与英特尔全球首款搭载英特尔双核凌动处理器的联想集团K900智能手机,K900上市定价为3299元,网络特惠价为2999元。这是联想集团推出的一款迄今为止最高端的手机。“我们的目标是打败三星,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并没有那么多,全球也就是三星的客户比较多。关于联想集团如何超越竞争对手,中低端市场上我们已经相对领先,我们要在中高端打赢市场,我们要往高端冲,未来会比K900更好的产品,逐渐在中高端市场占领阵地。”21日,联想集团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陈旭东向外界谈到了推出这款手机的动因时说。而这只是联想集团布局PC+的战略之一。

2012年4月11日,联想集团在北京召开誓师大会,宣布了联想集团的“PC+”战略,即联想集团将推出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和智能电视四大品类的终端产品,通过与乐云服务的融合,打造一个梦之队,实现从传统PC领域厂商到PC+领域领先的过渡。“而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对用户体验、互动性、产品人性化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联想在这几方面的创新都很乏力。”一位长期跟踪联想集团的IT媒体总编J先生说。

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报告指出,今年首季全球PC出货量仅为7630万台,不仅是全行业连续第四个季度出货量同比下跌,亦创下自1994年有纪录以来最严重的倒退。而联想今年首季以1170万台出货量排名第二,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也是惟一一家出货量没有下滑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但是面对移动互联的考验,为了避免步HP、DELL的后尘,2013年的联想为PC+布局昴足了劲。

为了保证PC+战略的高效执行,联想集团已于今年初将业务线进行了改整,建立LBG(Lenovo)和TBG(Think)两大业务集团。LBG将推进主流的消费和商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业务,以及MIDH业务;而TBG则负责推动高端的商用和消费业务、企业级业务和工作站业务。“PC不会消亡,但增长空间有限,联想的这一步,是在以成熟的PC进账为PC+战略买单。战略方向虽对,但也让人难免不为它捏把汗。从联想集团过去的几次并购与转型来看,每次涉及到硬件领域,几乎都是成功的,比如联想集团于2005年对IBM个人电脑服务部的收购,以及2011年以1.75亿美元收购NEC的51%股权,获取日本电脑业务市场。但是,只要涉及到服务与互联网时,联想集团的前进步伐往往迂回曲折。”前IDC大中华区总裁、北京云基地首席顾问郭昕说,“主要原因还是联想在用PC的基因来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同时在以渠道换市场的过程中失去了创新的激情。”

断裂的创新基因

“PC+是联想在硬件市场不景气、移动互联火爆的大势中做出的调整。这种调整方向是对的。但是,联想集团并没有像IBM、Intel这样的硬件制造商一样,拥有可持续的创新基因。IBM可以在2005年互联网崛起之时就开始向软件与服务转移;而Intel则能预测出未来10年的芯片发展技术趋势,并在这个趋势到来之时进行市场推广与宣传。因此,英特尔、IBM等公司能够成为上游厂商并推动整个生态链发展,而联想集团从过去到现在却只能作为上游厂商的追随者。”何琳说。

联想最初从渠道商开始,一边做AST、DEC等国际电脑公司的商,一边着手做研发。1990年,联想推出了属于自己品牌的的微机,这也让它在1998年时,出货量占据中国市场第一。而转折点发生在2004年。这一年台式机增长速度继续下滑,到2005年全球PC出货量的增长速度下滑到1位数。这时的联想正在布局多元化发展战略与拓展国际化市场,因此,它并没有像IBM一样,由硬转软,而是在2004年底,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全球PC业务。很多国际管理学院把联想的这步棋作为经典案例授课。对IBM全球PC业务的收购让联想获得了IBM的技术、专利与国际品牌和市场,通过IBM的品牌力量,联想一跃进入国际视野,并成功地开拓欧美市场。“而与IBM不同,联想凭借自己在渠道与供应链上的优势,可以在获得低成本的原材料的同时,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进行PC的薄利多销。”IDC 中国计算机系统研究部助理总监王吉平对本报记者说。

联想的这种并购也导致了它在PC领域的创新乏力。“以硬件公司的标准来衡量联想,毫无疑问它现在比惠普、戴尔做得都好,但是联想集团始终没有以创新为代言独自完成一次转型的经验。”J先生认为,对IBM的收购,甚至后来与NEC的合作,都是在以渠道换市场。联想不改变靠渠道打天下、“剩者为王”的理念,不一定会死,但最终只能是一家归于平庸的公司。

另一方面,在与IBM的收购整合中,联想也耗费了大量成本,导致无法过多地分身去进行新技术的研发。“联想在收购IBM 全球PC业务后的整合过程中,经受了很多磨难。”一位曾经参加过联想整合的IBM全球咨询服务部的咨询师说。联想在并购IBM公司PC部后,柳传志也曾在一封联想内部邮件中提到,“战略不清晰了,文化要重新建立,这之中有大量的痛苦,要付很多学费。”

PC+换汤必须换药

“在移动互联时代,联想的PC+战略要取得成功,必须改变牢固的PC基因,口号没有实质用处,联想要有彻底革命创新的决心。”郭昕说。

智能电视、云计算不是联想的强项,因此在联想PC+的“四屏一云”战略中,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才具有决定成败的作用。在4月24日的北京誓师大会上,杨元庆也表示,联想集团向PC+的转型中将重点发力智能手机业务。

在手机业务上,联想布局已久,却没有坚持下去。2002年2月,联想手机业务通过收购厦门厦华电子旗下的厦华移动业务,获取了从事移动设备生产经营资质,但是联想手机的发展一直不见起色;2008年,联想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联想移动全部股权及品牌、知识产权出售给以弘毅投资为首的多家私募基金。“那一年联想的手机业务业绩是亏损的,为了财务报表好看才把它卖掉。但是,这并不是柳传志的本意。”王吉平说。直到2009年,柳传志复出,联想才回购手机业务,又先后推出了乐Pad、乐Phone,重回移动互联市场。

“推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产品并不容易,首先从概念机到批量生产、规模化生产再到所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营销渠道畅通、价格体系合理,每一步都不简单,这需要持续与长期的投入。”王吉平说。“苹果、三星是通过几十年攻关手机领域的积累,才会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何琳说。

一位目前就职于联想的研发人员说:“两年前的联想Phone系列一年只有两个项目,现在一年至少有50个项目。虽然测试可以在家里做,但是,还是比以前累了好多。K900用的是x86处理器,虽然功能强大,但与ARM不同,x86需要解决很多与操作系统兼容的问题。研发一款K900的时间,够我们研发好几部新型手机了。”

要从硬件角度去发展PC+,前景并不乐观,除非这个厂商有足够的研发能力,例如可以在人机交互上(语音识别、电脑波、眼睛、头膜)进行拓展,而更多的创新还是来自于应用。”何琳说。

那么,联想是否具备在移动互联时代提供服务创新的能力?这从联想在互联网的布局可以看出端倪。

联想的互联网试水,可追溯到13年前。2000年4月,联想在网络泡沫时期投入巨资创建了FM365网站。资料显示,从2000年4月到2001年6月,联想与AOL宣布合资之前的一年中,联想就为FM365投入上亿元,欲将其打造成当时国内的最大门户网站之一。J先生认为:“FM365网站发展得不顺,可以算是联想当初在互联网市场上的完败。”柳传志也曾反思过其失败的原因——互联网业务当时与其擅长的制造业相差太远,2003年年底,FM365悄然关闭。

即便如此,“联想也有自己强劲的核心竞争力,而联想也把这个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这就是遍布全球的渠道优势。”郭昕说。

而联想CEO杨元庆在2013北京誓师大会上说,“创新要求我们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进行大胆的重新思考,这也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创新范畴。”

但是,联想“四屏一云”的战略构想能否实现,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能否落到实处,“终端+底层操作系统+应用”三位一体的路线前景能否实现,其实更重要的是要看联想能否摆脱PC牢固的基因,摆脱以渠道换市场的低利润率的赢利模式,寻找属于自己的持续创新力。

2013年

5月,联想服务3C服务战略。

2013年

1月,联想集团将公司业务划分为Lenovo和Think两大集团。

2012年

5月8日,联想智能电视K系列新品在国内上市。完成其移动布局的最后一块拼图。

2012年

4月,联想董事长兼CEO杨元庆首次对外宣布联想PC+战略。

2011年

6月,联想以2.31亿欧元,收购德国消费电子品牌Medion36.66%的股权。

2011年

1月,联想和NEC成立NEC联想日本集团,构建名为联想NEC控股B.V.的新公司。

2011年

1月,乐Pad平板电脑推出。

2010年

4月,联想宣布在中国正式启动移动互联网战略。

前IDC大中华区总裁、北京云基地首席顾问郭昕:

转变制造商基因+服务

互联网企业和PC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PC厂商基本上是制造商,而互联网企业基本上是服务商。现在联想面对移动互联的转型,首先要考虑本身基因的转变——制造商基本上是以降低成本、提高售价或销量获得利润,跟服务商是两条路子。

PC可以做成PC+,但是PC+不是简单卖一个产品,更重要的在于服务,所以联想需要重新去组合和管理。首先要打破企业的界限,走到客户当中去,为客户服务、为客户信息化、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其次,要多一些创新和服务的基因。因为互联网是虚拟的、以服务为主的,它整合能力特别强,但整合的不是产品而是客户关系。在这两方面联想的内力还差得很远,尤其是在创新上。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在支付、云和服务模式上都在不断创新,而很少听到联想有些什么创新。因此,它就是一个制造商,还不是一个引领潮流的服务商。

IDC中国计算机系统研究部助理总监王吉平:

统一+融通

在智能手机领域,联想还要走很长的路,因为其整个智能终端的解决方案还很欠缺。而手机再往后发展拼的不是外形,而是后台的实力,比如屏幕的质量和清晰度、语音输入、体感交互和应用等。所以联想在移动领域如何跟更多的伙伴合作共赢,是它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国内,统一通信是一个很有力的杀手锏,联想在这个方面的门槛不高,但是一定要加快速度。另外一个,就是通路互通互动。联想有很多销售端,但是手机和PC之间现在还是自行地互通互融,没有实现全盘的互通互融,所以渠道的互通互融也是迫在眉睫。

Gartner分析师何琳:

生态链+统一通信+执行力

联想不应该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硬件提供商的角色,随着的时间的更新,它应该成为一个能够提供良好服务和生态环境的硬件提供商。

而联想要构建一条完整的生态链,首先要开放,跟开发者合作;其次要完美地复制用户使用的体验度,比如用户界面和安全性等。

而且移动设备的普及只是一个硬件的普及,如何在不同的移动设备之间实现统一通信,利用不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场景做不同的事,这种新型的业务模式才刚刚开始。要实现这样的愿景,需要大量的软件和软件平台来支撑,而这正是联想的软肋。PC+对用户来说意味着更方便的生活,通信统一化、便捷化就是要把每一个人的目标和策略都细化,这是联想需要加强的。

此外,提出战略后还要有执行力,不仅要能够实现这个产品,还要符合用户切实需要的,更要从复杂向简单靠拢。这是所有的硬件厂商都需要注意的,他们在推广概念和产品的时候,往往注重短期效应,产品更新速度快,反而让用户感到很疲惫。其实他们更要注重提升用户对产品和服务使用的利用率。

资深媒体人:

革命或被革命

你要想成为一家优秀的公司,就必须经受大折腾,要么自我革命,要么被革命;苹果是被革命的,选择单点突破。但是联想舍不得一切,联想服务器也想做大、台式机也想做大、一体机也想做大、平板也想做大,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好事给你,这是不可能的。

上一篇:C程序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人类正跨入量子计算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