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暗藏伤民陷阱

时间:2022-07-12 06:34:15

“民工荒”暗藏伤民陷阱

据报道,最近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停工状态……去年冬春之际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求职无门的场景犹在心头,短短数月,出人意料的“民工荒”又引发另一场紧张。

“民工荒”究竟为何?是长期以来索求无度的“人口红利”政策触底,劳动力总量供不应求?是老板在工资福利上太“抠”,农民工自觉“用脚投票”、谋求更大的权益空间?还是农民的生产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出家门就可以获得与外出务工大体相当的酬劳?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即使是一时的供求杠杆失衡、劳务价格重振导致企业用工的压力,却也释放出积极信号――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态势良好,企业有空间为民工派发福利,农民可以选择席珍待聘,“三农”难题也就不再那么难了。

可惜事实似乎并非如此。记得在金融危机发端之时,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企业“断腕”自保,解聘民工,民工就空手返乡;危机稍缓,企业复工,民工又回城进厂。归根结底,是农村无法承载如此多的农民,是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而进城务工仍是当前农民创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其实岁尾年初,企业用工紧缺的现象并不鲜见。跋涉回家,舟车劳顿,民工对于春运高峰无奈而畏惧;回归家园,走亲串友,漂泊者的恋栈之心不难理解,他们需要在年节的氛围下稍作歇息、疗养心神。

最近到处铺陈的民工短缺论调,要么漠视大量闲散劳动力的真实存在、数亿民工的滞留乡野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么天真地将一次民工群体无意识暂时性休整拉大的雇佣缝隙,看成是民工的奇货可居,藉此实现民工权益的调整。

“民工荒”情境下企业会向利好民工的方向让步吗?用道德来解释经济现象只会离题万里。宁愿选择部分生产线的停工,也不开出令长期低工资、低福利、低保障的民工上工的条件,非企业主所不为,实不能也。有经济学家算过一笔账,我们一个芭比娃娃的出厂价是1美元,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格是9.99美元。在那1美元中,原料占65%,生产占35%。菲薄利润之下,并无谈判筹码的劳动者只能是牺牲的对象。

与去年的经济不景气造成民工返乡相比,这次“民工荒”暗藏隐患。舆论引导下的形势误判,将可能导致本来弱势的民工群体陷入更深困境、批量失业。

“民工荒”之说,不足为喜,实则当惕、当警!在“荒”声四起时,相关部门和劳务输出地区的各级政府应该不为所惑,积极作为。稳步推进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做好产业转移承接,使部分农民可以“离土不离乡”,实现劳务输出的排洪分流,尤其要坚持做好民工的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使其勇敢迎接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中国新一轮产业升级。如此则“荒”不持久,民有所依。

上一篇:信息化――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撑杆” 下一篇:正安县:实施人工降雨缓解旱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