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心与凝固”的美育渗透

时间:2022-07-12 05:44:14

“熔心与凝固”的美育渗透

在实施“熔化与凝固”的教学中,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知道晶体熔化与凝固的条件。情感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记录交流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从而认识交流的重要性。教学时,我们只要善于发掘审美因素,选取恰当的美育方式,精心设计实施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美育效果,完全可能将美育有机地渗透到科学课堂教学的美育环节中去。

一、发掘审美因素

科学教学中作为审美客体,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系统。物理学中的美有简单美、对称美与和谐美,在“熔化与凝固”的美育实施中,需要展示的美育因素有:自然界中物态变化的和谐统一美;试验的研究方法美;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美;熔化和凝固的特性曲线美。

二、选择美育方式

在“熔化与凝固”一节的美育实施的第二个环节,就是要确定用探究式教学法展示实验法在研究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方法美;确定用录像和光盘等教学手段展示自然界水的固,液,气三态变化的和谐美,展示冶金技术发展等物理学的社会价值美。这些灵活的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进行科学审美创设了舒适的审美环境,既符合美育原则要求下的美育活动,又符合科学教学规律所要求的方式方法。

三、设计实施美育过程

美育的实施过程,即美育做一切理论的具体应用,应该在情感与认知相统一原则、参与与体验相统一的原则、主体与客体相适应的原则的指导下,融合到具体生动的科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审美中激发求知欲,在求知中感受科学美。“熔化与凝固”一节的美育实施过程是这样设计的:第一,通过丰富多彩的录像中展示水的三态变化之美,并配以生动的解释。为了能使学生感受地大自然的物态变化的美,并放映一段录像:地球是巨大而美丽的冰川伟岸屹立着,冰川熔化后形成宝贵的淡水资源,汇集成小溪,江河和大海。江河湖海的水吸收太阳的热。蒸发成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又液化成小液滴,飘在空气中就是朵朵白云,当大片的云聚在一起就会从空中降落形成雨。飘在空中形成雾,如果低空的温度低于零度就会凝固出现美丽的雪景。在深秋或初冬的早晨,可以看到树木上晶莹的霜花或雾凇,那是水蒸气遇零度以下的物体而凝华的现象。与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境相印成趣。并突出显示“熔化”和“凝固”等字眼。第二,通过探究式教学,体现实验研究的方法美以及应用图像概括规律的简单美。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学生能在探究心理的驱使下找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即隐藏在美的背后的科学原理。在前面的一系列审美欣赏中,必然能激起他们研究的兴趣,萌发出如“熔化和凝固有什么规律”“其他物质又是怎样变化的”等问题。然后鼓励学生采用实验方法展开研究活动。在实验研究中,他们不仅是依靠双手协作配合,更是调动积极的思维活动,选取不同物质进行研究,既有归纳又有比较。并将可靠的第一手数据进行图像的处理,当这些凌乱的数据绘制成一条条优美的曲线时,各种“熔化”,“凝固”的特征就不言而喻了,给了他们以科学的方法美,思维创造美,图像美的力量。第三,通过讲述和录像片展示科学的应用价值美。在学生了解了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规律之后,引导他们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的有趣味的问题,如,真金为什么不怕火炼?铝锅能用来熔化铁块吗?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他们用刚学过的简单规律就可以解释许多美妙的现象,效率上对科学巨大的应用价值美产生了亲近感。再用录像展示钢铁公司冶炼钢铁的过程,以及我国作为最早懂得炼铜炼铁技术的国家,铸造了编钟。方鼎等历史文物,学生对科学在生产和技术中的社会价值美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四、实施效果分析

作为美育实施的一个特地阶段来说。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认真总结分析预期的实施的效果,即是否达到美育的目的,是否符合教学目的。就该节的实施情况来看,基本是要分析是否取得以下可观的效果。在以水为主题的物态变化的录像播放中。学生是否从中感受到自然界 和谐统一美。是否有了审美情感激发的兴趣和动机。他们的审美观念是否得到提高,是否感受到科学表达的简洁美。在社会价值美的熏陶中,他们是否对科学充满了激情和热爱,对祖国古代的灿烂科学史产生美好的情感。

只要能够认真的思考,您会发现美育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只要能够认真准备,您会感受到学生对科学知识美的追求与愿望。会有更多的孩子从喜欢物理课走向热爱生活。

上一篇:语言文字训练四重唱 下一篇:高效课堂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