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为何“清剿”支付宝

时间:2022-07-12 04:56:51

银联为何“清剿”支付宝

自从阿里集团成为国内电子商务领域的霸主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后,作为阿里集团研发的支付工具——支付宝就注定了早晚有一天要和银联来一场硬碰硬的对抗。如今银联的一纸《议案》和支付宝的以退为进,终于正式揭开了银联与支付宝大决战的序幕!

支付宝以退为进

“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宝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尽管支付宝的官方申请看似措辞模糊,但业内人都心知肚明,支付宝剑锋所指就是POS机市场的垄断者——银联。

支付宝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业务停止的具体原因目前不方便透露,但善后方面,“目前支付宝在线下布设的POS终端已有上万部,业务停止之后,将会委托给相关的银行机构来接手。对商户和消费者不会有影响”。而且此次业务停止并非暂停而是确实停止,以后是否恢复要看情况。

去年3月,支付宝曾宣布推出物流POS支付方案,并计划未来3年投入5亿元升级电商COD(货到付款)体系。但仅仅一年多点时间,试水线下支付业务的支付宝就鸣金收兵。

对于支付宝撒手线下,有第三方支付人士表示,支付宝这么做一方面是做一个姿态,释放一个反垄断的信号;另一方面,线下支付对于支付宝的盘子来说毕竟不大,所以也可以说是以退为进,暂时避免与银联正面冲突。

银联垄断更进一步

支付宝的以退为进所针对的,正是银联在7月召开的四届六次董事会上所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

此前,关于银联欲收编第三方支付的传闻早已风声鹤唳,而此次通过的《议案》则将传闻变成了现实,银联更为实现这一目的制定了正式的“三步走”时间表,即——

今年9月起各成员银行停止向非金融机构新增开通银联卡支付接口,存量接口上不再新增无卡取现、转账、代授权等银联卡业务。

今年12月31日前,所有非金融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业务统一上送银联转接。

明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融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迁移到银联网络。

为督促各大银行配合银联的工作,《议案》还提出由银联和成员银行共同成立非金机构规范专项工作组,并由“银联与董监事成员银行建立公约,一致行动开展规范工作;定期通报各方工作进展,促进参与各方统一行动。”

如果上述目标得以成功实现,那就意味着到明年7月1日,所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将统一被中国银联“收编”至麾下,实现银联对国内支付市场的绝对垄断和控制。

消费者利益或受损

截至2011年末,银联资产规模已达到人民币138亿元,营业收入约60亿元,净利润突破10亿元。在此前4年中,银联营业收入增长2.5倍,净利润增长近10倍。

尽管这几年银联的日子过得很滋润,但面对第三方支付迅速崛起,银联依然感到了极大的威胁。按央行规定,每笔刷卡的手续费由发卡行、收单行、银联按“7:2:1”分成,但目前许多支付公司多数线上交易已不走银联通道,线下收单也已具备与银行直连清算的条件,如此一来,银联的通道作用就被架空,盈利模式遭受冲击。

此外,在线上交易中,支付机构向主要成员银行支付的实际手续费率平均仅为0.1%,大大低于银联网络内0.3%~0.55%的价格水平。有数据表明,仅此一项,包括银联、成员银行在内的手续费收入每年将减少30亿元。如果今后必须通过银联转接,交易成本将可能上升数十亿元。

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转接费用上升后,支付企业势必会把增加的成本转嫁给商户,商户最终又会转嫁给消费者,最终受损的还是广大消费者。

银联到底怕什么

一位接近支付宝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支付宝此前做POS机业务,其实角色也是收单机构,在721模式里,分享‘2’这个部分,同样要和银联分成,所以‘支付宝在POS机市场抢银联的饭碗’这个论断其实是外界的误读……所以说在POS机市场,支付宝只是一个普通的市场参与者,完全不足以威胁银联因为政策因素和多年积累而形成的垄断优势,双方的战场根本不在此处。”

那银联真正怕的是什么呢?答案恐怕是支付宝正在线下大力发展的无卡交易,这让银联开始真正感到恐慌了。

支付宝方面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经详解过它们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战略规划,即二维码扫码支付、声波支付和超级收款(通过短信回复完成支付)是它们目前力推的三种移动支付类型。虽然从目前来看,无论是网络环境、用户习惯,还是商户接受度等各个方面都还存在诸多制约无卡移动支付发展的因素,但在移动互联大发展的大趋势下,许多业内人士都相信,这就是未来支付方式的大势所趋。哪怕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过渡,但最终消费者一定会逐渐接受无卡支付行为。

如果将来银行卡都没了,银联的通道作用自然就会彻底丧失,这才是最要银联命的变化!

垄断新规前途未卜

话说回来,银联单方面制定的新规能否最终落实还存在诸多变数。“银联自身也是经营性机构,不是政府部门,事实上它并没有权力强行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都听它的,它出台的文件对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具有法律效力。”西南财经大学教授、中国支付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宽海如此表示。张宽海认为,第三方支付公司有选择是通过银联渠道还是直接与银行建立联系的权利。

除了《议案》的法律效力问题外,《议案》与央行近期的几条新规也可能存在一些牴牾。

央行近期正式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第26条规定:“收单机构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应当在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下,与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交易信息和资金安全、持卡人和商户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支付机构和银行直连模式首次在监管层法规中出现,这普遍被第三方支付机构解读为央行默许了这种模式的存在。

此外,央行7月4日公告称,废止《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统一启用“银联”标识及其全息防伪标志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2001年银行卡联网联合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当年出台的这两个文件规定,境内商业银行具有人民币结算功能的银行卡上必须统一启用“银联”标识,从而保障了银联作为唯一发卡组织的地位。如今这两条规定的废除,表明央行有意放开支付市场,引入境外、民营等更多元的经营主体进入这一市场参与竞争。

除了在上述法律问题上银联新规可能站不住脚外,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商业银行自身的态度。值得玩味的是,银联的《议案》特意总结了此前类似行动失败的原因,“一是非金融机构规范工作在商业银行内部牵涉业务条线较多,各自诉求不同,商业银行内部没有形成合力;二是单个商业银行和银联单独落实难度较大,需联合统一行动”。言下之意,各家商业银行并非任由银联摆布的傻子,它们也会权衡自身的利弊得失再决定是否和银联一条心。然而无论从历史经验上看,还是经济学理论上看,银联的新规恐怕都很难得到彻底贯彻,这就像曾经建立过多次但最终都无疾而终的洗车店价格联盟一样。

在一个只有一家银行卡组织的市场环境中,哪怕银联给出“用我品牌,守我规则”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也依然无法改变其内在的垄断实质。假如银联在支付业务中身兼裁判和运动员的身份始终无法打破,继续享有坐地收钱的议价权,那当线上支付市场的金融创新大踏步前进的时候,线下支付市场将举步维艰。

背景资料 霸主银联

目前,中国的银行卡清算市场只有银联一个经营主体,央行规定所有的银行卡支付跨行清算均需通过银联网络进行。今年3月,两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推动银行卡清算市场对内开放”的提案,剑指中国银联垄断,建议将银行卡清算市场对国内民资开放,或可增建“民联”。

针对目前银联垄断带来的种种弊端,两位委员建议:尽快制定并实施新的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制度,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完善银行卡清算机构及业务监管制度,为下一步创立新的银行卡组织打基础;以市场化方式推动中国银行卡支付清算机构提高效率、降低费用。

让市场决定胜负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自从马云那句“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的名言横空出世后,以支付宝为先锋,阿里集团已做了诸多分割传统银行业蛋糕的金融创新。我们近期也多次对余额宝、支付宝透支消费等热点问题作了深入分析。然而与动银行的奶酪相比,银联嘴里的这块奶酪可要硬得多。因为纵然银行业存在诸多垄断现象,但在银联面前,也只是小巫见大巫。

在中国,银联就是线下支付市场的不二霸主,这种行政垄断威力甚至连全球支付业老大VISA也奈何不了,只能看着银联不但在国内市场呼风唤雨,日进斗金,还步步为营,不断侵蚀国际市场份额,怎一个悲催了得!

前几天,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享年102岁的罗纳德·科斯刚刚去世,科斯的理论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具有重大影响。所谓“科斯定律”是指在交易费用为零并对产权充分界定的情况下,市场机制会自动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通俗地说就是交易成本越低越好。无论是线上支付还是线下支付,假如只有银联一家独大,显然会大幅增加交易成本,对交易双方均造成巨大损失。

反之,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交易成本无法避免,因此决定资源配置效率能否达到最优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中,假如政府职能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外部性因素),强行把整个市场的初始权利都输送给银联,结果只能导致市场失灵。但如果政府放开市场禁入,允许充分的市场竞争,哪怕银联占据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以支付宝为代表的民营第三方支付公司也依然有机会和银联分庭抗礼甚至打败银联。

可见,眼下这场在银联、支付宝、各商业银行和其他实力远逊于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的多维博弈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作为局外人的央行的态度。

此前央行已广发牌照,承认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法地位,近期央行公布的一系列《办法》和《通知》也让支付宝们挺直了腰板。然而银联毕竟是央行牵头发起成立的机构,可谓是“亲儿子”,假如今后“亲儿子”的局面越发被动,到“老爸”面前“一哭二闹三上吊”,央行是否依然能HOLD得住呢?

我们衷心希望,央行能够超脱利益纠葛,尊重经济学原理,静观市场竞争,不要再给银联“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行业特权,那么银联意图一统天下的《议案》能否落实就很成问题了。

上一篇:调整投资方式 关注自身养老 下一篇:别墅养护需注意哪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