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自然的建筑形式探究

时间:2022-07-12 04:55:48

融入自然的建筑形式探究

摘 要:本文以融入自然的环境观为基础,结合同一规划设计项目,对建筑规划中与环境融合的建筑形式进行了分析并作出不同的方案设计尝试,拓展思路,深化主题。同时从三方面人手,把握人、建筑、景观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作为积极的环境因素。塑造出适合当地文化的建筑新形式。

关键词:自然;环境:形式:抉择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2-0092-04

今天,随着人们对环境的理解逐步加深,融入自然的环境观受到了普遍认同。中国传统的哲学观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讲究建筑与自然的融合,这种观念影响着规划的功能与布局,也影响着建筑的空间与形态。融入自然的含义是丰富的,不仅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也要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地方文脉的体现。“湘湖新天地”正是我们面对以环境为主导因素的建筑规划设计作出的研究与解答。

“湘湖新天地”基地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湘湖旅游度假启动区块南岸,总面积13.91km2。是集商业、休闲、文化为一体的特色度假休闲区。基地为山地地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湖。依托湘湖自然山水环境,基地所处的湘湖风景区地域特色鲜明,古树古井保存较好,传承了完好的江浙文化与江南风貌。一项新的建设,必定会给原有的自然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同时,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环境也强烈影响着建筑规划的形式。为了更深刻地把握与自然融合的形式语言,首先对融入环境的多种建筑形式进行探讨。

1 融入自然的不同形式尝试

依据建筑规划的发展,结合基地的地形特点,我们做了不同的设计尝试,在同一环境中与自然山水结合,营造不同的氛围。这些尝试在尊重自然景观,融入环境的理解上有着各自的特点与意义。

形式①:园林式

“因势利导,得景随形”的园林模拟着自然山水,是与自然融合的典范・园林景观与院落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同时水景又是园林中一个重要主题。布局趋向于院落的自由布置,而又不缺乏规则。建筑与景观之间,主次分明地组织各个画面,以营造“天然”的气氛。(图1、2)

在形式①中, “园林式”布局规整,尺度亲切。如图3所示,方案强调了院落空间按~定序列演绎,与自然相互渗透。形式①讲究空间的纵横格局,秩序井然又富于变化。在建筑组群中,屋宇庭廊穿插组合,层次丰富,布置灵活,贴近自然。“园林式”集职园林建筑的形式特点,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以游线的交通布置,联系各个院落,结合景观有收有放,既做到景与景的自然过度,又把几组建筑群串联在一起,具有游园的特性。景观设计以水为中心。结合古树古井,与周围山水相衔接。人工与自然融合,使设计具有延伸感,整个建筑群体仿佛置身于自然的“园”中。同时,设计对功能上集聚人气的商业要求有―定影响。 (图3)

形式②:现代式

当今的建筑规划不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模式,空间多变,布局自由o “现代式”新颖的设计理念来源于现代建筑丰富的形态,利用曲线弧度,塑造亲近山体、融合地形的建筑空间。 “现代式”外形以曲线为主,与山体的轮廓线自然融合;同时依据山势,建筑有如台地层层跌落,结合自然山体顺势延伸,与山体自然吻合。建筑屋顶,结合自然环境布置绿化平台,把自然景观引入建筑之中,屋顶平台即成为绿化环境又成为休闲的室外场所。 “现代式”的建筑之间结合紧密,布置集中,整体感强,打破道路与建筑区分明显的界限。根据地形形成的台地,下沉平台,被巧妙地利用,营造出半室内半室外的交通、展览、餐饮等空间,既可防雨避晒,又使各功能之间结合紧密,提高利用率,并富有情趣。(图4、5)

“现代式”的特点在于功能集中布置。同时,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势,结合建筑屋顶,塑造丰富的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突破传统的束缚。大胆进行尝试。(图6)

形式③:民居式

“自然生长”的民居村落有机地融入山体环境,依据地形地势层层递进,形成错若有致的山地建筑空间。在民居形式中,依据地势所建的街巷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民居的空间意向,同时增强了村落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形式③“民居式”继承了民居空间的特点,依据地形。布局自由。

为了结合山势,在山脚设置环路,以便于车行。同时从环路引出道路深入山坞,并且在衔接处山势较缓地设置停车场。环路中心平坦,结合了景观设置步行系统。以步行街为中心的空间与周围建筑自然环境结合紧密,有张有弛。在街道两侧布置的建筑与庭院空间过度自然,辨识清晰,继承了传统民居的形式,同时满足了规划的商业要求。 (图7、8)

如图9所示,民居建筑体量明确、简洁,有利于扩展并且适应地形的变化。自由轻巧的建筑单体,错落有致的坡屋顶,特色的过街楼、朴素的建筑色彩都是民居式的特色,建筑与自然山水有机融合,尺度宜人,宅前院后的景观节点,以及沿街景观具有游憩、休闲的特色。(图9)

2 形式之间的分析与抉择

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使人工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才是真正的融入自然。为了直观地进行形式分析与抉择,结合三个设计的比较,汇集方案特点如表1:

通过表1可知,三组设计均能融入自然环境,营造与山水融合的氛围。但是涉及到具体规划管理与文化氛围,需要有不同的侧重考虑。 “园林式”院落空间随地势组合、多变而富有规律,传统的游线设计却使得建筑单体之间距离较远,对于集聚的商业要求有着一定的影响。“现代式”富有创意,巧妙利用台地、屋顶平台等形式不仅能融合自然,拓宽了规划设计结合地形的思路,也能满足方案的商业与休闲要求,在文化氛围上,现代气息胜于地方特色。 “民居式’’错落有致的空间形式与建筑形态,顺应自然,且具有良好的文化特色, “街”的形式符合集聚的商业功能。经过反复分析比对,选择“民居式”作为形式的深化。

3 融入自然的形式深化

特色鲜明的自然环境对建筑规划的形式与空间的塑造有着深刻的影响。为了把握好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人与自然、景观与自然、建筑与自然三方面出发,来深化与自然融合的这一课题。

①人与自然的对话:街巷―廊道―平台

独特的山体环境影响着规划建筑的主体形式。地形环境造就的空间影响使得基地自然地被分为两种区域:远离山谷之地,地势平坦,为人们集聚活动提供了场所;设计的步行街源自于民居村落中热闹的街道,结合街道景观设置的餐厅,酒吧,茶室等商业设施,集合人气。无论是街巷还是建筑之间的廊道都是流动的空间,布局自由,与自然相渗透,使得人在行经之中能欣赏美景,加深了空间体验。背街的水面,廊道的延伸处以及伸入山谷之地,植被丰富,环境幽静,设置的亲水平台,观景台是人们停留的空间,在各种形式结合地形、水景的

平台、铺地、廊道中,人们可以休息、观赏、交谈,与自然亲近。这些静止的空间与流动的空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丰富了融入自然的空间形式。(图10、11)

②建筑与自然的共构:院落一屋顶一台阶

基地三面环山,庭院置身于安静优美的环境中,利用地势与屋顶、台阶一起与自然形成了共构。依山而造的建筑庭院与错落有序的台阶结合,将室内外空间与自然景观紧密联系起来。除此之外,台阶作为山地建筑的常用元素,作为休闲、眺望的场所,结合屋顶、平台、架空、小品、植被形成不同的空间意象,丰富了人们的心理感受。坡屋顶作为建筑的主要形式,与层层台阶、平台构建了不一样的室外空间。此外,除了考虑自下而上的视线,还应考虑从山上眺望建筑组群的视觉效果,屋顶是建筑的第五个立面,在设计中坡屋顶的破、立、增、减等手法一改传统坡屋顶平淡的风格,使得建筑继承了传统又具有现代感,与自然结合生动,形成了建筑与自然融合的新形式。(图12、13、14、15)

③景观与自然的融合:流水―坡道一山地

基地此起彼伏的山丘是最吸引人的环境因素,有山的绵延才造就了湘湖环境的丰富;同时江南地区多雨,每至雨季,大大小小的水汇集于一处,山水一色,美不胜收。山水原是设计的主角,因而如何利用山水做文章,使得宅前院后的景观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成为融入自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方案顺应地形地貌,结合坡道、植物、铺地,利用沟渠、跌水等方式从山谷引入山水,把自然景观带入建筑群落中。另一方面,结合沟渠而设置的步行坡道,让人经历了落水叠水的动与幽,汇水的静与广,不同的空间感受造就了人与自然更深层次的心灵对话。流水、坡道、山地的融合成为一种指引,引导人们去探索不同的空间感受。以园林景观为借鉴,基地的自然景观与建筑庭院景观浑然一体,过渡自然,以山水为底,以建筑为图,整个建筑组群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园”中。(图1 6、1 7、18、19)

4 结语

利用同一种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多方案的比较,不仅拓展思路,更能深刻理解方案特点,各取所长。自然环境是一种馈赠,为建筑规划的创作提供了物质特质与精神特质。设计者应该积极利用自然,合理改造自然,探索出与自然融合的新形式。

上一篇:风景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与创作 下一篇:现代工业建筑的文化与生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