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

时间:2022-07-12 04:19:21

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本文将以《全身贯注》一文中的教学片断为例,运用精讲诵读,从读学写的方法凸显阅读教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结合;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064-02

【教学片断情景再现】

......

1.品尝文味,从读学写

1.1师提出品读要求: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文中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句话或半句话写下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再入情入境地读一读。

1.2生默读勾画品味。师点拨:读的时候你要想象你已经来到了罗丹的工作室,想象罗丹工作时的样子。他的动作,他的神态都出现在你的眼前,就像看电影一样。

1.3全班交流汇报。出示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的?让我们具体地来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抓住罗丹的动作、神态来描写他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的?

(1)"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一下此时的情景,还可以边读边做做动作。

生:自由地朗读这句话,想象情景或做动作。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好象出现了怎样的情景?能试着做一做吗?生:自由回答并表演

师随机采访:请问罗丹大师,您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是在做什么?生:......

师;这位大师,我听到您嘴里叽里咕噜的,您在说什么呢?

生:......

师:刚才我看到您的眼里闪着异样的光,您是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

(2)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师:自由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做做动作。

生:练读。

师:谁来边读边做做动作?指名表演读。

师:我们一起来边读边做做动作。

师:看着这个省略号,你好象还看到罗丹在做着什么动作?

生:我好象看到他有时歪着身子,有时蹲下去,有时左看看,有时右瞧瞧。

......

(3)一刻钟过去了……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师:自己再好好地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此时,你的头脑里好象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我好象看到罗丹越来越投入了,他不停地挥动着抹刀雕刻着......

(4)大约过了一个小时……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师:自由地朗读这几句话,想一想:如果你就是罗丹,此时,你真想说什么?

生:现在,她多美呀!这才是杰作!

......

指导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小结,朗读第二自然段。

2.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2.1同学们,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罗丹修改塑像时的动作、神态,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大雕塑家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的情景。接下来,请同学们也来学习这种写法,先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我们班的小书迷是怎样看书的,再试着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2.2生表演

2.3你能试着用几句话描述一下刚才看到的画面吗?老师这儿有个写话提示,看一看,再试着说下去。(出示写话提示)

(1)xxx真是个全神贯注学习的人,只见她......,一会......一会......

(2)xxx学习真专心啊,你瞧,她......

2.4指名说,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完帮忙补充或修改。

2.5同桌相互说。

2.6在写话本上完成写话。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学习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态度;难点是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练习写话。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尽可能地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会运用,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主要体现了以下两点:

(1)以读为本,品味文字。我主要抓住重点段(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以读为本,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来品味语言文字的美,通过对描写罗丹动作、神态等的句子进行品味,感悟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全神贯注的工作品质。

(2)读写结合,学以致用。阅读重在积累,积累了才能更好地运用。"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我们读者眼前之所以有如此清晰的人物形象,来源于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地观察,生动地刻画。于是,自然过渡到身边熟悉的人的情景,练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描写的方法描绘人物,阅读与写作进行了有机结合。

那么怎样进行读写结合呢?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几点浅见。

A.选好"结合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何由读向写自然过渡,这之间需要有一条线、一座桥。这线、这桥就是结合点。结合点要根据单元读写训练重点和文章的自身特点而定。

(1)据单元读写训练重点而定。单元读写训练重点是单元读写方面的知识点,它渗透在单元内的课文中。依据它进行读写结合,正合教材编排的意图,能够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根据文章自身的特点定。根据文章自身特点,确定阅读课中的习作教学目的,会使结合的针对性更强一些。

例如:《桂林山水》一课中写桂林的山和水两部分的方法都是先拿桂林的山(水)与其他地方的山水作比较,而点出桂林的山和水与众不同,然后又先概括一句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这两部分是容易让学生模仿的,结构明显,层次清晰。我在让学生学习过本文后,仿照此文写了《南湖》《鉴湖》等。

还有一些文章空白也可以成为结合点。文中的省写或略写处,我们称之为"文章空白"。如《小小摄影师》一课,结尾没写出小男孩后来怎么样了,老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结尾。

B.多角度、多形式。读写结合没有统一的模式,固定的形式,应该角度灵活,形式多样,一般有以下几种。

(1)仿写。①仿写句子。②仿写片断。如文章开头、结尾、过渡段等③仿写整篇。对于一些构思精巧,文辞漂亮,很有特色的文章,老师可以让学生写整篇。如:《桂林山水》一文采用了"总――分――总"的谋篇布局,可采用此方式写整篇文章。

(2)缩写。一般适用于长篇文章。如学习课文《普罗米修斯》,指导学生抓住"盗取火种""受到惩罚""得到解救"这三大板块进行理解,再让学生抓住要点进行缩写,学生就不觉得困难了。

(3)改写。改写是对原有文章进行体裁、人称、顺序等方面的改变,利用现成材料进行加工的一种写作形式。如教学完《四时田园杂兴》一诗,就可以把一首古诗改写成一段散文。

总之,读写结合还要依据年级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一般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主,中年级以片断为主,高年级以篇章为主;学生情况不同,结合的着重点也不同:学生作文中细节描写是个弱点,就在这上面多模仿,多结合;学生作文拉杂,就跟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文章多结合。总之,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的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之体会 下一篇:对农村小学语文作文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