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景观发展

时间:2022-07-12 04:15:56

城市河道景观发展

摘要:本文从城市河道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城市河道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城市河道发展新理念的探索与总结,指出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城市河道从单纯水利建设到综合性城市景观河道的转变的必然性及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利建设;生态;转化;新理念;城市新形象;个性。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ity river historical problem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city river, and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deas to explore the city river, points out that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simple to the city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necessity of city landscape River and the importance of change.

Keywords: City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new idea; the new image of the city; personality.

TV85

引文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各城市迅速确立打造城市新形象的战略目标,不断进行城市景观系统的完善。

对于城市中的水利建设——河道,在城市大发展的过程中,被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内容,不仅需要加快水系综合整治,推进水体生态保护,使城市更环保、更生态、市民生活更趋舒适,完成水利建设主动适应发展需要的这种变化,从纯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景观水利,并要运用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滨河城市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赋予更具有前瞻性的城市个性化定位,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成为城市展示的新名片,以满足城市新功能的需要。

一、城市河道的历史

在城市发展的悠久历史进程中,有着城市文化的积淀,在传统城市建设史上,水的布局及其周围环境的配置一直是被重视的。水利在城市的发展中,不仅仅是满足城市用水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美化城市并且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从一些史料的记载来看,城市古代水利建设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水利工程建设与园林风景建设相结合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昆明湖,它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又是北京最早的一座人工水库。据《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碑文载;疏挖昆明湖的目的,在于“浮漕利涉灌田,使涨有受而旱无虞”,“其在导泄有方而潴蓄不匮”。显然这是按平原水库来设计的,通过疏挖,扩大库容;通过修建闸坝、堤防,增大运河的调剂水量,从而达到为通惠河漕运用水和扩大海淀一带稻田用水的目的。但是,皇帝并不仅仅是要求达到上述目的而已。乾隆自己说:“盖湖之成以治水,山之名以临湖,既具湖山之胜概,能无亭台之台缀?”(见《御制万寿山清漪园记》)这个设计指导思想,又明确地把水利工程建设与园林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施工中,将明代古迹龙王庙加以保留,使其成为湖心岛,并从龙王庙迤东建十七孔桥与湖东岸相连;又仿杭州西湖的苏堤模式,修建西堤,沿堤也建了不同风格的西堤六桥;湖南则配置了绣漪闸,成为长河的起点。水库建成后,与瓮山的建筑群谐和辉映,俨然一座皇家园林出现了。2、把堤防绿化美化成具有特色的风景区北京古代城区水道的堤防绿化历来颇有讲究,特别是堤防植柳,既可防洪固堤,又兼收美化环境之效。象玉河桥东西岸都广植柳树,垂荫水面,明人有诗说:“风飘河上垂垂绿,烟锁桥边濯濯轻”(见(宸垣识略))。玉渊潭堤岸有“万柳堂”,《长安客话》说:“柳堤怀抱,景气肖爽,沙禽少鸟,多翔集其间,为游赏佳丽之所”。通惠河上的柳树也颇有特色,据《帝京景物略》载:“居夹岸二十里,柳垂垂蘸河,漕舟上下达”。然而,最有特色的堤防绿化,还是以长河下游的高梁桥为中心的驰名京华的“高梁桥柳林”。3、利用水体的多样化与美化环境相结合水,做为一种资源,可以用来养殖和种植各种水生物,供人们食用,又兼有观赏价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的景致谁人不喜爱? 明人写诗说:“堤至水俱至,游将影与同,波从寺门碧,莲似晚天红。”《帝京景物略》说:“岁盛夏,莲始华,晏赏尽园亭,虽莲香所不至,亦席,亦歌声。岁中元夜,盂兰会,寺寺僧集,放灯莲花中,谓灯花,谓花灯”“水秋稍闲,然芦苇天,菱芡岁,诗社交于水亭。冬水坚冻,一人挽木小兜,驱如衢,曰冰床。雪后,集十余床,垆分尊合,月在雪,雪在冰。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东南人自谢未曾有也。”对这样美好风景的描述,就是现在读起来也是令人神往的。北京城内有这样的好去处,是当时的水利、建筑、园林、艺术等各行各业的人们共同劳动的结晶,然而近代以来却无大的突破。借古比今,我们应该创造出比古人更加优美的水环境,要出现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昆明湖、新积水潭、新长河、新玉渊潭。

二、城市河道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由于过去几十年里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城市中疏挖河道时,只考虑其水力技术要素,不关心它在城市中的其它功能,更无暇顾及景观设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随着中央对基础产业的投入不断重视和加大,城市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不断高涨。以改善水域环境和再造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亲水”建设,就成为当代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

虽然在城市河湖治理中对景观处理已经开始形成意识并逐步实施和发展,但是其中还存在着一些未被重视及被完全解决的问题:

1.由于城市中房屋、道路、广场等建设的不断扩大,迫使河道泄洪能力的不断加大,不得不硬化河底及河坡,影响了河中动植物的生长,影响了生物链的形成。2.由于硬化,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不畅;影响了自然界原有的水循环系统。3.只考虑河道的整治、疏挖、通畅;未考虑河道与湖泊、湿地、低地、绿地等连通起来,以增加其调蓄能力以及生物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使生态系统处于分割、孤立的状态;4.为了获得更好的水环境,必要时应打破“两堤一河”的传统模式,让雨洪从过去的直接入河,变为在土地上分散储存;5.要尊重河道的自然形态,在规划设计中要运用河弯、曲折、浅滩、瀑布、深潭、沼泽等手段;6.要重视非工程建设,例如视觉效果的考虑——如倒影、夜景、透视等;总之城市河流景观建设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水利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因此我们要用一种新的立场、新的态度、新的视野、新的方法去进行研究。

三、城市河道的发展方向

生态恢复,是城市河道发展的趋势。

河道生态系统概念: 狭义上的河道生态系统:由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底栖生物等生物与水体等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类水生生态系统。 广义上的生态河道系统:包括陆域河岸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等一系列子系统组合而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一些传统的观念开始受到冲击。例如,在整治河道上,人们惯用裁弯取直来对河道进行改造。莱茵河从瑞士的巴塞尔到德国的沃尔姆斯之间由于裁弯取直使河长从354km缩减为273km,致使水流加快,冲刷加剧,巴塞尔到卡尔斯鲁厄之间原来洪峰通过的时间为64h,改造后缩短为23h,结果往往与莱茵河的另一支流内卡河洪峰相遇,造成对下游更严重的威胁。为此,莱茵河第十二届部长会议曾对沿河国家提出“让莱茵河重新自然化”的要求。又如,当人们不断利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材料建筑河堤的时候,日本则开始提倡凡有条件的河段应尽可能利用木桩、竹笼、卵石等天然材料来修建河堤,并将其命名为 “生态河堤”。

传统上将洪水尽快排出市区的观念也在受到冲击。瑞士提出了 “只要有可能,就要把水留住;除非有必要,绝不让水跑掉”的观念。我国一些专家最近还提出了“利用好洪水效益”的全新观点,建议利用好洪水可有效补充地下水,冲刷河槽。广州市结合城市河道改造,开挖了东山、流花、荔湾3个人工湖,此举不仅可以调蓄100万m3的洪水,还可增加100hm2的城市水面,并可为城市河道提供部分环境用水。此外,积极绿化河堤及其保护区,努力改善城市河道的水质等也是促进城市河道生态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城市河道设计的新理念探索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水利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尤其是在滨河带的建设上,不但超越了前几十年河道整治的模式,而且树立了新的理念,即把穿城而过的河道当作城市的一个靓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滨河带改造成为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场所,一个令当地人骄傲的地方。

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1、以整体城市为规划基点,将河道纳入城市体系之中,将其定位于城市的对外展示的媒介,举全市之力,将滨河(海)带改造成为城市的窗口,一个游人必到的景点,以点带面。

如福州闽江的江滨大道和厦门的环岛公路亦做得非常出色。坐落在福州闽江岸边的江滨公园总投资1亿元,全长5500米,占地面积44公顷,由七大景区组成,即西河园、锦江园、金沙园、望龙园、缤纷园、闽风园和闽水园。这些景区各有独特的主题,体现出浓郁的闽江流域文化特色。昔日杂乱无章,今曰翠竹掩映、绿树婆娑、芳草如茵、山石错落的公园,是榕城最美的地方。可以说在国内的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掀起一个美化水利工程的高潮,在水利美学思想己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之曰,正是我们对城市河道进行景观改造之时。

2、将城市河道交给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整体改造,通地过将城市河道用地的整治,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从而带动起河道周边城市用地的附加值,打造优质城市片区,达到有效的城市经营与城市效益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体系;

如上海“中远两湾城”不单是在亲水岸线的设计理念上有新的突破(而这不是水利工程师所为),他们在投资方式上也值得学习。该住宅小区占地面积约50公顷,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其中建有20万平方米的主题公园,6万平方米的中央环岛公园和区内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由于它紧临苏州河北岸,沿岸线达1800米长,未治理前苏州河岸很破旧,形象不佳,若等市政府掏钱治理,需等待一段时间,这样就可能影响开发商房屋销售,由于临河环境差,更会影响房价的定位。权衡利弊开发商自己掏钱治理河岸,最终开发商应该净赚很大利润,河岸漂亮了,住房者高兴了,开发商赚钱了,政府也乐意了,一举三得。

五、总结

人们之所以提出的这些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因此,城市建设者应当适遵循种趋势,满足社会的要求。这就要求水利行业尽快改变观念,在工作内容、规划、设计、施工的理论和技术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方法和理论。而是上升到城市宏观规划发展的高度来统筹规划。传统的水利建设理论只注重于对水的资源功能的开发,而现代水利建设理论则同时注重对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的开发和保护。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水利可以称之为“大水利”,即“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地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和完善大水利的理论需要从环境水力学、水生态学、建筑学、园林园艺学、美学等方面着手研究。

水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对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样有其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自然界的水,以它的千姿百态与各种景观协调配置,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怡情悦性都有直接的陶冶和感化作用。更启发人们去创造优美的自然风貌来美化和改善城市环境。

上一篇:浅谈智能化供配电系统设计 下一篇:节约型城市规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