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埃利奥特:改变哈佛的人

时间:2022-07-12 03:58:40

查尔斯・埃利奥特(Charles.W.Eliot),1834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1849年,15岁的埃利奥特进入哈佛大学,并于1853年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毕业。1868年,埃利奥特作为校友当选为哈佛大学校监委员会会员。次年,由于原校长黑尔的去职,埃利奥特经过激烈的选举当选为哈佛大学校长,之后他在哈佛校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40年。

在此期间,埃利奥特意识超前,大胆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将哈佛由一个地方性的学院发展成全国性的知名大学。1926年,埃利奥特病逝,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将他当作英雄来纪念。

教育课程思想――打造现代教学方式

埃利奥特担任哈佛大学校长的时候,正值美国南北战争刚刚结束。社会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社会急需各个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基于当时社会背景,埃利奥特提出了自由的教育课程改革思想。

他认为,当时的美国大学应该改造高等教育课程,扩充大学教育的知识领域。通过自己的亲身教育实践,他坚持英语、历史和自然科学应该成为进入大学课程的新学科。当时,有的大学在招生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英语知识,忽视英语教学的现象在美国大学中非常普遍。所以,他认为大学新学科应该增加英语。对于历史学科,他认为,完全应该享有比之前更高的地位,只有学习了这些,才能培养学生富有同情心,追求真理和美德。而当时美国大学在历史教学上的现实不容乐观,古老的达特茅斯学院竟没有历史教师,普林斯顿大学也只有一名历史教师。他同时指出,这些学科的新加入,必然会导致教学内容的急剧膨胀,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又使将来毕业的学生都能有所擅长,他在哈佛大学大力推行自由选修制,为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选修制虽然不是埃利奥特的首创,但它是其高等教育课程思想的核心。为此,他在哈佛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耐心地向教师们做说服工作。埃利奥特最初提出要实行选修制时,社会和很多教师都对选修制存在误会和偏见。以耶鲁大学为首的高校联盟公开指责埃利奥特的选修制是“哗众取宠”,甚至有段时间校监会的一些成员还想把他赶下台。但是,冒着随时都有可能被哈佛校监会免职的危险,埃利奥特还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耐心,说服那些反对选修制的人接受了它。

埃利奥特打破了讲授必修课程设置固定班级的做法,成立了课程编码委员会。该委员会将哈佛所有课程按阿拉伯数字进行编码,学生可以根据编码自由选择课程。并规定学生只要修满18门课程,成绩均在B以上,就可以提前获得相应的学士学位。如此一来,原先需要四年完成的学士学位,有的学生三年就可以提前获得。

埃利奥特减少了哈佛原来必修课程的数量,把原来一部分必修科目变成选修科目。到了1872年,甚至取消了四年级的全部必修课。而且,他还将英语、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现代科学、音乐等学科引入哈佛的选修课中,使哈佛选修课的数量不断增加。差不多用了17年时间,到1886年,全校课程都成为选修课,数量也由原来的十几门增加到后来的上百门。

埃利奥特的高等教育课程思想和他一手推行的选修制,不仅丰富了美国大学的学科内容,而且使哈佛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同时,选修制的推行打破了原来美国大学延续已久的年级教学组织,直接促成了学分制的建立,也间接影响了美国的考试制度、学位制度、评分制度与学期划分制度。

教育管理思想――树立哈佛特色

40年的哈佛校长经验,为埃利奥特大学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在1908年自己所写的《大学管理》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大学各个部门的职能和工作方式,这是其哈佛大学管理实践的理论总结和升华,也是世界知名大学校长们的必读书。

执掌哈佛期间,埃利奥特以民主思想作为管理的指导精神,以务实创新的手段追求高效管理,对哈佛的董事会制度、学院制度、教师任命、人事管理、募集资金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建树。

关于校长能力的问题,埃利奥特认为大学校长最最重要的能力,一是具有很高的判断能力,能够向校管理委员会推荐最合适的教职人员;二是要具有筹款的能力,校长要努力使公众明白,他们向大学捐钱,大学就可以造就科学家、作家、银行家和社会公仆等,说服公众相信大学培养的肯定是对他们有回报的人才;三是要有日常监督的能力,尤其是监督学校的行政,不能让教师的利益受到损害。关于董事会组成和职能的问题,埃利奥特认为大学的董事会最好为7名,董事会成员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学校的管理。而董事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大学资金的使用与分配,董事会要判断大学资金的花费方式,设定教职人员的工资等级,以及会开源节流以保持大学职工的活力和效率。在教育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埃利奥特在哈佛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人事、机构、教师任命、学院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具体措施包括:

人事管理方面,埃利奥特进一步巩固了哈佛大学的“双院制”管理方式。所谓“双院制”就是由校内人士组成的董事会和校外人士组成的校监会共同管理学校。校监会相当于哈佛的“议会”,它能起到对董事会监督的作用。要知道美国其他没有校监会的大学,其董事会的权力是几乎不受节制的,就连校长也常常被董事会限制权力,而其自身基本没有任何约束。“双院制”则更好地促进了管理的民主化。

学院改革方面,埃利奥特先是改造了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等专业学院,并首次开设了研究生院。过去,哈佛名义上是一所大学,但是没有一个系主任,也没有任何系能提交年度报告。人们根本分不清学习和研究的关系,更谈不上专业院系之间学术标准的差别。埃利奥特上任后, 对哈佛的这些专业学院进行改革,将一些能力不足的教师辞退,换上一批年轻的有专业法学、医学知识的新教师,并为各个院系设置了院长,重新制定了各个院系的课程,使哈佛的专业学院焕然一新。同时,他还首次开设了研究生院,认为如果一所大学将自己的工作只看成是给本科生开几门课,那绝对成不了一流大学,只有开设研究生院,才能促进大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在教师任命方面,埃利奥特亲自到各个大学去“挖”优秀教授、教师。前后被他挖到哈佛的著名教授有奥斯古德、鲍舍尔、萨特金、皮克林等人。另外,他还不断提高教授们的薪资待遇,教授年薪由原来的3000美元提高到4000美元,而当时美国主要大学教授的年薪一般都在3000美元以下。

事实证明,埃利奥特对哈佛大学的管理改革,基本涵盖了大学实际运行的方方面面,进一步使教育与宗教分离,不仅为哈佛师生进行专业的科研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更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成功大学校长的范例。有人曾评价埃利奥特说:“他几乎是那个时代最有影响的大学校长,我相信这样说很公正,其哈佛大学改革与任何其他大学校长的成就共同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实践表明,埃利奥特不仅成功领导了哈佛大学的改造工作,使哈佛成为美国本土的真正意义的现代化大学,他的教育思想和改革措施也引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上一篇:加拿大高校管理体制改革 下一篇:金沙如梦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