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急诊不合理处方分析

时间:2022-07-12 03:45:08

我院门急诊不合理处方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01-01

【摘要】 目的 通过对2011年每月门急诊不合理西药及中成药处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处方质量,加强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查2011年门急诊2000张西药、中成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合理处方占所查处方的7.15%,临床医师、药师仍需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

1 不规范处方情况分析

1.1 儿科处方未注明月龄、年龄 《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五点规定:“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处方调查分析中发现有部分处方儿科处方未注明月龄、年龄。

1.2 未写诊断或诊断书写不全 《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一点规定:“处方应写明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处方调查分析中发现有部分处方未写临床诊断;部分处方临床诊断书写过于笼统,只写感染,未写明什么部位的感染。

1.3 未注明皮试结果 患者使用青霉素类或TAT等处方上须注明皮试结果但未注明。

1.4 用法用量不明确 药品的用法与用量,部分处方上出现外用药的用法是口服;用量:例如,知柏地黄丸一瓶是200粒,说明书上的用量是一天三次,每次8粒,但是处方上的用量是一天三次,每次一瓶。

1.5 医生签名不规范《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第十二点规定:“医生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处方调查分析中发现有部分处方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不一致。

1.6 处方修改后医生未签名或注明修改日期《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三点规定:“处方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在部分处方中,因为患者对药物过敏或者医师开具的药物已经用完,又或者医师书写不当所产生的错误需要更改处方的情况,在更改处方后必须签字并注明日期,而且在同一张处方中更改不得超过2处。

2. 用药不适宜处方情况分析

2.1 重复使用同类药物(1)愈伤灵胶囊+虎力散胶囊,两者同为具有活血祛瘀、消肿定痛功效的药物,任选其一即可达到治疗作用。(2)布洛芬+吲哚美辛均属于解热镇痛抗炎药。应注意一般作用机制及作用方式相同的药物不宜合用,以减少毒副作用的累加。

2.2 联合用药毒性增加 (1) 阿奇霉素+复方甲氧那明,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可使含茶碱的复方甲氧那明血液浓度上升,易致中毒[5]。(2)珍菊降压片+氢氯噻嗪,珍菊降压片为复方制剂,内含野膏粉、珍珠层粉、盐酸可乐定、氢氯噻嗪、芦丁,其中已含有氢氯噻嗪成分,故不必再加用氢氯噻嗪。

2.3 联合用药疗效降低 左氧氟沙星+硫糖铝口服液,含铝的抗酸药可减少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降低其抗菌疗效。如必须合用,需掌握好间隔时间。(2)多潘立酮片+盐酸雷尼替丁胶囊, 这两种消化类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由于盐酸雷尼替丁属于H2受体拮抗剂,它可以改变胃内pH值,从而减少多潘立酮在胃肠道的吸收,导致其疗效降低,所以这两者是不宜联合使用。

2.4 用药剂量不合理 (1)剂量偏大,格列吡嗪缓释片5mg,tid,该药为缓释制剂,12小时,一次即可。(2)剂量偏低,阿莫西林0.25g, tid(成人),应为成人一次0.5g,每6~8小时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

3. 讨论

处方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是处方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不规范处方和不合理用药是不良反应和医疗纠纷的潜在诱因,应加强管理,着重避免。根据此次处方抽查结果分析,我院门急诊处方在规范性和合理性上尚有较多问题,需要多部门加强工作,提高处方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才能体现真正“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处方管理办法,2007:1-12.

[2] 卫医管发〔2010〕28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篇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上一篇:四虫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 下一篇: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