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隐含

时间:2022-07-12 02:18:36

摘要 基础物理理论自有人类起,人们都向往将自然现象用合理的理论给予圆满的解释,可是直到现在基础物理理论仍然处在迷茫之中,只有牛顿用数学方法推导出一项令人满意的理论――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引导下,使物理技术理论得到了飞速向前发展。可是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能够得到成功应用,在现有理论面前也是个谜。笔者准备解开万有引力定律内涵里面的谜,从而打开自然物理与人们思想理念之间的界限。

关键词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中图分类号O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148-02

基础物理理论自有人类起,人们都向往将自然现象用合理的理论给予圆满的解释,可是直到现在基础物理理论仍然处在迷茫之中,只有牛顿用数学方法推导出一项令人满意的理论――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引导下,使物理技术理论得到了飞速向前发展。可是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能够得到成功应用,在现有理论面前也是个谜。笔者准备解开万有引力定律内涵里面的谜,从而打开自然物理与人们思想理念之间的界限。

F=G这是人们熟知的万有引力定律,但是这条

定为什么能够适合用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从实际上说现在人们不晓得内在原因。本定律的出现是用数学方法得到的,并不是经验结果,所以定律内存在人难知的隐含。两个物体之间能够发生作用,就必然存在相互作用的因素,从而可以产生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人们才能在无数次实验中得到证实引力定律是成功的,这里的原因现在我对公式作一下解析。首先将公式进行分解:F=G==()2

等式分别是M1物体和M2物体自身存在

属性场和属性场之间的作用。这也就是物体M1与物体M2之间存在万有引力的根本因素。那么引力与属性场之间存在什么关呢?

式中M1、M2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物体所携代的基本成分颗粒数量,这些基本成分是构成物体的最低单位,是不可再分割的成分。每颗成分都有它的固有属性,这些成分依数量多少构成大小不同的物体:小的可称微观物体,;中的可称宏观物体;大的可称天体。物体的大与小取决于基本成分实体颗粒数量的多与少。

式中的含意并不是现在物理学里比例常数开平方值,而是代表构成物体最小单体成分固有属性:由近及远、由强而弱、以无穷自由度向周围空间辐射。属性皆具有对异性吸引、对同性排斥的属。定律中G是两个物体属性叠加后综合作用值;而是单一物体综合属性场合成值,即一个物体含有M个单体属性成分,这个物体在某一空间位置上的属性

强度应为。但是此空间位置上的属性是两种,一种是阳

性,另一种是阴性,两种属性共存。共存的两种属性哪种为强、哪种为弱,视其比例值的大小,值大者为显性,值小者为隐性,两性作用平衡者表现为中性。因此自然界中所有物体都带有阴、阳两种属性。阴性与阳性相互吸引、阴性与阴性和阳性与阳性互相排斥。所以在自然界里任何一种物体都具有阴、阳两种属性,这两种属性可以并存。两个物体之间属性与属性可以同时存在,形成重叠组合交织作用的情形。单一属性的成分不能独立存在,只有和异性结合状况下才能与之共存。没有属性的单体成分不能存在自然空间中。

式中R在现论中是指M1和M2两个物体质量中心的距离,而在定律实际含意中应该是指M1物体属性场到M2物体属性场两个中心距离的尺度。M1*构成了物体M1内含有M1个单体属性场、M2*构成了物体M2内含有M2个单体属性场,属性场与属性场之间在R处产生相互作用,就标定了在R处两个属性场各自在该距离上的作用强度,由此显示出两个属性场在该位置上的作用本能,吸引或推斥对方功能的大小。所以R在字义表面上是尺度,实际它应该是属性场结合强度位置的标志。

F是表示两个物体在作用过程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产生拉近或推远的能力程度,是力的表现。这种表现是作用物体和受作用物体双方共同展示出来的。在正常观念下,力在理论表示上,是施力方指向被作用方,力的方向是单向指示。而在万有引力定律中,力F的作用方向是双向指示。上述提到一个物体应该具有两种属性,一种是阴性、一种是阳性,阴性和阳性的作用性能恰好相反:阴性是将阳性向自身方向拉,而将同种阴性向外推;阳性是将阴性向自身方向拉,而将同种阳性向外推,它们的作用方向恰好相反,用方向标注法表示为:;当两个物体发生作用时,便出现四组交织在一起的属性场,形成两对重叠在一起的属性场作用,图示为。此图表示两组强、弱不等的同种属性可以叠加在一起,尽可能达到重叠后异性强度相当,这种异性强度相当的属性结构是稳定的。应当提示的是,属性结构示意图是为了便于理解而作出的象征性的图解,实际物质属性载体向外发射属性,是以无穷自由度均匀持恒地由近及远依次减弱向周围空间辐射,它没有质量上的得失,是无形的静吸静斥作用,以静作用在相应强度位置上形成结构。

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在本质上大同小异,都是通过属性场在相适宜的强度位置上叠加形成结构,否则就要被同性强度大的属性推远不能形成结构。这种自动选择适宜强度位置的驱动自控能力,就是物质产生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

物质自身存在自己控制结构距离的功能,即不可过于靠近,又不可过于远离。当结构距离过近时,同性排斥强度增强,将两个物体之间距离调大;当结构距离过远时,异性吸引强度增强,将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缩小。物体自身存在调控作用距离的功能,是保证物体之间具有自由活动空间的根本原因。这种观点在客观事实上人们是可以认证的,如宇宙空间的存在,是天体之间结构自控距离的结果,天体运动椭圆轨道上的点到天体不等距离,是任何理论无法否认和无理由的事实。

综上所诉,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质结构中的隐含秘密:物质起源于带有属性的实体颗粒,具有属性的实体颗粒可以形成个性的属性场,属性场依各自属性特点不同,异性相吸引、同性相排斥进行有序叠加,从而建立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结构互作用关系。凡属物体成分都存有属性作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无作用性能的纯中性物质,一切带有中性表现的成分,都是属性作用平衡的虚伪现象。另外,物体之间作用都是相互的,R2就说明物体与物体之间存在着往复作用距离的关系,你对我有作用距离,我对你也有作用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说,作用是出自两个物体,不是单一物体能办到的效应。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既是相等的,因此在定律中才会出现R2,作用又是相互的,都出在物体属性场的作用中心。

以上本人用解析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揭示现代物理理论中应该重点重整的关键问题。物理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依人的意识而改变。物质的属性作用可以统一电磁作用、强作用、弱作用、不明确隐含内容的引力作用,是物质作用的根源。如果要想得到真实物理,理论必须重整。在此本人向立足基础物理理论科研界人员诚荐:物理理论必须重整,而且又是当今世界所有物理科研项目中,重中之重任务之急事,基础理论都要从头开始。

参考文献

[1]赵阵,朱亚宗.科学理论的简单性原则新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4).

[2]蓝爱群.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科学创新的精美标本[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4).

上一篇:膜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下一篇:基于生产的数字化地图数据管理架构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