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齐齐哈尔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的研究

时间:2022-07-12 12:53:47

对齐齐哈尔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的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概念、特征及构成要素的分析,对齐齐哈尔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社区广大居民提供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同时为政府等相关部门提供相应建议,提高社区体育的服务质量,从而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7 — 0101 — 02

1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概念、特征及构成要素

1.1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

现阶段我国许多专家及学者从不同方面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在建设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思路,但是从目前来看,我们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本研究认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生活及体育需求,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引导下,通过多种途径为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各种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总和。

1.2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特征

1.2.1公共性

根据体育相关条例及体育法规的具体指示精神,公共性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公共性主要强调社区居民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参与的公平与均等,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全体居民及整个社区的体育健身需要,保证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健身锻炼的权利,并且每个人在社区中都能享受最基本的体育锻炼公共服务。

1.2.2服务性

现阶段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中包括公共服务,其各个部门的根本理念是“管理=服务”。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由于面对的是以社区、街道等组织形式进行实施,以社区全体居民为对象,因此,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形式借助的是街道、居委会等基础单位,然后再通过基础单位向全体公民提供最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要想健全并完善该体系最重要的就是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其本质就是对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或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什么服务、如何提供服务以及在服务过程中如何进行科学管理与监督。

1.2.3多样性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参与对象的不同,即参与居民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存在多层次特征。正是由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面对的是社区全体居民,决定了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因为服务对象不同的体育需求、广大居民通过社区体育活动达到的目的和功能不同、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社区体育服务的内容也必然要适应不同参与对象的体育需求的个体特征,这也决定了服务主体的多样性和服务方式的多样性。

1.2.4基础性

社区体育服务的对象是社区全体公民,组织实施是以街道或社区居委会的形式进行,因此,其供给必须凭借街道和居委会等基础单位为载体,为社区的全体居民提供最基本的体育服务。在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和实施的管理中,我们必须要从参与活动的个体的实际需求出发,这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基础性的最直接体现。

1.2.5 政策性

按照体育相关的法规和条例的要求,社区体育的核心基本上是以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实施和政策制度的建设为主,逐渐形成社区体育政策的“依法行政,有法可依”。以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相关法规为导向,为构建遵纪守法、政策性良好的社区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1.2.6科学性

科学性的体现主要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思想要科学、制度要科学、方法要科学,体育公共服务要做的合力有效。同时,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要集中体现出科学发展观,并使之与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相统一,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1.2.7创新性

第一,要积极推进服务观念的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起公平和效率意识,努力做好各项服务。

第二,要切实推进服务体系的创新。实现制度化和公共化,因地制宜的建立适合本社区特点的服务制度。

第三,要推进服务体系的技术创新。

第四,要推进服务体系的管理创新。制定长远规划和发展战略。

2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

任何一个体系的构成都需要有诸多子系统的共同协作,同样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也需要许多子系统组成,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体育活动的需求类要素,第二类为服务于体育活动的支持类要素,第三类为第二类服务的保障类要素。

2.1社区体育相关政策及法规体系的现状与分析

体育政策是指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身体素质的政策性文件。这一系统是保障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能够正常供给运行的基础。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于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以来,齐齐哈尔市始终以全面健身活动为中心,进行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紧紧围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相关的地方性全民健身法规,在制定的相关政策中,社区体育又被置为发展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努力,齐齐哈尔市社区体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发现社区在制定的规章制度方面,只是针对部分场地器材和设施管理,没有根据地方性特点或社区具体情况所制定法规制度,这说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法治化还没有形成,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2.2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现状与分析

体育场地及器材设施系统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载体,是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必备的条件,它是指能够满足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等一切体育设施的有机整体。对于场地器材系统的建设,我们应首先考虑的是能否满足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其次我们还要根据社区实际情况考虑方便性和有利性。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齐齐哈尔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状况还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主要问题是器材设施较少且比较单一,缺乏足够的场地,并且设施的损坏情况比较严重,健身器材没有及时维修和更新,在健身区域划分上也没有明显的性别、年龄界限,有很多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成了儿童专门的游乐场,严重阻碍了社区居民参与健身锻炼活动。因此,我们在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系统的管理上要加大力度,不仅要增加场地和器材的投入,还要注重设施、器材等的维修和更新,使其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为居民提供健全的健身器材,满足人们健身的需求,更好的享受体育公共服务。

2.3社区体育组织及管理系统状况分析

社区体育组织及管理系统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体,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系统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社区居民能否参与到体育健身的活动之中,它是由政府及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委员会、体育协会等机构组成的统一体。它在整个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决定了一切社区体育的政策、管理、服务方式等各项环节。目前通过对齐齐哈尔市社区体育组织及管理状况来看,体育活动几乎全部为居民自发性组织形成,这也说明了我市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系统管理较差,相关部门并没有尽到该部门的服务职责,从管理内容上来看,该体系的管理内容主要是场地器材的管理和建设、活动经费与资金的来源、支出等,对于组织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并没有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构建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时应加大对该系统的建设。

2.4社区体育经费保障系统的状况分析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经费来源主要有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拨款、居民自筹、商业赞助等。它是指由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资金筹集支出、使用配置等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是全体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基础,经费保障系统直接决定了该服务体系的服务质量的好坏。足够的活动经费,可以使场地设施系统、组织管理系统、培训系统等各个体系的运行更加流畅。通过对社区体育经费的来源的调查,我市社区体育活动资金主要靠政府拨款资助,商业和个人的供给比例很小,由此可见,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经费来源和供给模式比较单一,不仅不能满足居民健身活动的需要和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需要,严重影响了整个体系的开展,而且会给政府增加负担,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社区体育经费保障系统的建设,不断加大活动经费,动员商业赞助等社会各界的捐款,拓宽来源渠道。

2.5社区体育教育培训系统的状况分析

教育培训系统是由指导社区居民体育活动需求等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主要包括社区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还包括居民健身信息的宣传、健身活动的理论研究、健身方法的指导和推广,技能指导等,它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本文对该体系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社区体育指导员,通过研究发现,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与齐齐哈尔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比较,存在很大差距;同时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结构比例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学历结构偏低、年龄结构偏大、性别结构不平衡。除此之外,没有进行相应的知识更新与培训,还未形成专门的社区体育组织。因此,我们要建立与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相适应的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为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6社区体育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状况分析

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体育居民健身活动的内容创新;

二、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创新;

三、社区体育活动服务创新;

四、社区体育活动运行机制创新;

这一体系着重体现的是社会创新意识,也是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以使广大居民能够享受最科学的、最有价值的体育健身服务。

结论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主体是以休闲娱乐为主,表现形式是大众健身活动,向社区或某些特定的群体提供健身活动和休闲娱乐的体育公共服务。齐齐哈尔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相关政策建立不完善,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体育场地设施状况匮乏且损坏情况比较严重,活动项目开展的较少,尤其是不能满足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健身需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组织管理系统管理较差,相关部门并没有尽到该部门的服务职责;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经费来源和供给模式比较单一,不仅不能满足居民健身活动的需要和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需要,严重影响了整个体系的开展;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与齐齐哈尔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比较,存在很大差距;社区体育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要想建设一个完整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我们必须要针对以上几点存在的不足,走“政府—社区—高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真正实现社区体育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及系统结构〔J〕.体育学刊,2009,(06):14-19.

〔2〕王美,崔冬冬.社区体育概念的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4,(07):11.

〔3〕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472-475.

〔4〕王伯超.构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01):1-4.

〔5〕李静,陈嵘.浙江省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2):23-25.

上一篇:中国2000万公顷耕地受重金属污染 下一篇:未老先衰你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