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工程”是与非

时间:2022-07-12 12:29:14

“孝子工程”是与非

新闻背景

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于2011年10月30日在北京启动。该工程计划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有人说“批量培养孝子”很荒谬,是炒作;但也有人认为“孝子工程”的正面意义不容抹杀。

观点 碰撞

1.不要轻易否定“孝子工程”的意义

“孝子工程”的现实意义不是培养出多少名“标准孝子”,而是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向广大青少年灌输孝的意识,培养他们孝亲敬老的思想美德,带动更多人的有孝心,有孝行,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以孝为美的社会氛围。(苑广阔《新华网》)

2.孝子为何不可以培训?

“孝子培养”至少比“技能早教”靠谱。既然可以容忍形形的早教,对于道德与人格培养的注重与强化,其实也不妨给予包容。从“博士儿子逼父母买房”、“公务员儿子痛打老子”,到官员对于作为衣食父母的不敬,当现实社会中的“不孝”仍然在显示着强大的效应,“孝子培训工程”其实很难置身事外,并独善其身。(武洁《西安晚报》)

1.百万孝子批量造是“看对了病开错方”

“孝子工程”找准了当下“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但“看对了病开错方”,徒具观赏价值。第一,仁孝之心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短时间速成。第二,不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和教育思维,“孝子工程”就只能是应试教育的翻版。第三,如果整个社会冷漠并充满戾气,要求孩子们普遍有平和宽厚与爱的美德,是不切实际的。除了捧红一个默默无闻的民间组织,我们的精神沙漠还是雨过地皮干的贫瘠土壤。(张遇哲《人民网》)

2.培养孝子先要培养公民

公民教育是前提。胡适对儿子胡祖望说,希望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而不是孝顺儿子。所谓堂堂正正的人,是指那种拥有独立人格与完全思考能力的社会公民,而这种公民,既有社会担当,又具对家庭父母子女的责任感。缺少了公民教育做基础,“百万孝子工程”难免沦为我们一厢情愿的道德幻想。(陈守湖《贵州都市报》)

就“百万孝子工程”而言,不论是什么观点,至少有两个共识,第一,孝是美德,应该培养;第二,现实社会存在孝的缺失,需要补救。分歧在于,第一,什么是孝?仅仅是弘扬传统的孝道,还是需要构建符合现代精神的孝文化和孝伦理?更大的分歧在于第二,孝心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孝子究竟能不能批量制造?第三,培养公民和培养孝子的关系是怎样的?第四,培养孝子与应试教育体制和社会现实之间,谁决定谁?所有的观点和问题,我们都需要一分为二地看,比如社会现实、教育现状和孝子培养的关系,固然不能脱离教育和社会的现实,但是把一切问题动不动都归结于社会现实,也容易失之偏颇。因为改变现实总得从哪里开始吧?从培养孝心和孝子开始行不行?说到这儿,就又回到如何培养的问题上了。所以,以上各种观点,既是针锋相对,又是相互关联的,能看到这一点,使得我们思考任何一个问题,就不仅有开阔的视野,还有深入的认知,这是高中生写好议论文的一个关键。

话题拓展:孝心如何培养;孝子与公民;孝子能不能批量制造;孝心缺失的背后……

上一篇:是学术研究第一位,还是娱乐追星更重要? 下一篇:过去往左,我往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