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护》精品课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07-12 11:58:01

《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护》精品课实践与研究

【摘 要】精品课程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如何正确理解精品课程内涵、探索实现精品课程的科学途径,对确保这一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宁夏农业学校自2012年起参加“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共建共享国家级级精品课程53门,通过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在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中职;精品课;发动机;构造;维护

《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护》是教育部规定中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现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的检测和调整的方法,掌握发动机的正确使用维护过程,掌握整机、总成、部件的拆装、鉴定、互换等操作方法和技能,为学生能胜任农机销售、生产、维修、保养等岗位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国家级精品课共建共享的建设过程,进一步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研究与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与教材,完善实训条件、加强校企合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针对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类精品课程特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在课程设计中的体现、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课程设计的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教学组织与安排、课程标准制定、校企合作机制下的教材建设、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应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评价、改革与创新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方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和成果可作为其它课程建设参考。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完成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式,通过对《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护》课程建设的实践,结合现代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和总结。

二、研究结果

(一)研究与实践结果

本课程依据国家中职精品课程标准,经过两年的建设与实践研究,于2013年获批为中职国家级精品课程。

(二)实践结果的分析

本课题研究历时的两年时间里,恰好是我国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时期,在此背景下,本课题研究虽然是通过《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护》课程建设进行研究,但绝不仅限一门课的具体做法,它是在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长期实践与研究基础是进行的。本课题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所进行的课程框架及资源结构规划、课程全局模块设计、课程标准制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教材与实训指导手册建设、精品课建设的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机制、教学模式改革、现代教学手段应用、评价模式的改革、毕业生回访、用人单位调查等研究工作,根据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详细剖析和经验总结,揭示了精品课程建设的一般规律和途径,得到了许多宝贵经验。

1. 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前提,因为在课程建设中人的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课程的执行者。精品课程建设不是单一的工作,不与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师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注定不会成功。因此,要重视优秀教师梯队建设,组建优秀教学团队。这样,一门精品课程教学,就不会因为某一名教师退出教学工作而中断。要着力培养能够担任精品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队伍,也就是造就大批教学名师梯队,实现优质课程教学的接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练型师资队伍,学校可外引内培,通过下企业锻炼,到国内知名院校进修、指导参与实验实训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技能大赛等多种途径提升师资素质。

2. 课程定位

精品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课程建设规划反映了各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战略和学科、专业特点。课程建设规划制定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我是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着眼于课程的整体优化并与地方经济结构相结合同时能反映本校的教学特色。就要在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实施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配套的改革,不能盲目的拔高。从水平层次上看,重点大学、一般大学、高职高专也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与特色,所以应该存在不同层次的精品课程序列。精品课程不是高水平重点大学的专利。精品课程是分层次、多样化、适应本校实际的。

(2)“为了谁”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学者自身的事情,精品课程是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不是哪个人自封的,也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的,因此,必须坚持长期的自我建设原则,不人为拔高、不人为干涉,要自然成熟。另一方面,要给予政策和经济等各方面条件支持,加快其成长成熟的步伐。

(3)“依靠谁”在课程教材建设中,注意配套建设。课程教学内容要先进,反映本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同时要适合于学生学习;只有依靠企业,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才能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设计理念。无论是课程开发还是实施,都要落实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综合的载体就是工作“项目”或“任务”(行动化的学习内容)。每个项目、任务或模块都是一项具体的工学结合学习任务,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都要围绕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展开。同时,教学内容选取是课程标准制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的重要依据,传统做法是根据学科体系选取教学内容,这种做法对于中职教育是行不通的。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必须是依据工作过程,只有对职业岗位及能力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校企合作开发选取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才能实现中职课程的教学目标。

3. 任务划分

精品课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在课程建设之初就要有合理的课程框架及资源结构规划、课程全局模块设计、同时还要考虑到后续内容的补充和更新,使精品课建设成为一个长效的、动态的建设过程。结合中职学校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时间少,且缺乏科研经验等特点,在漫长的课程建设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和划分建设任务,将整个建设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使参与建设的教师看到的是一个个小山丘,而不是难以逾越的一座大山。任务的划分同样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重视子任务各环节的师资力量配置,进而得到子任务间的进一步优化和组合。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问题和建设阶段性成果与科研、基础教学、专业教学、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不断建立并完善教学激励机制。

三、结论与建议

精品课程存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甚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学生的水平也有差别。这决定了同一课程所起的作用不会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精品课程建设要考虑和照顾方方面面。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水平,而不是要迁就现有的水平。精品课程宁少勿多,宁缺勿滥。通过少数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带动全面课程建设和提高质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教学与科研,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促进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是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龙.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与相关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

[2] 陈京培,张廷选.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12(05).

[3] 郑家茂,张胤.“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5).

基金项目:中职《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护》精品课建设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NX12015。

作者简介:卢潇(1982- ),男,汉族,宁夏人,硕士,宁夏农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实践研究。

上一篇:构建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重要性 下一篇:挡不住的保罗·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