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住老人“打焉”的罪魁祸首

时间:2022-07-12 08:20:15

逮住老人“打焉”的罪魁祸首

“打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症状,往往由于过度疲劳或情绪不佳导致,却常常被人们忽略它也可能是疾病的征象。老年人是家中的重点看护对象,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家人的心,当他们突然出现“打蔫”,我们该如何看待?什么疾病导致的“打蔫”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老人“打蔫”,小心得肺炎

“打蔫”主要是用来形容植物失水萎缩,而用于人,则形容人精神不振。从少到老,每一个人都有过“打蔫”的现象,但是通过及时的补救和身体的自愈能力,我们会慢慢度过“打蔫”期,重振精神,重新恢复活力。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的防御和保护能力减弱,机体反应减慢,导致老年人在一些疾病的表现上比较隐匿,表现为“打蔫”现象,往往易被我们忽视。

老年性肺炎是老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所引起的“打蔫”现象应予以重视。从生理上看,老年人由于上呼吸道黏膜和腺体萎缩,黏液、唾液分泌减少,“黏膜―黏液系统”的防御功能下降,病原体易在上呼吸道繁殖,这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途径。

吞咽反射是防止异物进入下呼吸道的重要防御机制,老年人由于呼吸功能减退,吞咽与声门动作常不协调,吸入危险增加,加之气管、支气管黏液纤毛功能降低、咳嗽反射差、肺组织弹性减退等,导致排痰功能降低,易促使细菌进入下呼吸道产生肺炎。另外,老年肺炎患者70%~90%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存在,包括脑卒中、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

但由于老年人全身反应能力差,发病比较隐蔽,一般没有发热、咳嗽、胸痛、畏寒等肺炎的主要症状,只是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振、乏力、神志淡漠等不典型的“打蔫”现象。这种情况需要引起家属的重视,应及时带老人到医院进行排查。

老人长期“发蔫”或患贫血

如果是老年人长期“发蔫”,有几周或者更长的时间,而且明显体弱,那就得特别注意了,要查一查是不是患有贫血。老年人贫血的特点是发生较为缓慢、隐匿,常被其他系统疾病的症状所掩盖,最常见的症状除心慌、气短、下肢水肿、心绞痛外,神经症状较为突出,如淡漠、无欲、反应迟钝甚至精神错乱,常被误诊为精神病。因此,在治疗老年多系统慢性疾病的同时,应注意查血常规,看有无贫血,纠正贫血亦有助于慢性病的稳定和康复。

预防固然是一方面,但疾病往往防不胜防。一旦老人在家中出现“打蔫”现象,应先结合老人近几天的生活状况,判断有无感染倾向,一旦怀疑老人患上肺炎,一定要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避免耽误诊治。

(摘自《北京晚报》)

上一篇:防肝硬化,细察蛛丝马迹 下一篇:小心药源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