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栏目、策划:地市报提升竞争力三个着力点

时间:2022-07-12 06:28:46

版面、栏目、策划:地市报提升竞争力三个着力点

在全国乃至全球报业衰退的大背景下,地市报如何调整策略应对挑战,是各家地市报正在努力探索的问题。《唐山晚报》的实践是从版面和栏目入手,提高新闻竞争力。

调整版面,以贴近性做好原创新闻

地市报面向本区域受众,读者定位明确,针对『生强,在贴近性上独具优势。如何体现贴近性?经过实践摸索与不断调整,《唐山晚报》2013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版面调整,加大了原创新闻刊发的数量与版面,本地新闻占到版面总量的三分之一。在栏目设置上体现贴近性,先后开设“记者进社区”“体验360行”等栏目。2013年11月8日记者节,《唐山晚报》启动“记者走基层山海行”大型采访活动,鼓励采编人员走出办公室,到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俯下身来,倾听百姓的声音,采写来自最基层的鲜活新闻,在评稿机制上对这类稿件给予倾斜。在题材选择上体现贴近性,更多地关注普通人,把笔触和镜头对准当地的草根人物,反映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感受。在语言使用上体现贴近性,借鉴网络语言的生动表达,使新闻报道更具贴近性和生命力,让群众爱读爱看。

2013年夏,唐山市开展大规模道路翻修工程,为保证白天正常交通,很多道路安排在夜间施工,《唐山晚报》派出文字和摄影记者,于夜晚20时30分至次日清晨7时30分,在火热的施工现场跟随修路人进行了一夜的采访拍摄。8月20日,《唐山晚报》头版头条以《夜空下那些闪亮的“身影”》为题,对这些平凡的劳动者进行了报道,这篇弘扬主旋律的稿子,因为将视角对准普通的劳动者,又经记者深夜实地采访获得了第一手材料,所以文风朴实生动,标题情真意切,再加上图文配合,让人眼前一亮,读者和市委领导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创立栏目,以人文情怀赢得读者关注

立足于反映群众生活中的烦心事、困难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唐山晚报》开设了“有困难找晚报”“热线回音”等栏目,对于群众所盼所想,给予呼吁,尽力促成问题解决,赢得了百姓的信赖。不足之处是需要在编排形式上下功夫,注意进行整合,并掌握好此类新闻所占的比重,避免给人“鸡毛蒜皮”零散杂乱的印象。《唐山晚报》还与市人才市场合作,开办人才资讯专版,招聘信息,给群众提供实用的信息平台,很受读者欢迎。

关注弱势群体、做好民生新闻一直以来是地市报竞争的王牌。2008年,唐山一普通市民家生下了三胞胎,经过筛查,三个孩子都有听力障碍,只有植入人工耳蜗才能回到有声世界,数十万元的手术费用难住了这个月收入只有3000余元的家庭。2009年,在唐山供电公司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三个孩子顺利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唐山晚报》对此事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2010年两会期间,一位政协委员写出了《实施人工耳蜗救助,推进健康唐山建设》的提案,建议对唐山市70名6岁以下贫困家庭聋儿进行救助,帮助他们植入人工耳蜗。2011年,首批10名贫困家庭聋儿,在唐山市政府拨付的100余万元人民币专款的救助下,顺利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为帮助更多的聋儿实现愿望,在唐山市政协的倡议下,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政协委员、政协机关干部职工踊跃为贫困聋儿捐款献爱心,社会各界也纷纷施以援手。至此,对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划上了较为圆满的句号。

加强策划,以深度报道提升报纸品质

把新闻做精做深,一方面意味着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连续跟踪报道,让读者能够跟随报道抵达新闻的纵深处。另一方面意味着对新闻内容从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报道,拓展信息的广度,这样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全貌。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娱健身风气日浓,这本是好事,可是由此也带来了噪声扰民等社会问题,引发了群众诸多不满,甚而引起争执与矛盾,这样的事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针对此情况,《唐山晚报》《唐山劳动日报》两报携手环渤海新闻网,联合策划推出“让城市静下来”专栏,以消息、特写、评论、图片等多种新闻形式展开立体化、全方位连续报道,先后刊发了《安静是城市的美德》《广场舞该何去何从》《音量低了音响少了》等二十余篇稿件,并组织读者、网友就噪声扰民问题展开大讨论,倾听各方声音,同时还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对各种噪声扰民现象加强治理,市民在大讨论中提高了认识,树立起讲修养、讲公德的自觉意识,城市有了安静文明之美。媒体对此事进行的大力宣传和舆论引导,使城市噪声扰民问题得到治理,赢得群众口碑,也扩大了自身影响。

上一篇:整合节目与资源:地市电视台的突破之道 下一篇:实践学习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