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健:我已经停不下来

时间:2022-07-12 04:41:02

走过之后才发现,其实真正的漂亮就是行走的过程。

不惑之年的男人,性格大都被磨砺得不露锋芒,但锐气依旧的郭健走过喀纳斯后,再也没能停住行走的脚步。远方于他,是诱惑,是挑战,更是释放。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那些活跃在繁华都市里各阶层的“老驴”们,平日里“身在曹营心在汉”,虽无数次地憧憬远方,无数次地压抑住内心的冲动,但更多的还是继续徘徊在都市丛林中。南京的郭健也经历过这一切,不同的是他最终冲破了世俗的藩篱,在行走中觅得了生命的乐趣。

出发,说走就走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有这双腿,我有这千山和万水。”听着崔健的这首《假行僧》,郭健在思考,自己的行走究竟什么时候开始。

郭健从学生时代便幻想有一天能背个行囊,四处行走,去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体验人在旅途的感觉。郭健受从事森林勘察工作的母亲影响很深,至今,他还留存着母亲曾用过的一个泛黄的帆布背包和一把防身用的刀。

大学毕业后,郭健在一家商业地产公司担任资深工程师,一直被学业、工作、家庭缠绕,他只能放下心中那份对自由的向往。直到2012年9月8日,已经不惑的郭健终于不再彷徨,背起了行囊行走在路上。

“说实在的,这次徒步是没有任何计划的,没有特别地做行程线路规划,当时我就想到新疆去,实现心中的一个梦想。具体怎么走,没想过,先走了再说吧!这一路就这样走过来了。”郭健说到他走上自由行的原因是这样地轻描淡写,但20天的旅程却不似他说的那般轻松。

郭健一行4人从南京自驾6天到达新疆乌鲁木齐,沿途经过郑州-洛阳-西安-兰州-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哈密-吐鲁番,全程约4000余公里。到达新疆乌鲁木齐后,他们参加了当地人组织的徒步行,沿石河子-克拉玛依-布尔津-贾登裕-禾木-黑湖……历时14天,吃尽苦头、闹尽笑话、历经险阻,终于到达了最初的梦想之地――喀纳斯。

把车抛在路上

在行走中,让郭健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油荒。开车从兰州出去,第一次这么长途的自驾,没有经验,他们不知道大石嘴冬季会有柴油荒,沿途看到了很多因为没油而抛锚的车子。在离张掖还有70公里的时候,车已经亮黄灯了,油快见底了,大概只能滑行50公里的样子。那时他焦虑、紧张,心想在荒山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没油真的不堪设想。

一路上看不到车,看不到人,偶尔来一个大货车、大卡车,郭健就跑上前去问,“师傅啊,能不能给点油啊?”为了让车子能往前面跑得快一点,随行几个人甚至在车子里前仰后合地摆动身体。最后,他们终于在高架桥附近找到了救命稻草――一家加油站。

油荒只是一路艰辛的缩影,在这趟自驾路上,郭健还曾目睹了三场极其惨烈的交通事故。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地到达新疆乌鲁木齐,为了接下来的行走没有牵绊,郭健洒脱地把车送给了当地人。紧接着,郭健开始了新的行走――徒步穿越新疆北疆,目的地是喀纳斯。

郭健回忆说,初到新疆,对新疆的印象还停留在概念上,对这种徒步走的运动形式也是完全陌生,当时大雪快要封山了,车走不了,除了徒步走没有别的办法,所以他这段行走也有了“说走就走”的轻狂。

因为没有经验,郭健出行带的帐篷睡袋都是平时去公园露营用的,到新疆完全没有用,帐篷睡袋都是单层,完全不能防风防寒,晚上特别冷。“你很难想象,在零下几度的夜里,我们几个瑟瑟发抖的样子”。回忆起这些艰辛,此刻的郭健语气中充满了轻松。

“有时候我们为了早点儿到达目的地,只顾赶路,冷落了一路的风景。其实,如果你慢下来细细体会,会收获更多。”郭健一行人走在新疆贾登裕附近人烟稀少的山里,突然看到一个驼队经过,他们便兴奋地跑上前去问路。驼队的人们非常友好,他们告诉郭健,骆驼身上运的都是他们去山里放牧用的全部家当。

随着四季的变迁,草场会转移,牧民们会赶着牛羊,牵着骆驼,带着全部的家当在马背上迁徙。当地牧民们不停地从夏季牧场到秋季牧场,再从秋季牧场到冬季牧场,跋涉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转场’是新疆一道独特的风景,是新疆人对先辈留下来的生活方式的守护,也是新疆牧民的一种文化。“我觉得转场就像人生的旅行,出发和结束就是一个圆。一年一年周而复始,我深深地感叹牧民们在艰辛的生活面前的勤劳和乐观精神。”

如今,郭健对自己拍摄的每张照片都如数家珍。他一步步走下的路,区别于以前乘坐旅游公司的大巴士过山车似的赏风景。那一张张照片背后的故事,给予了他许多次心灵冲击,就像人家说的,是“身在地狱人在天堂”的感受。

只有那些坚持用生命行走的人,才会对生活有更为深刻的体验。郭健回来以后就发现自己停不下来了,“前阵子刚去了一次江西,经历了一次非常辛苦的拉练,今年准备去一趟”。

武功山上共患生死

去江西武功山,郭健要挑战25个山头。最后在还剩下3个山头的时候,很多人的体力已严重透支,背的水也所剩无几。这时天还下起了雨,接着就开始起雾,5米外看不见任何东西,温度剧降,方向全失。

同行10几个驴友,郭健走在最后,“我们前面有2个女孩已经崩溃了,身心的崩溃,她俩一直说‘不走了,不走了……’我们得拖着她们走,坚决不能让她们单独留下,不然会有很大危险。其实我那时候也临近极限,下雨后泥地加枯草很滑,上山很困难。”

这让郭健想起北京2个“驴友”徒步灵山时不幸遇难的事情,他们就是精神体力崩溃后遇难的。如果以生命为代价,也便失去了旅行的意义。虽然这正是这项运动挑战极限的魅力所在,但还是要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如果失去生命,怎么能行走得更远呢?

“但我会一直走下去。”郭健在徒步武功山后,收获颇多。“其实可以把这一座座山比作困难,在山顶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览众山小’,那种心情真的是畅快淋漓!”

徒步过程中,在食物短缺又有危险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很容易拉近距离。郭健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些共患生死的朋友。“在徒步登武功山的第二天,我走在后面,引导一个新人前行,那时我的衣服里外全湿,导致胃部受寒,7点多走到营地时,吃的全都吐光,有人就赶紧烧姜汤驱寒,这让旅行多了温暖的色彩。”

行走,让心静下来

回来后的郭健,安静地在单位值班,没有往常加班的焦躁,言语交谈中透露出一种淡然,一种自如。所有的艰辛和苦难,换来了此刻心灵的洗礼和净化。

“行走之前,我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现实生活里,我就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房奴’‘孩儿奴’‘车奴’,脑袋里充斥着生活的琐碎。不惑之年,能有这场冲动的旅行,一路走过来,我明白了很多。现在我的感觉末梢发达了,能感受到生活中的诸多美好,并且懂得了珍惜。”

其实生活的好坏源自人的心胸,经过这次长途跋涉,郭健感觉自己对名利淡泊了,少了几许私心杂念,放宽了眼界,当再次面对生活琐事的时候,他发现它们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完全不必太计较。

或许就像郭健的化名“麦田守望”那样,他一直耕耘在自己的“麦田”里,一路行走,一路体验,获得了人生的馈赠。“我一直留了个地方去守望一份希望,有了希望就会有动力,这说明我还没老。”

上一篇:联结型微课程在知识展示与建构中的作用分析 下一篇:5A级景区是旅游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