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经济学和权利观

时间:2022-07-12 03:41:00

法律经济学和权利观

亚运会开幕式次日,同事热议之话题只这一项,财务部的荀姓同事却满脸憔悴,对此鄙夷有加,似有气难消。细问之下才知一个星期以来都是喉咙痛、发低烧,自曰:亚运引起的。

这其中的逻辑链条是:她感冒了,因为这段时间开摩托车上下班,风吹受冻;平日是开车的,如今弟媳正在待产,借她车备用;弟弟家本来有车的,亚运会期间实行按单双号车牌出行的政策,要准备两辆车,因此便借了她的双号牌车⋯⋯按此逻辑,“不是亚运会就不会感冒”的推理并不过分,以至于同事半开玩笑有了“因此向亚运会索偿权利”一说。索赔这里搁置不谈,先谈谈“权利”。

许多人会振振有词地说,权利界定了就没问题了。他们认为权利是固定的、先验的,定下来就不会变,实际上权利是动态的、世俗的。问题是权利如何界定而非权利界定了就没问题了。

权利的界定并不如想想中那么显而易见。最近有些执着奥派经济学的朋友,是权利先验论、“权利是发现而非界定的”说法的信奉者,他们就不断批评法律经济学损害了权利二字的光辉形象。这是偏见,也是短见。我们不妨设置这样一个案例。

你买了一袋苹果,你会说苹果的权利当然属于我,这是属于先验的、绝对的权利。然而抛弃固定思维,设置这样一个场景:你走在路上,刚好旁边有一歹徒抢劫路人,匕首要刺将下去,紧急关头路人张三拎起你的苹果,照着歹徒的头砸了过去,歹徒受伤落荒而逃,路人得救。你认为张三侵害了你拥有苹果的权利,而要告上法庭去索赔。但这种情况很可能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法官很大可能会判定张三不需要赔偿你的苹果。

对这个场景,不少人会抱以同情,虽然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用市价购买的一样物品,被人占用了,索赔一般能得到法律的支持,这是因为人类很早就意识到保护产权的好处。然而,权利是利之权,是界定你和众人的利益的,场合和环境在变,有些权利并非那么容易辨析。噪音干扰、采光权等是经济学界喜欢采用的例子,法律经济学这门交叉学科正因此诞生,是法官、经济学家对现实案例研究的智慧总结。

譬如有条著名的汉德公式B

被告是一家在纽约港从事拖船作业的拖船公司,一次正在拖航Connors公司的驳船Anna C。驳船上平时一般有船工在上面的,而刚好这次船工离开了驳船,潮水冲撞,驳船Anna C发生了脱离,最后撞上一艘油轮,被油轮推进器刺穿了船体,结果是船沉货没。

拖船公司和操作拖船的都有责任,这个无异议。问题在于connors公司应不应该为无人职守而负部分责任,因为当时如果有船工在驳船上,会提早发现问题,事故可能因此避免。也就是说,通过对比预防损害的费用(B)和损害严重性(L)乘以损害可能性(P)判定法律责任,如果B

在张三扔果的例子中, B(预防损害的费用)是路人被歹徒刺中的伤害,而PL(损害可能性 x 损害严重性)是购买苹果的价格,显然,B>PL,张三似乎不需要为此负责。至于我同事是否有追偿的权利,请大家用公式推算吧。

上一篇:免费是最贵的 下一篇:菲特家族理财记 巧投“繁复”分级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