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木椅从树上“长”出来

时间:2022-07-12 01:34:55

木椅都是木工师傅制做的,可如今这种观念已落伍了!有木椅是从树上长出来的!

他念高中时成绩总会是年级前几名,由于家境贫困,做梦都想上大学的他,高中毕业后不得不回乡务农,以挣点钱补贴家用。他家中只有破破烂烂几样家具,一把破木椅成了他的宝贝,从小就立有志向的他要在农业科技上发挥聪明才智,下工后总会坐着那把破木椅看书和进行农业技术研究。那把椅子因为榫头松了,摇摇晃晃的,一不留神,他就会摔在地下。摔过几次后,一天他突发异想:要是能让树长出椅子,不用榫头就好了!

没多久,由于条件限制和维持现实生计的需要,他先是教书,做泥瓦匠,后来烧砖瓦,贩药材……不过,不管日子多么曲折艰难,他从未停止过钻研农业技术。

20世纪末,他们家乡许多人都去了北京,成为北漂。他也动心了:北京是一个能让许多人梦想成真的地方,我也应该去闯一闯啊,或许那里有把成功的椅子让自己坐呢!

梦想从来都是一种神奇的力量,2000年已经47岁的他离开妻儿老小,只身到了北京。北京藏龙卧虎,他这才深刻体会到自己的知识层次和视野还远远不够。他选择了在中国农业大学附近打工,为的是借助其优越条件,充实提高自己。他一边打工,一边坐上农业大学夜校这把“椅子”,如饥似渴地学习了3年。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一位教授上课中常常会说到,资源与环境是人类未来面对的最大考验!如北京的沙尘暴,很重要的原因是林木受损,导致草原荒漠化。他想,自己在这种考验中能做些什么呢?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家具市场,看到不少人对竹木藤类家具情有独钟。这一下子勾起了他年少时对椅子的记忆:树上能长出椅子多好!他灵光一闪:如果将藤编的工艺放到生长的过程中来完成,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森林资源!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他要坐上这样一把“椅子”,并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他是1954年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农村的尚春林。

从2004年起,尚春林开始观察不同树种的习性,对种植资源进行考察,做技术上的判断推理,压缩树种范围,制定试验方案,仅两年,他就把北京市区及周围的树种,凡是能找到的都研究了个遍。

2006年冬天,尚春林去贵州出差,在湖南怀化转车时,遇到了河北省深州市王家井镇西蒿科村的一位23岁小伙子孟伟。两人交谈起来,他说了种家具的事,小伙子一听非常感兴趣。没过几天,孟伟与村干部一起到北京找尚春林谈合作事宜。

第二年春,尚春林来到西蒿科村正式进行田间试验。开始时因树种选择不对,两年中的两期试验都没能成功。但尚春林并不气馁,经过反复试验、琢磨,2009年最终选定了榆树,椅子终于在榆树上长成。

2015年1月,广州艺术品博览会上,尚春林带去了一把有6年树龄的榆树椅子。一位大学教授看了他种的椅子后感叹道:“看到你的作品,真佩服你的思维和胆识。我们是同龄人,这个年龄段的人还有如此‘不安分’的创意,突破了千百年来传统家具制作方法。自然美、艺术美、个性、低碳,你的椅子把这些都集于一身,这种前无古人的创造必定载于史册!”

现在,要是进了西蒿科村村西头的一座院子,打远一看,只见很多树木虬枝错结,走近了看,这些“纠缠”在一起的树木就是一把把椅子。这种六七年树龄的椅子有70多把,每把市场价30万元左右。尚春林还要让树上长出桌子、沙发、柜子等,成为一名原生态家具达人,使得种家具成为一种巨大的产业。

有梦想,不懈地去追求,就会拥有自己成功的椅子。而且让这把椅子长在一棵棵大树上,自己也就有幸坐在了高高的“天空上”!

(责编 孙礼勇)

上一篇:在德国当农民真幸福 下一篇:借力《条例》实施“东风”开创江苏法治侨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