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学生自主复习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2 01:03:51

思维导图在学生自主复习中的应用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没有对知识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那么,他们对知识的遗忘将会加快。在复习课堂中,如何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清晰化、条理化?如何让学生快速梳理知识的结构?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对此,笔者尝试利用思维导图来解决,并在尝试的过程中欣喜地看到了思维导图带给学生乐学、乐合作、乐分享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复习课堂的效率。

从隐性思维变可视思维

“这个单元学了什么知识?”学生的回答是零散的,无序的,听过之后,或许就忘了。此时,笔者要求每人都将自己的答案快速画在图纸上,记忆不全的学生还可以边翻书,边梳理,边画图,学生便可将自己的隐性思维变成可视思维,不但直观、清晰,还防止了课堂上师生无效的问与答。以复习《圆》的认识为例(如图1),学生通过翻看书目录画了一个草图。从图中不仅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学生对“圆”这个知识是否进行了系统的回顾、知识是否全面、知识间是否找准了必然的联系,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

从零散知识变系统思维

思维导图以结构图的形式,将知识按照不同的主题、侧重点、关联性等分层次的表现出来,学生零散的知识将会得到系统的梳理。笔者的教法很简单,先让学生确定主干知识和次干知识,然后把主题标题画在图纸的中央,将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有一个关键的词语或图形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如此类推,层层细化。以复习《圆柱》为例,让学生将“圆柱”这个主题作为主干,“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及应用、圆柱的体积及应用”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最后把“面的旋转、公式的推导、一些典型题目”作为二次分支再进行整理,把关键的词或图写在末端,形成一个网络分明的系统的导图(如图2)。

从闭塞思路变可取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在听的时候就懂,看的时候就会,但在做的时候就什么都想不出来。看着题目,无从入手,不知该用哪条定理,哪种方法去解决。这都源于学生对学到的知识没有找到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更没有串成知识链条,因此,他们不能灵活地、正确地从脑海中选取出所需的知识和技巧去解题。思维导图正好可以使无序的知识,变得条理有序,知识间关系层次分明,在解题时,学生可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从记忆导图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进行组合,促使顺利完成解题过程。在六年级上学期,笔者让学生把整册书中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百分数)综合整理形成思维导图。这是他们通过自己整理知识时的归纳所得,相信再遇到同类问题时,他们便懂得从这四大关联的知识点中,选择与题目信息相吻合的知识点去解决。

从促思维变促合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共同学习的方式非常普遍,复习课堂也不例外。然而在交流汇报时,往往只有组长一言堂,大部分学生只作旁听者,不善言辞,不善合作,源于他们心里对知识没底。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将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讨论的主题中来,这正是思维导图解决的问题。如何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组长统领大局,合理分工制作思维导图 组长定好知识的主干,并将次主干的整理抛给组员梳理,再汇总。如《比例》这一章节有6个主要知识,分别是比例的意义及性质、解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比例尺、放大与缩小、比例的应用。组长根据组员的能力分发知识点,再由组员独自整理分支,接着小组汇总讨论,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最后由组长负责记录结果,并执笔重构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

组长带领串稿,自导自演展示场景 即使学生参与制作思维导图的全过程,但要用语言流畅地表述出关键词背后复杂的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笔者要求学生“谁作图,谁配稿”,同时还给他们一个“说图”的段子,让学生用简洁、精炼、准确的数学语言,起草自己制作的那部分知识的讲稿,之后再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串讲、修改、定稿。因此,大家在课堂上展示汇报时就能说得有条、有序、有理。打有准备的战,说已准备的话,只要学生底气足,便敢说,会说,乐参与。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思维导图,学生们参与了对知识结构系统形成的全过程,从自我复习整理到小组磨合补缺,从讲会知识点到会讲知识点,从激发思维到激活合作共同体,真正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德星小学)

上一篇:保监会正争取落实三项健康险税优政策完善监管... 下一篇:预防早产利器:17―己酸清孕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