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老式放映机的改造与运用

时间:2022-07-12 12:09:55

上个世纪初,人类发明了电影,从无声时代又进入了有声时代,从普通音响进入立体音响,随后,从黑自胶片进入彩色胶片,这无疑地显示我们人类的聪明与智慧,显示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完美结合。

按照机械原理划分,电影放映技术又分为三个阶段:

1.碳棒照明与发光(六十年代以前普遍采用的设备)。

2.灿灯技术的取代(无论座机还是皮包机)。

3.进入2000年后,数码电影放映机的出现,将放映技术与设备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数码电影放映机的诞生,最为突出的优点为影像清晰,音响效果逼真,而且节省了人力,以前需要两名放映员各用一台机器轮放二盘胶片(约15分钟)现在一人按键盘操纵即可,节约了资源,满足了观众,放映单位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笔者想到了原有的被淘汰的老式放映机,如果还坚持用老式机器放映也是未尝不可的,可是如今国有电影院已纷纷改行,各个开放俱乐部也不再放映电影,每台价值都在数十万元的机器设备都荒废闲置在角落里,承受着灰尘和时间的侵蚀。

笔者就此走访了上海八一电影机械厂,广东珠江电影机器厂,一些技术权威也为此感叹,他们普遍地认为“从技术原理上改造利用老式机器完全可能,机械构造、零部件配备,所有的一切都万变不离其宗,新机器也是在老机器基础上更新发展的。”

几位专家谈到了具体的实施困难:

首先是改造资金。新的流水线已经上马,再拨出一部分资金研发改造,众多厂长老总都不愿意背这个包袱。

其次是怎么回收?按什么价格回收?这又是一个难题。全国绝大多数国有电影院都关闭了。老机器、老设备在“账上”就是固定资产,前届官员的烂账后届官员不会自讨麻烦的。

我很理解他们的心情,这两道紧箍咒就决定了这些机器的命运。

据不完全统计,哈市共有13家国有电影院,加上工人文化宫、青年宫、少年宫及开放式俱乐部不下50家,光机械设备的占用资金就达上亿元,如果将这些资金盘活,无论是对国家、单位都是百利无一害的。

哈尔滨电影机械厂是多年生产制造电影放映机的老国营企业,他们生产的松花江牌放映机曾誉满全国。听说在经济转轨时,改为生产验钞机等与电影毫不相干的产品,而且工厂处于负债状态,如果厂领导能看到这一商机,如果各级决策机构将国有资产看成自家财产,并给一定政策,我想老式电影放映机的回收与改造不是什么困难。

如今哈尔滨市电影公司已先行一步,利用老式皮包机组成了农村电影放映站,义务地为农民朋友带去精神食粮,但这远远不够,还有那么多座机被锁在仓房里渴望出来见见太阳,渴望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余热。

上一篇:从初创到大型公司的管理秘诀 下一篇:枸杞产业在瓜州沙产业开发中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