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红衣主教雀

时间:2022-07-11 10:31:54

5月10日,我突然发现客厅窗外的灌木中,一对主红雀悄悄地做了窝。主红雀又叫红衣主教雀,是终年生活在北美的留鸟(不随季节迁移的鸟),因其雄鸟的鲜红色彩,仿佛是披着长长教袍的红衣主教,所以在圣诞卡片、邮票、明信片上以及摄影展上都是得宠的鸟儿。它们的食性也很杂,草籽、浆果、小虫都是来者不拒。主红雀雄鸟的护巢护雏性更强,见到窗户倒影或汽车反光镜中有自己的身影,立刻当作入侵者,如唐?吉诃德般发起猛攻,把自己碰得头破血流,而看到有人或狗儿接近鸟巢时,更是喳喳怪叫,如轰炸机般扔下粪便。

眼下窝中的四只小鸟,也是孵出不到一星期,母鸟常常伏在小鸟身上一动不动。有几天雷雨交加,母鸟更是忍饥挨饿,保护着自己的雏鸟,全靠公鸟喂食。即使是晴天的早晨和傍晚,母鸟每次外出也只有十几分钟或几分钟,唯恐幼鸟着凉死去。在窝中,母鸟不仅是庇护伞,而且时常要叼出雏鸟的排泄物,清理雏鸟羽毛和身体上的寄生虫。

记得黄石公园2001年大火后,一名动物学家去公园中勘察,拨开一具母鸟尸体后,见五只出壳不久的早成鸟飞奔而去。他不知道烈焰腾空时,母鸟为何不肯振翅而去,因为绝不会有人叫它“范跑跑”的。可是在那样的高温和浓烟下,它就是不飞走,是因为听到了雏鸟凿壳的声音,还是决定牺牲自己一个,换来五个子女的新生?人类似乎难以解释动物的这种自我牺牲的利他行为。在我们人类看来,智商不高的笨笨鸟类,居然能如此为后代献身,真让人肃然起敬。

我把新发现告诉女儿和妻子后,要她们严格遵守“六不要”:不开窗,不洗窗,不多看鸟,不喧哗,不割草,不种花——让鸟儿们在育雏期间有个安静的环境。女儿的钢琴曲最好也是以抒情、浪漫的为主,少弹一点愤怒的、激情的曲子。接下来,我会在母鸟不在时,拿出照相机,拍下小鸟的“艳照”。有时我也拍下母鸟辛苦哺育的镜头,想搞一本“育鸟记”影集,以后老了翻翻,也是一趣。

家中的两位女将,见到一窝四只雏鸟后,连说可爱,对我的“六不要”举手表决赞成。女儿高中毕业班的男生来我家排练钢琴、小提琴协奏曲时,看到窗外的鸟儿,也连连说:“Cute,amazing!”(真可爱,真神奇!)全家为了护鸟,走路、讲话都是轻声,唯恐惊吓了这些宝贝。只是女儿常常拿起我的相机,见到她认为好的镜头时,拍上一张,又蹑脚而去。

5月14日傍晚,女儿又拍下一张漂亮的母鸟育雏照片,很是得意。5月15日星期天早上,我朝窗外一看,鸟巢已倾斜,窝中空无一物。不会飞的小鸟已经给亲鸟衔走,去另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了。

仔细想想,人类和鸟类毕竟是不同生物,人类的语言,无论是中文的“可爱”,还是英文的“cute”,对鸟类而言都是无意义的。反而因为人类好奇,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想拍下小鸟的成长史、亲鸟的育雏故事,结果是干扰了鸟类的正常生活,使好事变成了坏事。人类的主观愿望,常常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可我们自己常常是不知以为知,不懂以为懂。

5月22日的又一个清晨,我在家附近又见到主红雀的亲鸟在树枝上喂育雏鸟,但无法知道它们是不是我窗外的那一家。我只能听见鸟儿的叽啾声,在这晨雾中远去。

(节选自《自然与科技》2012年第1期,题目为编者所加)

上一篇:拜拜,开学恐惧症! 下一篇:为什么说遭别人的“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