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抢占“智慧高地”

时间:2022-07-11 05:53:00

长宁区抢占“智慧高地”

长宁区在哪里?它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部,在静安区、闵行区、徐汇区和普陀区包围中,它处于沪宁发展轴和沪杭发展轴汇合的“Y”型支点。

长宁区有多大?它的面积只有38.3平方公里,却拥有上海最早、最成熟的现代化商务区――虹桥开发区。

2011年,“数字长宁”的发展战略已经走过了10余个年头,区政府在今年的“十二五”规划中更明确提出建设“智慧高地”的设想――在上海市信息产业布局的版图上,长宁区要抢占“智慧”的桥头堡。

上海市长宁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平对记者透露了一组数字:长宁区几乎每季度的税收都比去年同期增长25%以上。信息服务业在今年第一季度增长达到了36%,今年的目标是信息服务业创税同比增长16%。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曾将上海信息产业布局归结为三点――应用、研发和产业聚集,长宁区也一直印证着这三点。考虑到自身的定位和功能,长宁区将金融、电子商务、多媒体、软件服务等“智慧”型产业列入规划,并在企业引进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产业聚集和关联。区政府敢于投入、长宁区科委对企业需求和人才超乎寻常地重视,以及长宁区与生俱来的文化积淀和环境优势,使长宁区GDP一跃成为中心城区第二。

不过,“知易行难”,在过往“长宁模式”的盛名之下,长宁区将如何演绎独特的“智慧”之路?

领先的“长宁模式”

最近一段时间,总有人对张平说,长宁区这两年的亮点变少了。“亮点都在前几年闪光了,现在我们进入了踏踏实实做事业的阶段。”长宁区的信息产业本来就走在上海市前列,当其他城区纷纷提出“智慧浦东”、“智慧徐汇”的时候,长宁区则直接“更上一层楼”,直达“智慧高地”。

事实上,在上海18个区县里,长宁区是第一个将全力推进数字化、建设“智慧高地”提升到一个区的发展战略高度来做的。“智慧高地”既是对“数字长宁”的功能提升,也是落实上海“智慧城市”战略的具体体现。

“长宁区在数字城市建设上有比较好的基础,如今应用上要更上一层楼,在全市做示范。”张平表示,“高地”直观地表达了长宁区的雄心,“这不仅仅是信息化的领先,还要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上领先。”

如今,长宁区科委的第一号课题就是“智慧高地”,科委副主任叶晓华参与了整个计划的起草和制订过程,亲自见证了长宁区信息产业发展的起起落落。“长宁区之所以如此重视‘智慧’产业,因为正是依靠信息产业,长宁区的财政从曾经全市垫底跃居为所有中心城区GDP第二,紧邻浦东之后。”叶晓华感慨地说。

上世纪90年代初,当北京的中关村响彻全国时,民营科技在上海还是一个非常弱小的群体,仅有的少数科技型企业还是退休科技人员发挥余热组成的。在这种情况下,长宁区率先在全市推出了一系列突破性政策――在体制上,鼓励科技人员下海并创办股份制企业,这个突破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很有勇气,吸引了大批科技人员下海创业;在分配上,长宁区解决了当时企业税收负担沉重的问题,并于1992年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些突破使长宁区高科技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从空白一下子发展到几百家,上海各个城区纷纷效仿复制,并将其称为“长宁效应”。

此后,长宁又大胆地跨出了第二步,邀请联想、四通、方正等中关村前10名的IT企业入驻长宁。联想刚到长宁区时,只有3个人、50平方米的办公室,在长宁区科委的积极推动下,如今联想在上海的华东总部已经成为联想集团在中国最大的一个分支机构。

大型IT企业入驻后,长宁区又开始发展“电子一条街”,从而有了“北有中关村,南有芙蓉江”的美誉。由于城市规划,“电子一条街”上的这些公司逐渐分散,形成了长宁东、中、西三个科技园区的新兴产业带,联想、戴尔、爱立信、思科和神州数码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

2001年,长宁提出了“数字长宁”的战略。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成为长宁区高科技产业中的支柱产业,2010年,长宁区信息服务业营收达到420亿元,在上海市中心城区中排名第一。

如果说“智慧”是数字技术研发和产业的结晶,是智能化的延伸,那么,突破口则在于信息化,在于“用”。接下来,长宁区将如何走向“高端”,直指“高地”?

“智慧”不是空架子

正当所有人都在围绕数字订目标的时候,长宁区却把数字抛在了脑后。

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所说,相比于长远规划,实在的现实成果更重要。邵志清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做信息产业需要实实在在。”这也是长宁区科委一直在走的路子。

“信息化的应用是‘智慧高地’的核心,只有它才能让老百姓能够看到并感受到‘智慧’的成果。”在张平看来,这些“智慧”的产业决不能成为空架子,而是要落到实实在在的应用,让企业、老百姓都看得见。“智慧高地”虽然覆盖了方方面面,总体可以概括为数字政务、数字商务和数字社区。

长宁区是上海市最早提出《电子政务建设三年行动纲要》的城区,也是全国电子政务的综合试点区。目前,长宁区所有街道都已经开通了政府网站,安装了社区事务“一口”受理软件。从区政府到街道居委会,以及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都基于统一的网络和身份认证,做到了平台统一、数字共享、无纸办公。

此外,长宁区以数字化养老院、数字化图书馆、视频监控等为代表的“数字社区”建设,也走在了全市前列。

仙霞街道的一家数字图书馆,可以在网上实现预约订单、确认订单、图书配送等传统图书馆的借阅流程。在还书时,只用将图书归还到就近的图书室,这种方法极大地简化了流程,方便了居民借阅。

在建设“智慧高地”时,长宁区还重点提到了构建“三朵云”――“平安云”、“健康云”、“商贸云”。

“平安云”是针对社区安全而设计的,它担当守护居民生活的角色。“我们对长宁区所有的路口视频监控摄像头开发了车辆牌照识别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车辆从踏入长宁区开始,所有的路口都留下了它的身影。”张平介绍,前几个月,这套系统曾帮助公安人员破获了一系列公安刑事案件。此外,区内设置的各视频监控点,也将从“看得见”发展到“看得清”,这些高清图像的精确采集已经在公安刑事打击、公共治安管理、交通违章处置等领域大显身手。

“商贸云”是指进一步推进虹桥贸易功能性平台――“上海数字贸易与现代物流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以长三角外向型制造业、国际贸易、报关报检、物流服务等为对象的服务外包公共平台。

对于老百姓最关心的“健康云”,张平在来到长宁区科委之前曾是长宁区卫生局局长,因此,长宁区在社区远程医疗的探索上也先行一步。目前,“健康云”中的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建设与业务应用、医疗卫生协同服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项目已基本建成。

现在,越来越多的长宁区居民开始拥有自己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可在区内多家医疗机构共享,不但省却了多家医院重复检查的麻烦,还可以量身定制健康服务。基于物联网的家庭健康监测服务体系也开始建设,已完成的项目有心电图远程诊断,居民通过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可实时监测心电动态,这些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远程心电图会诊中心,专业医生会据此做出专业诊断。

为了对接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项目和政策,力求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产业化、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化运行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突破,长宁区提出了“4•5•11•3”,即建设4项基础工程、推进5大产业化领域、实施11项应用行动、采取3大保障措施。

在这样的规划下,到2013年,长宁“智慧高地”将初步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线化成为市民生活工作的主要方式;到2015年,长宁“智慧高地”将基本建成,届时,长宁区将率先建设成为智慧产业发达、社会管理睿智、大众生活智能、环境优美和谐、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智慧城区。

有求必应的“领导”

长宁路1726曾经是一个非常有名的门牌号码,这里是一片无线通信企业聚集的产业园。很多来自欧盟的通信公司和专家虽然不知道长宁区,却很熟悉这个门牌号码。后来,由于扩建和测试需求,长宁区政府在临空经济园区为其建设了一个研发基地,全国无线通信的公司都到这里进行环境测试。

在凯旋路,有国内第一个多媒体产业孵化基地――上海多媒体产业园创业有限公司,它成立于2003年,专业从事多媒体企业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投资及高科技园区和孵化基地的管理。水晶石、环球数码媒体科技、戴尔、LG、分众传媒⋯⋯这里已集中了近380家多媒体制作企业。2007年,园区税收贡献3.6亿元。

为了发展电子商务,长宁区引进了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物流企业、IT供应链企业、电子支付企业,如今已聚集了携程旅行网、麦考林等众多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覆盖旅行、大宗商品、办公用品、报刊杂志、水果农产品等多个领域。

这些都只是长宁区打造“数字长宁”的一个缩影,也是“智慧高地”的延伸。目前,长宁区建成了以多媒体、软件、IT物流、通信和电子商务五大亮点为核心的信息产业中心。为什么企业愿意积聚在长宁区;长宁区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服务体系建设是长宁区最有特色的,得到了企业甚至其他各区的认可。”叶晓华告诉记者,在科委,从企业培育到发展壮大有一套完整的孵化体系,并与一些风险投资机构结合。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以50万元从长宁区起家的分众传媒,4年已经是市值50亿元的上市公司。从物联网企业到多媒体企业、农业企业,只要是在长宁区,就能享受到个性化服务。

为了方便企业办事,长宁区从1992年开始建设“一口受理”,无论工商还是税务部门,找到科委就能一站式解决。作为全市内资企业设立网上并联审批试点,长宁区建设了企业设立并联审批信息系统,实现“一口收件、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提前服务”,方便机构和个人申报,比最高审批时限缩短了6个工作日。

在这样的服务理念下,长宁区的企业过得十分舒服。从政策到服务,甚至帮企业租房、选址,科委都亲自去跑。“有的地区只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而长宁区则注重为企业提供软环境。”上海南天电脑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华告诉记者,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使南天集团的办公室拥挤不堪,科委的领导亲自帮忙解决,张平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拜访南天集团。作为中国银联的下属公司,虽然母公司中国银联和许多分公司都注册在浦东,但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ChinaPay)却始终没有离开长宁。

对于更多创业初期和成长型公司,长宁区的扶植则显得更加重要。水晶石上海公司在创业初期,除了房租优惠和人才补助外,还多次参与长宁区的一些项目,并在2008年获得创新团队荣誉。而在多媒体产业园中,长宁区还建设了上海市多媒体公共服务平台,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动画渲染计算机集群,由政府出钱降低中小企业成本,促进多媒体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企业只要有困难,我们随叫随到。”张平表示,这已经是长宁区科委每个人的习惯。

每种成功的模式都有普遍适用的规律,也有不可复制性的个性化条件和特征。但是,在各地都在做产业布局和规划的时期,“长宁模式”的确值得借鉴。除了因地制宜的布局和战略性、全局性眼光之外,最重要的是真正在市场、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给予企业足够的支撑。

图注:落户长宁区的携程以酒店管理、机票、邻队和客服为四大主营业务。

2009年9月,长宁区举办“一张助老卡、请暖老人心、沟通你我他活动”。图为长宁区老人发放通讯卡和一键式手机。

长宁范本:创新与传统的交融

近日,记者在长宁区见到的几家企业非常有特色,其中既有水晶石、携程、银联电子支付这些创新型企业,也有上海南天这样有着20年历史的传统IT企业。在此之前,我们很难想象水晶石在上海的办公区有4000平方米,且与央视新址同出一位设计师之手;我们也不知道携程与上海南天这两家截然不同的公司,在同一个园区里隔楼相望。这就像是上海的气质,无论是创新还是传统,都能在这片不到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互交融,和谐生长。

水晶石

提起水晶石,人们会想起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清明上河图⋯⋯但很少有人能准确地描述出其具体业务。“我一直以来的困扰是很难跟我妈妈说清楚我到底是干什么的。”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董事、运营可视化业务部副总监陆涛笑着告诉我们。经历了10年发展,水晶石的名气从行业走进了公众视野。

“你可以认为,我们是一家解决沟通问题的公司。”陆涛说,水晶石的业务涵盖了5个方面:设计可视化、商业演示、视觉展示、网络科技和影视动漫,其实就是通过可视化方式,使沟通更直观、有效。现在,水晶石的业务开始延伸到城市管理和数字化实现的技术平台。

上海南天

1992年成立的上海南天,从最初提供存折打印机、POS机、ATM机等硬件产品,到今天提供全面的金融IT服务和数据中心管理服务。“可以说上海南天始终伴随着中国信息化的发展。”上海南天电脑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华表示,上海南天20年始终保持健康成长,并持续进行业务创新和扩张的秘诀,就是专注地追踪技术,并基于行业展开。

“有创新的先发优势还不够,还要有技术和研发的持续投入,以及踏踏实实做实业的耐心。”看惯了许多竞争对手起起落落、昙花一现,上海南天始终“耐得住寂寞”,坚持不做泡沫产业。在IT服务看似广阔的市场里,其实对中国服务企业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基于在金融行业的领先优势,上海南天正将触角延伸到金融之外的轨道交通、水利等领域。

携程

“我一直以为携程接我电话的都是同一个人。”如果你拨打过携程网的客服电话,一定会有类似的感受。但在参观携程的呼叫中心之后你便会明白,3000多人能够用同一种语气讲话的原因,是经过了严格的培训。

“我们即将在南通建立一个1.2万人的呼叫中心,所以目前这里的人会比较少。”携程市场传播部公关广告经理贺静这样说。事实上,作为中国较早的在线旅行服务公司,携程将传统旅游与互联网和呼叫中心相结合,目前其线下和线上的业务贡献率为7:3。如今,酒店管理、机票、领队和客服,是携程最主要的四项业务。

银联电子支付

说起银联,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几乎所有银行卡上都能见到银联的标志。银联电子支付(ChinaPay)是中国银联控股的银行卡专业化服务公司,主要从事以互联网等新兴渠道为基础的网上支付等业务及增值业务。“我们是中国银联的互联网方面军。”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飞这样概括。

ChinaPay诞生在1999年的金卡工程时期,后来才被银联收编,ChinaPay此前只做B2C和B2B业务,占领了绝对的市场份额。最近,ChinaPay与荣威进行技术合作,在车载电脑上增加了网上支付功能,在等红灯的时候用户就可以从网上超市选购商品,下订单并绑定银行卡,到了超市可以直接提货。

上一篇:沃尔玛落下三子 在线零售渐露峥嵘 下一篇:海尔电脑:“三对”策略赢一体机三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