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激荡着民间文化力量

时间:2022-07-11 04:41:49

上虞激荡着民间文化力量

没有一分财政拨款的乡贤研究会,却实实在在地承担起了传承和弘扬上虞当地文化的工作;上虞开始踏上“浙东唐诗之路”的集体申遗之路,民间文化交流协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上虞罕见第四纪石冰川群地貌及冰川遗迹的首位发现者,居然是一位来自当地网络论坛的文化寻根者;在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谁也不会想到一举摘得银奖的会是来自上虞的一支草根团队――“阳光合唱团”……像这样的事例几乎每天都在上虞发生,这股来自民间的文化力量正在强烈地激荡着虞舜大地。

民间团体,传播文化的“使者”

“北京奥运会”过去不久,所有上虞人在铭记何振梁这个名字时,也同样不会忘记一个民间组织――上虞市乡贤研究会,是这一民间团体将申奥功臣何振梁的祖籍确定在上虞。

2001年,当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庆之时,上虞乡贤会却敏锐地发现,何振梁的祖籍似乎是在上虞。“经调查,我们发现他的祖籍确实是在上虞,但何振梁的出生地却是在上海,后在无锡长大。这时我们就觉得需要赶紧做些事,让他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上虞人。”会长陈秋强回忆起7年前的往事依然记忆犹新。随后,乡贤会很快就在上虞、绍兴及浙江省级媒体上大做文章――《为乡贤何振梁喝彩》。当这些报道寄到何振梁手中时,他非常高兴,数次携夫人前往上虞寻根。

这个成立于2001年的民间社团组织,是国内首家以“挖掘历史、传承文化”为己任的民间研究机构。教师、文化爱好者、商人……7年的时间里聚集起的这200多号人的研究会里,有着各式各样身份的会员,但他们却都有着同样一个爱好,就是对上虞乡贤文化的孜孜追求,他们都有同样一个心愿,就是让这一脉文化能够薪火相传,并且发扬光大。2004年,研究会专门编撰了《虞籍名士通讯录》,收录虞籍成功人士1500余名,并开展“走近虞籍乡贤”的大型采访活动,架起上虞和乡贤的一座桥梁;同年,上虞市祝家庄唯一的依附点――祝氏祖堂濒临倒毁,乡贤会提出要赶快开展抢救性修复的建议,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乡贤会向企业集资10万元,花两个月时间完成了这项工程的修复;2006年,乡贤研究会承办了城市档案中心的“上虞乡贤名人展厅”,生动展示有代表性的200余位乡贤的风采,使乡贤文化成为推介上虞的一个窗口,向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基地……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乡贤研究会已成为上虞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说到民间“文化使者”,不能不提到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徐景荣,上虞市政协委员、关工委办公室主任、东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这个已拥有多种头衔的学者,最近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浙东唐诗之路申遗联谊会会长。

2008年5月18日,浙东唐诗之路申遗联谊会在上虞成立。这是上虞、新昌两地民间第一次统一到“浙东唐诗之路”的旗帜下,表达联合申遗的意愿与决心。这个为唐诗之路的研究和申遗奔走呼喊多年的老人,得到一致公认被推选为浙东唐诗之路申遗联谊会会长。

“民间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是徐景荣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让他一直津津乐道的是,6月份举办的首届“东山杯”国际诗书画邀请展。这次邀请展没花一分钱,仅两个月时间,共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书画作品400余幅,诗词300多首,其中年龄最大的作者已93岁,最年轻的才17岁。“这就是上虞东山文化的魅力所在!”徐景荣兴奋地告诉笔者,“通过发挥协会的优势,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我们要尽协会最大的努力把上虞独有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今年,协会还创设了“虞舜文化讲坛”,邀请省内外、国内外知名学者文人来“虞舜文化讲坛”交流讲学,以扩大文化交流,提升上虞文化知名度,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像这样的民间团体在上虞为数不少。有着10年发展历程的上虞市木兰拳协会以一带十,以十带百快速发展,至今已有会员近千名。协会促进了全市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扩大了上虞在外的知名度,为全市创建“文化强市”“体育强市”作出了积极贡献。阳光合唱团、一笑艺术团、国华艺术团、戏迷联谊会、东华剧社、文光越剧团、轻舞飞扬舞蹈队……这些完全由民间自发走到一起的团体组织,他们用各自的方式传达着他们对文化艺术的执著和追求。

金钱背后,闪光的是一种文化精神

在上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今天上虞经济建设团队中的佼佼者,又一直积极参与和支持着文化建设与文化事业。华通控股集团公司的老总王苗通,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民营企业家代表。

由于山区文化设施落后,陈溪乡的村民们每天除了上山干活就是看电视,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业余生活单调乏味。为全力改善山区文化设施,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王苗通一举出资700余万元建设陈溪乡影剧院。2004年5月,这座占地10662平方米、建筑面积2378平方米的现代化剧院正式落成,投资规模和装备水平不仅在上虞乃至全省乡镇影剧院中也堪称一流。影剧院建成至今,已组织各类大型剧团演出5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山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之后,王苗通又捐出了原留在陈溪的6间厂房作为老年活动中心,各项设备得到了添置,功能齐备。老人们的心也活了起来,舞龙舞狮、腰鼓、吹敲、铜管乐队等,一个个搞得热热闹闹,真正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好去处。

2007年7月27日,上虞市汤浦镇的浙江佳鑫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平慷慨解囊,出资500万元成立“浙江佳鑫文化发展基金”,每年他拿出基金中的10万元收益,专项用于汤浦镇文化事业建设。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汤浦人,林平深刻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一个企业家不但要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贡献,也要为发展家乡的文化事业出力,谋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文化基金的设立,表现了他的爱乡之情和对文化的独到见解。上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均寅高度评价了这一基金的诞生,说,此举开了建立上虞市文化发展基金的先河,必将为全市“文化强市”战略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果然,从此以后,上虞“文化基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民营企业纷纷解囊建立乡镇文化基金,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建设,造福地方百姓。崧厦金鼎伞业有限公司出资500万元在崧厦镇建立金鼎文化发展基金;绍兴吉尼斯电器有限公司出资500万元在驿亭镇建立吉尼斯文化教育基金;投资500万元的沥海镇文化中心、投资600万元的丰惠镇文化中心都由上虞民营企业出资建设……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赞助各种文化活动蔚然成风。

在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谁也不会想到一举摘得“混声合唱”组别银奖殊荣的,居然是一支没有任何官方背景的草根团队――“上虞阳光合唱团”,他们出色的演出赢得了评委和在座参赛选手的高度评价。这个草根合唱团的创始人经录五说:“5年中,我们遇到的风风雨雨不算少,但是我们总能够在风雨之后,看到阳光正在冲着我们微笑!因为在我们背后‘浙江阳光集团’和‘阳光学校’总是默默地支持着我们,让我们这些热爱音乐的人能走到一起追逐梦想!”

互联网上,有一群文化寻根者

打开上虞论坛(0575BBS)的“乡土上虞”版块,一封关于《让我们共同参与重建上虞大舜庙》的倡议书被醒目置顶,这是一个名为“刚哥”的网友在网上呼吁大家一起为大舜庙的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在曹娥江论坛的“乡土上虞”版块中,《梦开始的地方――戏台》《明史记载“土木堡殉难”的上虞名贤》《再现茬戏》《越窑青瓷专题》等一封封热心网友发起的帖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挖掘上虞的乡土文化,叙说淳朴的民俗风情;在上虞城市论坛的“东山文学”版中,同样也集聚着一批文学爱好者,他们用各种体裁的原创文学作品,挥洒心情,张扬文化……新一代传人正在继承先祖文风,用穿越时空的网络寻根问祖,挖掘、传播地方文化。

杜又常,网名“姜山”,就是其中一个痴迷的寻根者。现年57岁的他自己经营着一家豆制品加工厂,业余时间一直是网络论坛里的热衷者,担任着曹娥江论坛的网络版主。但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人,会是上虞罕见第四纪石冰川群地貌及冰川遗迹的首位发现者,他花了整整29年求证了这个地质谜。“那天一爬上覆卮山,我就忐忑不安等待着答案,当有‘中国冰臼之父’之称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员韩同林教授指着一处石坡面称,‘没错!这是冰川遗迹中的冰溜面’时,那一刻,我觉得有一下子被释放了的感觉!”杜又常回忆起一年前的考察,专家解开的地质谜团最终与他所求证、判定的相同时,又一次兴奋异常。

徐樟明,也是一位不得不提的网络人物。取名“OKXZM”的他是“乡土文化”版的版主,现任上虞市上浦镇东山村村长助理。年龄三十出头的他爱好文史考古,在一次村民巡山走访中,他偶然发现了一块晋代的“棋墅”石碑,石碑宽52厘米,高106厘米,厚达12厘米,正面阴刻有楷书字体“棋墅”两字。这一发现填补了东山地方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使徐樟明兴奋不已。不久前,徐樟明与其他两位爱好者去踏访一处古窑遗址时,还意外发现两个带铭文“羊角足”的三国时期烧瓷窑具。这一发现得到浙江省博物馆和浙江大学历史系专家的肯定。如今,他正在“村官”的岗位上充分发挥着自己的特长:他为村里筹建网站,草拟了包括6个项目的《东山文化开发建议书》。

“崧厦地区失传的绝活有丁家埠的蒲包,汪家岸的五色丝带,谁去拜师学来嘛,这可是绝学!”“乌金纸倒还没有失传,现在被列入我市第二批‘非遗’名录了。”“乡土是一个挖不完的大金库!”……这是笔者在一个名为“上虞文化遗产普查群”的QQ群里看到的聊天片断。去年,上虞市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这很快点燃了上虞市民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非遗”保护成为了该市广大民众的自觉行为,QQ群就是当地几个爱好民间文化的网友自发建起的。

在这次非物质遗产普查中,上虞市的民众都在自觉地行动。村里的退休教师、老工匠、老艺人、老中医、业余文保员、乡土文学爱好者、中学生……他们都自发当起了普查员、传承人,他们动口又动手,不断地问询,不断地记录。至今,上虞搜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经过筛选、整理,按照保护等级,确定118条重点线索,整理出一批有较高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上一篇:“飞天”舞者殷硕 下一篇:杭州孔庙重现祭孔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