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力

时间:2022-07-11 03:16:57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力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党交给新闻媒体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新闻媒体发展壮大必须解决的紧迫现实问题。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全面准确地宣传报道党的方针政策,在指导性上勤下工夫;要不断扩大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权威性上狠下工夫;要注重通过有的放矢的报道为受众解疑释惑,在针对性上深下工夫;要不断推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在可读性上多下工夫。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主流、权威、公信力”上做文章、求突破。

导向正确。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始终坚持引导主流舆论,是主流媒体的生命线。坚持正确导向必须体现在最大多数受众的认同、信任和市场占有率上。要适应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的深刻变化,让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壮大主流媒体实力。坚持正确的导向,要杜绝虚空、肤浅、僵硬的“说教”,现在一些媒体热衷于在新闻标题上使用“成效显著”、“硕果累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之类的大话、空话,受众难以接受。同时,新闻媒体不能“击中社会绷得最紧的那根神经”,做到帮忙不添乱,形成正确导向。

尊重规律。要从新闻价值、表现形式、受众心理、传播规律、传播技巧等规律层面,考量宣传效果,调整宣传艺术,丰富传播手段,提高引导能力。如果不尊重这些传播中的规律和共通的东西,违背信息生产、传输、消费的基本规律,形式上可能达到了具体的目的,但传播效果肯定会减弱,甚至可能是逆向的。在数字化时代,在技术对信息带来不可抗拒影响的新形势下,主流媒体必须利用自身的政治优势、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抢占这一高地,挤占这一空间,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占据主动,展示主流,体现主导。

搭建平台。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带来的利益冲突、地区差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等社会问题,使社会舆论呈现出多样化、分散化、复杂化。分散的聚合不起来,就很难形成主流舆论,也就谈不上引导。网络和手机作为新的媒体平台,之所以受到网民和“拇指族”的青睐,之所以在受众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除了信息的快捷之外,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参与性和互动性强。因而,主流媒体必须建立拓展沟通渠道,把分散的舆论聚合起来,利用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增强互动式引导,形成正确导向。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党执政能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反映。

主题宣传要用创新的表达方式感染受众。主题宣传是主流媒体肩负的首要任务,必须做活、放大正面宣传效果,真正使受众“看得下去”、“听得进去”,并且从中受益。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时代感。要注重大题材与普通人之间的关联,实行大主题,小切口,新视角,深挖掘,做到立意高、形式活、有创意,努力提高宣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坚持合乎情理、合乎事理,彰显感召力。在重大题材和重要报道中,要整合新闻资源,形成舆论强势,展示规模传播效应。

突发事件要及时适时适度正确引导受众。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重大事件的判断能力和引导能力,这种引导能力是建立在科学的判断之上的。特别是重大的突发性事件,没有预期性,具有明显的冲突性和敏感性,涉及许多人的切身利益,而人们受到事件的刺激会产生惊异感,引起恐慌和思虑,激起众说纷纭,使许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到事件中,不断引起形式各异的社会骚动。一个负责任的新闻媒体应该是从受众利益的角度考虑,提高公众对各种信息的鉴别和判断能力,用正确的、健康的观念去强化受众头脑中原有的那些积极认识,同时驱除和驳斥那些错误的、模糊的、落后的认识。能否正确引导受众,适时和适度是非常重要的导向把握。度是一条数字曲线,控制得好,则是量够而不喧;控制不好,则量少而不满。一定要理性引导,而不能盲目跟风炒作,扩大事态。

舆论监督要用效果来引导受众。按照“着眼建设性,务求真实性,保持平衡性,确保合法性”的原则,着眼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维护稳定的要求正确地开展舆论监督,使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相互呼应、互为补充。第一,坚持服务中心。要坚持“党政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原则,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的呼声统一起来,不猎奇,不炒作,抓主流,抓大题材。第二,坚持建设性的立场。新闻工作必须紧紧服务和服从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决不能凭借新闻从业人员个人的情绪爱好或服从部门的利益进行新闻报道,进行舆论监督。要坚持“用事实说话、用过程说话、用当事人说话”,通过舆论监督,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第三,坚持给公众信心。新闻媒体要重视舆论监督的效果和刊发后的反馈,对一些重大题材,要进行实地回访。对认真整改的,要报道整改成效;对曝光后仍然坚持错误的,要跟踪报道,直到问题解决,充分反映党和政府弘扬正义、鞭挞邪恶、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决心。

做强时政新闻。第一,大事大处理。主流媒体的首要任务是为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好务。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确定的报道计划选题,紧紧围绕广大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选题,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选题。选题一经确定,就要分层次、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推进。要把重视时政新闻、主打新闻作为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的必由之路,切实抓好头版、头条、头组新闻,增加信息量,形成舆论亮点。大力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调整优化版面结构,要闻版讲重,新闻版求新,专版周刊做深,做到出新出彩不出错,有品有格更有神,努力将时政新闻做得更充分、更好看,真正成为权威的主渠道和社会舆论的思想库,让党的方针政策被受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理解,并转化为思想和行动。第二,评论出高度。言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也是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有力武器。我们现在的评论,所评述的对象往往是党政中心工作,还有许多的社会生活现象和群众关注的问题没有进入视野,同时评论也是单向灌输,没有与受众形成良性互动。要改变过去评论四平八稳、语言生硬、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代之以清新活泼、言之有物、讲究时效的新闻评论,做到引导而不训导,庄重而不呆板,深刻而不深奥,易懂而不浅陋,犀利而不尖刻,平和而不平淡,体现权威性,展示公信力。

做活民生报道。第一,确保贴近性。民生报道体现的是主流媒体的人文关怀和受众的视角,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正是其中的精髓。这就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进社区,下农村,走工厂,到学校,入机关,写百姓身边的人,讲百姓关心的事,说百姓自己的话,用新闻吸引人,用真情打动人,用思想引导人。第二,坚持服务性。这就要求每一个编辑、记者心里都要时刻装着读者、观众,每篇稿件、每张图片、每个标题、每段音像、每个版面,都要弄清楚能告诉受众什么、受众是否需要等问题。力争剔除无效信息,提供贴心服务。第三,保持多样性。力求在有限的栏目、版面中多发新闻,在有限的新闻条数中多发深度报道和独家新闻,在有限的信息中多透露高质量、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为驻马店日报社总编辑)

上一篇: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浅析 下一篇:《南方都市报》的品牌创建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