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帆 一个永远都会爱的人

时间:2022-07-11 01:50:13

时间,是一剂良药,亦是毒药。让人不经意忘却的同时却又恒久地记起。

公元1976年7月28日凌晨,中国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地震时间仅23秒,却使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化作一片废墟,并给一对母女带来了长达32年的心灵深处的余震。

地震的救援中,姐姐和弟弟双双被压在同一块石板的两端,救一个,另一个人就可能被轧死。面对年幼的孩子,该救哪一个?做母亲的最终选择了弟弟。因缘际遇姐姐也得救了,劫后余生的她再也无法原谅母亲当初的决定,心灵的坍塌伴随着她日后每天的生活。直到汶川地震爆发,在大学读医学专业的她加入了医护志愿者……

这是一部能调动国人公共记忆的史诗电影,也是一部能引发公众情感共鸣的主流电影。故事结构是戏剧,是命运,更是一个轮回,轮回中映照的是中国草头百姓辛苦、挣扎、寻找、回归的32年。

导演冯小刚,称母亲的饰演者、他的妻子徐帆,“撑起了整部电影的灵魂”。而徐帆说,这部电影里,有疼痛有无奈有悲伤,有爱有孤独有黯然,就是没有绝望。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回家吧,没有什么比亲情更重要

千百年前,杜甫的伟大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电影《唐山大地震》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此乃祸福相依、阴阳轮转、大灾大建是也。

大地颤动、房屋倒塌、断壁残垣,在短短23秒的惊变里,家园不复存在,幸福被逐一毁灭,在灾难面前人命不如草芥。

当旧貌换新颜,房屋瓦砾从地上反向弹起,房屋重新矗立在大地上,家庭中又重新充满了欢笑。电影看到这里,也许你和我一样,已经不禁潸然泪下。

有人说,哭后一定是温暖的。身为第一主演的徐帆,已经不记得自己究竟哭过多少次,动容过多少次了。情之所至,数度哽咽,不能自已,这是常常发生的事情,“在会现场看到片花和片段,都让我感觉又回到了那个场景。在那个情况下,眼泪就是一种不会停止释放不完的能量,完全不用去刻意的煽情,回想什么伤心事,在那个情景中,只要一点你,情绪就泛滥了。21年前分开的哭是撕心裂肺,21年后有人重逢的哭却是温暖的,从这个定义上来说,眼泪并不一定是表达痛苦和灾难。”

流泪,也许只是一种最浅层的审美感动,有些时候,痛与爱未必是眼泪可以代替的,在电影院里会为之双泪长流,电影院外,可能更会为它可以震动我们灵魂的那种残缺之美与痛苦之爱辗转悱恻,因为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伤痕史诗。电影里的四口之家,如果没有那23秒的地震,他们会如同所有普通中国家庭一样,在年华中成长、年华中老去。“我记得有一句话台词,回家吧,没有什么比弟弟活着、妈妈活着更好。其实,我们都在感慨,回家吧,没有什么比亲情更重要。现实生活中,爱情可以死去活来,其实亲情也可以。”

由此,徐帆也由衷地感叹,“活着真好”,这是她拍《唐山大地震》最大的收获,“生命是老天的赐予,我们要珍惜每一天。我记得拍的时候,我就跟张国强说,拍完这个戏,我们干什么都行了。”

拍摄过程中的苦与累自是不必言说,“受过两次伤,现在膝盖都是黑的。楼房倒塌,地上全是水泥沙子,跑的时候没有控制好,就搓在地上了,皮都翻开了。那种情况下,还得继续拍,灾难场的戏就拍了一个月,腿上的伤也延缓了一个月才去开始真正治疗。”而更让徐帆感到艰难的是,“有很多都是无实物的表演,所以要非常注意细节,不然就会显得矫揉造作。”

尽管如此,徐帆的热情一直高涨,拍了这么多年的戏,到了这个年纪,还有如此雀跃的创作激情,实在是一件幸福又不容易的事情,“我每天都盼着去现场。这个戏在心里点燃了我作为母亲的情怀,其实在拍摄的过程中也慢慢理解了母亲的做法。他们把剧本做完给我看的时候,我就知道怎么演了。可能跟自己现在的年龄有关,三十几岁总想给人物设计点这个设计点那个,现在好像不愿意设计什么了,很多情感很自然的就流露了出来。每次采访,别人都会问最什么最什么,我其实不太喜欢说。整个电影拍下来都非常顺利,因为你都是愿意的,你的情感在里面没有别扭的时候。”

徐帆曾不止一次说过,“我是一个没有青春的女演员”,从小就开始演小媳妇,演过的角色中,已婚妇女的比例最大。“我就告诉你这么一个事儿,所有还算能干的女性都有相通的地方。因为要没有这种能力她怎么能做事呢?她是能够承担得住的。可能对于一个演员来说,重复某一个角色无可避免。其实我倒从来没有背过这样的包袱,对我来说,不是你演个不一样的角色就是挑战。我想真正的挑战应该是如何把这些有些相似的角色演的都有特色,让观众每次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之前的很多角色都是我在创造,大家看多了会以为那就是我的个性。我是最不喜欢突破的人,就像茅台酒一样,如果茅台酒要是突破它还是茅台吗?不管演什么角色,其实本质上都是我,除非我整容了。虽然我不喜欢突破,但是我想让观众相信,知道这是徐帆在演,大家跟着我的角色沉浸在剧情里头就行了,别的我不是很奢望。”

有些人生体验是可以分享的,有些却是不可借鉴的,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为此徐帆特别说了一句:“我没有办法把角色的生活当做自己的生活来过,但是这个母亲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的高贵与平庸,我很欣赏。”

我想保护女儿,因为我是妈妈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需要一种命定的缘分,演员与角色之间,也是如此。其实母亲李元妮这个角色,最早给到的不是徐帆,冯小刚一开始也没打算让她来演,但是投资方负责人王中军找到冯小刚说,“这个角色由徐帆来演最合适”。他给出的理由是,徐帆身上有女人生活化的一面,片中的李元妮就是一个学过戏、有点生活情调、家庭条件比周围人要好很多的女人。“我根本也没想过会接这部戏,这一种失而复得就是很难得的缘分。很多大家熟悉的演员都有其各自的独特之处,但有的时候一些角色就像为某些演员量身订造的,这就是利用了演员的独特之处。元妮跟我相似的地方可能都比较坚强,人生应该更加乐观和坚强才有可能收获更多。”徐帆如是说。

上一次与冯小刚的合作,是六年前。六年后,把心力都投入到《唐山大地震》里,问徐帆,会不会因此而更加不遗余力?徐帆听之温婉一笑,答道,“其实拍戏的过程中就会把他只当做是导演,演员会对每一部戏认真负责。可能恰恰想法是,《唐山大地震》里,我很害怕‘不遗余力’,怕自己‘用力过猛’,因为片中我有一双儿女,他们是完全没有表演经验的,我一旦很用力的去演的话,就怕表演痕迹很重。当然毕竟合作了那么多部戏,默契度肯定会慢慢的加深,我会明白他想要的是哪种状态,哪一场戏可能他更想要那样子,就会做出一些微调。”

很多人看完影片后都想回家抱抱孩子,徐帆对于观众有这样的冲动,丝毫不感到意外或者惊讶,因为她也感同身受,“我每一次回去都必须跟孩子亲近,这是妈妈的本能。电影讲的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如何从苦难中逃出去的故事,说的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对于任何一个母亲来说,这都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自从拥有了女儿之后,徐帆坦言自己幸福了许多,宽容了许多。“以前计较的,不计较了。以前坚持的,不坚持了。虽然多了一份牵挂,但却因此也滋生了更多的温情。她要拿东西的话,我都说快点快点,她就说,妈妈你别急,慢一点,我是小孩。她告诉我的时候,我突然就会觉得,对不起,我错了,那你慢慢来。”徐帆轻轻柔柔的向我述说着生活中与女儿相处的点滴,那份柔情和暖意,羡煞旁人。

作为公众人物,徐帆很怕“光环”会影响到女儿的成长,“我相信媒体会一起帮我保护我的孩子。我想保护女儿,因为我是妈妈。”这出自一个妈妈最简单的呼唤与心声,是让人不容拒绝的理由。

现实生活中和电影里双重的母亲角色,使得徐帆拍完电影以后,深受触动,决定和冯小刚一起,推出一项旨在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公益活动,名为“M(mother)计划”,让更多生活在不幸环境下的孩子得到身心的双重救助,“《唐山大地震》确实相当于催化剂。这片子给我很大触动,任何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无差别的那种,但是在影片中,一场地震把这种爱推向了拷问台。一双儿女有不同的命运,但是都受了很严重的心理创伤,于是我就有了想法,想推出‘M计划’。”

目前,“M计划”正在举行全国性的画展,这次画展不需要专业指导,也不需要专业作品,重点就是为了真实的反映孩子们的内心。“我请了一些心理专家来为这个活动护航。我需要他们的专业,更需要他们有职业道德,尽可能地去完整的保护这些孩子。其实现在,不光是地震之后的那些儿童,还有一些身处困境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开始懂事了,都需要心理疏导。我曾经让他们随便画画,完成了之后,却发现他们的画有景有物,但是没有人,我觉得这是一种无助的表现。”

“M计划”的核心主题是关爱与重建,关爱是关怀和爱意,而重建最重要的是爱心和理解,“可能在一些孩子们脸上,我们看不出他们曾经受过什么样子的伤痛,但那些伤痛却有可能永远的植入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所以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用爱心去发现,去关爱孩子,去多聆听和理解他们的想法,这才是最重要的。”说到这时,徐帆的语气认真又动情,不容置疑,很有感染力。

为公益事业身体力行,是徐帆认为的“举手之劳”之事。所以,徐帆还演唱了“M计划”的主题曲《妈妈》,“我听到‘从离开妈妈的那一刻起’,我就什么都说不出来了,我心里就只有一个字‘好’。”我注意到,坐在我对面的徐帆,眼角泛出了泪光。

我喜欢的人我都会去拥抱

从《结婚十年》到《最后的王爷》,到《大国医》,再到电影《唐山大地震》,又有那些话剧的名作,大家常常担心徐帆会被掏空,但是一转眼,她的新戏又上演了。她如何具备这种力量?“这个力量是攒出来的。第一是把数量控制住,一年两部戏以内,然后不拍戏的时候攒着点力气。就是过日子的时候,跟演戏不相干的事完全不想,跟朋友聊的也不是这个天。” 通过严格控制“量”来保证“质”,这是一个聪明女演员的做法。

徐帆很注重生活质量,每年至少要让自己休息半年。不拍戏的时候,徐帆在家里就很能呆得住。为此,家人戏称她为“徐太闲”,朋友则把“专业家庭主妇”的高帽送给了她,“我喜欢整理房间,这要占用我每天一大部分时间,家里的每件东西都要经过我手。在我眼里,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不摸一下不甘心。我最在意自己的感受。家庭无小事,能把家里复杂的人物关系、琐碎的事情捋顺了,就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了。干事业还有帮手呢,做不好我的合作者还能一起做。在家里任何事情都必须自己做。你说家里事也会有帮手,但毕竟不是你的家里人,他的责任心就会小一些。家里的事你得自己去亲历亲为。”

“原来我们家住在公寓楼,我们刚去住的时候,公寓楼的电梯间很难看。我就去找其他三户人家,跟他们商量一起出钱把它装修一下。并表示:我来负责,等装完了大家一起分担费用。于是,我去挑瓷砖、窗帘和一些装饰品,把它当成自己家的客厅一样。后来,我们的电梯间成为整栋楼的标杆.......从那之后,我发现谁都愿意舒适,只是很多人不愿意去做,而我是个爱操心的人。”对于如此的劳碌,徐帆不但不懊恼,还乐在其中。

“当我整理完家里和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时,不但我自己看着舒服,别人看着也很愉悦,这些都是相互影响的。在搬家之前,我一直在一家洗衣店洗衣服,因为我和他们相处得特别好,到我搬家的时候,他们说以后会派车专门去我住的地方取衣服,后来他们真的做到了,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我很感谢他们,所以把这家洗衣店也介绍给邻居……对我来说,都是搭把手的事儿,但结果是三方都高兴,何乐而不为呢?”徐帆热爱生活,而且珍惜生活的平淡如水。

如果不做演员,徐帆的理想职业是保姆,这个答案虽然出乎我的意料,但也觉得在情理之中,“因为做得太有意思了。这是一个很好的职业,我很喜欢做,我会做得很好。只不过,现在肯定没有人请我。演员这个职业带给我的是名利,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快乐。我很荣幸也很庆幸的是,我的爱好是我的工作,我很珍惜它。在这个行业,要有很多心理准备,比如在一些荣誉面前、在名利面前,有的时候倍受伤害的东西面前,要有很多的心理准备。在努力和争取的同时,要有一个很努力很健康的心理。不见得需要多大的激情才能过完这一生,可能平平淡淡的东西有时候会让你过得很平稳很坦然。”

演员这个职业带给徐帆的,还有就是,更为细腻的情感。“我喜欢拥抱,所以不管男的还是女的,只要是我喜欢的人我都会去拥抱,对我来说是一种情感的接触。”这让我想起,我们刚一见面时的握手。她的手,有一种温暖。

后记

徐帆说话慢条斯理,简单明了。无论是简洁利落的手势,毫不遮掩的直率语气,扑面而来有些傻傻的笑容,还是那种容易把人蒙在鼓里的幽默感,都会给你一种很舒服的感觉。生活中她是个容易心软的人,比如在聊天中提到一些令人难过的社会事件,她会立刻动容,而且半天缓不过来。

徐帆一直很低调,如果不是因为她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要公映,她也不会来到我们的面前,与我长谈。“演员可以出现在各种场合,但是当观众看多了的时候,你就别怪观众对你要求苛刻。我低调是希望观众不要对我太苛刻,我亮相少一点,自在的余地就大一点。如果我哪儿都去,见缝就插针,那等于把自己往绝路上逼。”

徐帆说自己特别念旧,新的东西接受起来相当困难;她说她是一个敢于拒绝的人,但前提是带着诚意跟人家说“不”;她说她憎恨撒谎的人,当这种人再次出现在面前时,她会画很多问号。

对于人生,徐帆懂得给自己留退路,她说,把事情往最坏了想,都是给自己留退路,但是,只有一件事情不能给自己退路,那就是爱。

徐帆告诉我,一个女人让自己幸福的精神支柱,是糊涂。不是难得糊涂,不是傻糊涂,是看明白之后,有准备的糊涂。“让自己傻一点。我觉得女人傻有傻的福。你天天把自己弄得跟机灵鬼似的,对不起,你就机灵着吧,你天天打寒颤。”

徐帆还告诉我,一个女人应该学会保护自己,而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是――尊严。“现在大部分人的心都很浮躁,可能现在的社会不是太重视这个了,但我觉得这太重要了。你想保护自己,先得让别人尊重你。但是你要是没尊严,别人就尊重不了你。”

当我们细看徐帆时,你可以说她不再年轻了、不再水灵了,但是你不能质疑她“生活的气质”。她说,幸福是,到老了再去说。等到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再来回想我们这一生,幸福与否?当我们都休息了,手拉着手去谈论幸福。

她是一个永远都会爱的人。

上一篇:李少红 我不怕身败名裂 下一篇:甘婷婷 潘金莲驾驭不了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