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学生生活 打造品德高效课堂

时间:2022-07-11 01:18:29

贴近学生生活 打造品德高效课堂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生活课作为一门对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的学科,“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活动只有贴近学生生活,贯彻生活化教学理念,才能满足思想与生活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本文从教学要求生活化、教学素材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三方面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化教学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教学;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250-02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关系学生良好品质、道德观念的树立,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影响重大。就目前来看,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育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脱离生活、吸引力不够、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等,以致于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对此,必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实施生活化教学理念,让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就品德与生活本身而言,来源于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从生活中理性升华而来,所以应该让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下感受生活、感知道德,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认识观。那么,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上实施生活化教学理念是排在众多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将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确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要求生活化

要想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贴近学生的学生,就要确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在此指导下制定相适应的教学要求,然后一一完成它的目标和要求。从本质来看,品德与生活课属于意识层面教育,教学中极易存在盲目神话的现状,说白了,就是对小学生一味地进行“圣人”、“完人”教育,忽略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心理特点,以致于教学目标并不符合现代品德与生活课的要求。目前,我们处在一个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时代,每一种不危害社会的思想观念都应该被大众所接受,所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能盲目地对小学生进行“圣人”教育,让他们成为盲目的没有自我的“完人”,这是不合理的,应该将他们培养成为一个既关心自己又考虑他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在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下,小学生才能形成时代所需要的品质、思想和意志,简单地说,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伸出援助之手,又不在他人危难时落井下石,要给予帮助。例如,两个小伙子在街头扭打起来,围观的人劝架、拉架的少,可是拍照、发微博的却很多,说明他们思想道德存在一定的缺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和自己无关的事情态度很冷漠,而教师则可以结合这一事例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小学生形成浓浓的人情味。

二、引入生活素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教学素材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不能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感知书本中的思想道德意识。例如,对小学生进行助人为乐教育时仍然采用雷锋的故事,对学生宣传国际主义精神时也停留在白求恩的故事上,等等。21世纪的时代特征与20世纪60~80年代是不同的,虽然人们对思想道德是什么,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什么,都有共同的认识,但是教学中不能采用老一套,应结合时代特征、学生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上要多多引用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讲授国际主义精神内容时,可以用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国际上对我国的援助举例说明,亦或是用国际维和部队举例也可。再如,讲述小学生如何做一个诚实的人,诚实的人需要怎样做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身边的关于诚实的小故事,让学生各诉己见,之后自己再用一个典型事例说明,既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关注生活,而自己的发言是在契合教学主题的前提下的一种对教学内容的归纳总结。

三、转变教学理念,使教学方式生活化

据调查证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最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说教”、“灌输”等教学方式,严格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不利于学生联系生活、感知生活。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采用情境性的、主动参与的、开放式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凸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第一,情境教学,激发兴趣。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实物演示、辩论比赛、猜谜语等趣味性游戏,创设贴近生活的德育环境,吸引小学生们的注意力。同时,可以设计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视听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优化提问,探究学习。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例如,在讲授“学会竞争”内容时,为了让小学生深刻体会竞争在成功路上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体育教学内容。例如,引导几名学生说出自己的100米短跑成绩,然后进行实测,紧接着指出为什么实际成绩没有学生自己所说的那样好,或者比之前好,主要在于一些学生有竞争意识,而一些学生没有,说明“爱拼才会赢”的道理。

总而言之,品德与生活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满足现代教育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任课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使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生活化,让原本枯燥的品德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变得生动和真实,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让小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徐小红.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策略山[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9).

[2]陶礼光,谢春风.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11,(02).

[3]洪爱馨.关于小学思想教育教学方法分析及现存问题和对策印[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02).

[4]陶礼光,谢春风.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11,(02).

上一篇:培养提高音乐素养 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下一篇:新网络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应对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