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拾穗的人

时间:2022-07-11 12:44:11

对远方的幻想和对陌生事物的激情是一切的起源。他以为是这样的,真实的世界像个万花筒,在少年的眼中徐徐展开,出于他的懵懂,景致显露出了轮廓,但并不深入。

当年的他是如何地如饥似渴。许多年以后,当我的小孩也到了读初中、开始变声的时候,我这样用第三人称来打量多年前的自己,似曾相识又有些陌生,犹如老照片上那个瘦小的身影。

假如能够有第二次选择,我还会那么执着地选择文字、选择孤独的诗歌写作吗?当梳理这些过往的时候,发现自己还真找不到别的可能性:对文字的热爱出于我内心的那片被铺展着的旷野,另一个我在那里撒着野。我最早的文学记忆来自于奶奶的乡村故事,现在想来,目不识丁的奶奶能够讲出什么样的故事呢?在记忆里已经模糊了,它是一种秘密的滋养和传递。

然后就到了读小学的年纪,每一个孩子,在开始读书的时候总是欢欣雀跃的,这更多的可能不是对知识的渴望,而是出于群居的需要。但我的好日子还没有开始便已结束,突如其来的急性肾炎使我在开学两个星期后便休学了,这次休学对我的人生意味深长,在许多年之后我蓦然发现这一点。

我妈妈是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的,她是一个好强而自尊的女人,同样她也如此教育我和我的妹妹,这种教育在漫长的岁月中塑造出了我内心的那种疆域,而敏感的灵魂在它的扰动下,常常让我不由自主地紧张,对世事又表现得漫不经心。我妈妈的好强和敏感在我休学的时候发挥了作用,急性肾炎要求饮食清淡,且不能进行激烈的运动,这注定了我在家的日子寡淡无味。妈妈看出了我的忧郁,她和我在杭州工作的父亲商量后开始了对我的家教。

我的急性肾炎在一年后痊愈。那一年,对我的生活来说,发生了几件大事,我以后的生活因此而改变:我参加了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期末考,我的记忆是如此地深刻,在读了两周书的情况下,我的数学满分,而语文也有60多分,新学期后我将从二年级开始;我妈妈被落实政策,将和我父亲团聚,到杭州工作,而我的二年级,将在杭州开始。

对于不用继续读一年级了,我有着异常的兴奋,仿佛有了炫耀的资本,但实际上,它对我是一个考验:我的字写得极差,毫无规律可言,因为完全是自己模仿出来的,没有前后左右的顺序(好在现在用电脑写作了);我没有学过拼音,也许一开始并没有觉得差距,但慢慢地就显山露水出来,一直到现在,我还会把很多字读错,这造成了我后面要说到的那件记住一生的“羞耻”。

人的习惯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在我的小学阶段,我的语文成为一个有趣的现象:我的作文经常被拿作范文,但我的考试却往往差强人意,我也许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但总是缺那么一口气。有一年,学校推荐我参加杭州市青少年宫的写作班,一个学校仅有一个名额,可是在青少年宫的筛选阶段,我和一个小伙伴忙着去抓蛐蛐,匆匆忙忙应付写了一下,结果被淘汰出局。

年岁渐长,很快就到了初中,对阅读的胃口也越来越大,而有些东西也许是天生的,比如我的阅读,好像在经过很短的一段时间后,我就开始喜欢上了成人读物,而不是儿童书籍,我觉得成人的世界更有吸引力,而且我并不喜欢读那些古典文学,我忍受不了那些冗长和慢吞吞的节奏。

我的零用钱多数都用来购买了《当代》《花城》《收获》这些文学刊物。上个世纪的80年代,对于文学而言,那是怎么样的一个黄金时代啊!

而对我的打击猝不及防:《收获》的封面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过,用的是繁体字,而我,一直认为它就读作“收穗”。那一次是去买新到的《收获》,当时,这些文学刊物总是被很快抢光,我对报刊亭的阿姨说:给我拿一本收穗。她说没收穗啊。我说有的,就那本,我每期买的。我指给她看。她哦了一下,说是收获啊,她把杂志拿给了我,但目光中的嘲笑让我一下子有无地自容的羞愧。

这是一件多么滑稽的事啊!我把我一直热爱着的刊物的名字都读错了!

这件事造成的直接影响是我对很多生僻字的敏感:我的拼音没有任何基础,我自己找到了一个办法,我把阅读中遇到的那些生僻字写在纸条上,放在口袋里,时时拿出来强化记忆,我不会读这些字,但我会写。而这,效果居然出奇地好,在后来开始写作之初,对生僻字的运用也让我周围的小朋友对我有莫测高深的感觉,而他们的这种“崇拜”又滋养了我对文学的热爱。

文学的本质是要人读的,而人的本质是喜欢炫耀的。我们所表达的能不能找到谛听的耳朵,这也许决定着我们未来的高度。

把“收获”读成“收穗”,对于我,这或许也是一个暗示:在文学这片田野上,我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在收获的田野上拾穗的孩子。

我喜欢想象这样的场景,而我真正地开始有意识的学习写作,并且有明确的要写作的愿望,是在后来,那时候读到了北岛的诗歌,一下子被震惊到了,犹如在芝麻开门后面对的巨大的宝藏。这使我后来走上了诗歌写作的道路。

但我以为,一个人的文学之路应该是从孩提时的想象开始的,那种欲望,才使得我们去发现、去寻找,然后在一个合适的契机里,它便开始萌芽,之前的那种种好和坏,实际上都是为它而准备的。

作家档案

李郁葱,男,1971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岁月之光》《风景的证明》《醒来在秋天的早上》《此一时彼一时》等,文字散见于海内外报纸杂志。曾获《人民文学》杂志社诗歌奖、《山花》文学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语、德语发表,并入选上百种选本。

给同学们的一句话:多读,多想,一切都是为未来的准备。

给同学们推荐的书:意大利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三部曲。

人教版七上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假如我 ”)

浙江省衢州市白云学校,中学高级教师,衢州市学科带头人,衢州市教改之星。

【写作经】

本单元写作训练点是发挥联想和想象。“假如我 ”这个半命题作文很开放,似乎可写的很多,可动起笔来,却不知从何下手。写什么呢?怎么写才既虚幻又真实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题目。

“假如我 ”表达的是自己的一种设想,可以是对自己或身边已经发生的事件的一种重塑,也可以是对自己角色转换的一种思考,还可以是对自己拥有某种能力的一种想望,更可以让自己进入某个熟悉的故事进行改编,或者可以让自己置身于一个新的时空……这个作文题目太有想象的空间了,可以天马行空!可是,任其奔腾的天马有没有缰绳?有!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塑造的形象和情境一定要有现实生活的影子,或是变形,或是夸张,它必须合乎生活的逻辑,合乎情节的逻辑。

下面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同桌和你分别扮演二郎神和孙悟空,假如你是孙悟空,为逃避二郎神的追捕,你会变成什么?同桌扮演的二郎神又会变成什么呢?在这个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变化过程要符合当时紧张的情境,变化的事物要相生相克。是啊,想象就是要这样合情合理地展开驰骋。那么,飞驰的天马有没有家呢?有!那就是“我”的心灵,“我”的真实情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自己心灵的声音,什么是“我”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又极其渴望拥有的东西?想象拥有之后“我”会变成什么样?在你营造的或奇幻或平常的世界中,在具体的画面和细节中,任自己的喜怒哀乐流淌。

好了,让我们拿起笔来,放飞想象,抒写真我吧!

上一篇:耳机内外的世界 下一篇:《偷影子的人》选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