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犀”为贵

时间:2022-07-11 12:37:27

早在2005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明末犀角雕双螭海棠形杯以1076万港币晋级“千万元俱乐部”;2010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又有两件犀角器均以3986万港元的高价,打破了这项拍卖的世界纪录。

《笑傲江湖》第十四章,祖千秋说:“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饮,那就醇美无比,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看来,金庸对酒具之道颇为了解。犀角自古就属奇药,居中国四大名药(犀角、麝香、熊胆、羚羊角)之首,古人以犀角制成器皿,饮用白酒。历代金、银、犀、玉并列,而犀又远比金、银、玉等器物名贵得多,因为犀角器的料源亚洲犀牛已经灭绝。

犀角器在古代工艺品中属凤毛麟角,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上也是独领。早在2005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明末犀角雕双螭海棠形杯以1076万港币晋级“千万元俱乐部”;2010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又有两件犀角器均以3986万港元的高价,打破了这项拍卖的世界纪录。

存世不超4000件

在今天的收藏市场上,犀角仍属于贵族收藏。

据相关部门统计,至今存世的犀角雕器不超过4000件。在这有数的存量中,大部分犀角均散落在海内外知名博物馆和大藏家手中。在中国内地,北京故宫有100多件,上海博物馆有40多件,南京博物馆有4件。在欧美博物馆中,爱尔兰国立博物馆藏有一批犀角器,约有160多件,居全球之冠。

玩犀角器的大收藏家,也都聚集在香港与欧美国家。其中,被业内所熟知的是香港名医叶义,北京故宫现存的100多件犀角中有81件是他捐赠的。除此之外,美国藏家黄蕙与霍满棠分别藏有犀角器40多件与80余件,也是业内公认的专业藏家。犀角器如此稀缺,可以说是卖一件少一件,所以,犀角一旦被藏家收入囊中,一般不会再轻易出手。

十年走出暴涨行情

今天,虽然玩犀角收藏的人越来越多,但全世界可供拍卖的犀角精品不过几百件。由于市场上流通数量有限,资金尚能将之全部吸纳,所以,行情一旦启动,就容易暴涨。

事实上,在2000年之前,犀角收藏还是一个偏门。雅昌艺术网数据显示,1994年至2000年间,犀角上拍量32件,成交价多为十几万元或者数十万元, 超过50万元的寥寥无几。进入新千年之后,犀角拍卖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升温,表现在投放量放大,成交率升高,成交纪录不断被刷新。

2005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明末犀角雕双螭海棠形杯一举拍得1076万港币(当时约合人民币1140.56万元),犀角器首次晋级“千万元俱乐部”;2006年9月的纽约苏富比秋拍,内地企业家徐其明以203.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80.4640万元)竞得清康熙尤侃款犀角雕仙人乘槎杯。随着海外拍行公司掀起犀角热潮,中国市场也跟着活跃起来,2010年是国内外犀角器拍卖呈现井喷的一年。

2010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松竹堂珍藏30件拍品全部成交,总成交额高达2.37亿港元。同年6月,北京古天一拍卖行犀角专场中,15件拍品同样百分百成交,成交额高达6266.4万元。同年12月5日,北京保利“酌兕觥”犀角专场中,21件犀角器拍出6046.9万元。这一年秋拍中,北京翰海投入犀角器30件,北京匡时投入33件,也全部成交。

鉴定门槛低

犀角器的资金门槛高,但入门与鉴定的门槛很低。业内普遍认为,明清时代制作的犀角器是收藏的主要对象。明清时,犀角工艺到达一个高峰,到了清末,随国势不济而式微。

近几年,由于犀角行情空前高涨,市场也随之产生了大量赝品。仿犀角器在清末就很普遍,一是以非洲犀角充亚洲犀角,二是以水牛角等充之。然而,这类赝品非常容易辨认,即使行外,只要看几件犀角器,就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很多人认为,犀牛角越重越值钱。而专业藏家则认为,作为艺术品,犀牛角的质地、工艺、形状同样重要。亚洲犀角质感细腻、凝重、美观,非洲犀角是作为亚洲犀的补充,才进入中国市场的,其商业目的性强,艺术性也较低。

上一篇:香港苏富比春拍坚持精品战略北宋汝瓷 估价6000... 下一篇:清代包世臣送友白铜镇尺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