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厥菜家植栽培技术探析

时间:2022-07-11 12:14:57

长白山厥菜家植栽培技术探析

摘 要:蕨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对无毒无害的绿色食品更加青睐,致使新鲜的野生蕨菜市场价格越来越高。对此,有些人开始种植培养蕨菜,以供市场需求。本文就蕨菜的属性、食用价值、栽培的技术进行分析,供有关栽植人员参考。

关键词:蕨菜;食用价值;栽培技术

蕨菜,属凤尾蕨科,蕨属,又名甜菜、佛手,也叫吉祥菜、如意菜、龙爪菜、龙头菜,粉蕨、拳头蕨、山凤尾。在我国分布广泛,多分布在林缘、疏林下、水沟、河边、荒地等湿润温暖地带。蕨菜营养丰富,含胡萝卜、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此外,蕨菜具有清热化痰、降气滑肠、健胃的功效。

1 蕨菜的食用价值

食用蕨菜时,通常采摘它还处于卷曲未展时的嫩芽,但许多蕨类植物的地下根状茎,含有大量淀粉,也可酿酒或制作粉丝、粉条食用。蕨菜鲜食风味较好,但由于难以保鲜,所以市场上常见其腌制品或干品,现在我国蕨菜大量用于出口。蕨菜所烹制的菜肴色泽好、质地软嫩、清香味浓,而且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还包括蕨素、蕨甙、甾醇等特有的营养素,被称为“山菜之王”,而且是不可多得的野菜美味。

2 蕨菜对人体的功效

我国食用蕨菜的历史悠久,食用蕨菜始见载于《诗经》:“陟坡南山,言采其蕨。”古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蕨薇于首阳山的故事,所以,后世以采蕨薇作为清高隐逸的象征。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清炎之功效。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所含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蕨菜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蕨菜可制成粉皮、粉长代粮充饥,有补脾益气,强健机体,增强抗病能力。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蕨菜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虚寒者慎用,常人也不宜多食。

3 蕨菜的培植

蕨菜性喜阳,耐旱、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比较喜酸性、微酸性土壤。人工种植蕨菜在露地、塑料大棚中都可以进行。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生产方式,如以鲜菜形式上市,可以选择塑料大棚生产,这种方式经济效益较高,露地生产方式生产成本低,适合规模发展。

蕨菜目前还没有栽培品种,属于高等孢子植物。没有种子,只能靠孢子和根状茎来繁殖,而孢子繁殖难度大、周期长,故生产上一般不采用。生产中常采集根状茎做种栽来繁殖,蕨菜萌芽后,不要采收,让其自然生长,刚萌发及嫩茎时,注意拔除杂草。生长期间追施1~3次肥,注意排水防涝,以免发生倒伏。蕨菜经过培肥育壮后,可在霜降前后挖取经过培肥育壮的根茎并移栽。

一般在土壤解冻而蕨苔尚未萌发时(4月份)或土壤刚结冻或植株进入休眠时(11月份)进行采挖。挖取时尽量选取品质优良的根状茎,少伤根,要注意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采大留小,将挖出的土回填,以利再生,要划片轮年采集,以利休养生息。

4 蕨菜的栽培技术

蕨菜的种植技术要点如下:野外自生的蕨菜根状茎(地下茎)比较瘦弱,产量低,质量差,因此,人工栽培蕨菜,无论露地生产还是保护地生产,都必须对种株进行培肥育壮,才可能获得高产。蕨菜的繁殖方式有2种,即有性繁殖(孢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根茎分株繁殖)。在生产上多采用无性繁殖方法,无性繁殖将地下根茎挖出,选健壮者分株栽植,行距70~80cm,株距50~60cm,苗高10~15cm时定植。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而且排水良好的地段。土壤以微酸性为好,pH值应在5.5~6.8之间,如pH值大于7,应使用调酸剂和生物菌肥予以调整。施足底肥,耕翻耙平,作宽1.2~1.5m平畦,在畦内按50~60cm行距开深约8~10cm浅沟,在沟内先坐底水,然后依次摆放采集来的根状茎,根状茎可以截成20~30cm长种段,然后覆土,并且还要在畦面上盖稻草。蕨菜萌芽后,不要采收,让其自然生长,刚萌发及嫩茎时,注意拔除杂草。生长期间追施1~3次肥,注意排水防涝,以免发生倒伏。蕨菜经过培肥育壮后,可在霜降前后挖取经过培肥育壮的根茎并移栽。

5 蕨菜的田间管理及收获

田间管理生长期间,应勤中耕除草、浇灌,雨季加强排水,以免引起根的腐烂。多次追施薄肥,可采收1次施1次肥,施肥在采收2~3天后进行。入冬以枯草覆盖,以保湿防寒。初春发芽前应及时浇水和追肥,促进茎叶萌发。每年春季和夏初,当幼茎长到20~25cm时,叶柄幼嫩,小叶尚未展开而呈拳钩状,即可采收。过晚会影响食用价值,并对来年收获有不良影响,过早则会降低产量。采收时,可用刀割或用手掐,要尽量贴近地面。采收1次后,10~15天可采收第2次,1年可连续采收2~3次。

上一篇:苏州洞庭山地区蓝莓栽培应注意的几个关键技术 下一篇:温室花卉的修剪与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