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程中地下室防水施工的几点问题

时间:2022-07-11 09:36:03

探讨建筑工程中地下室防水施工的几点问题

摘要:如何科学合理的处理设计、施工、造价之间的关系,防水层保证施工质量,是摆在建设开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面前迫切解决的问题,作者根据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的些许经验,浅谈几点在工程施工尤其是地下室防水施工中的问题,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水施工;问题分析;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筑市场规模的日益增大,城市的群体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同时建筑物地下室面积也越来越大。对于大而深的地下室为保证建筑产品质量,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并使开发商能够科学合理的做好地下室工程,地下室的防水工程施工尤为重要。

一、了解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在设计图纸中一般会将建筑物的防水等级和采用的方式及所采用的防水材料种类明确出来,目的是保证建筑物满足防止地下水、地表水的渗漏和功能使用要求。施工单位在承接到工程项目后一定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防水专业人员熟读设计图纸,了解不同部位的设计构造,采用的材料和有关规范的要求,以便在编制专项方案时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能正确指导施工并保证工程质量。

二、加强与设计方、建设方的沟通,提出合理化建议,完善设计

由于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中只将防水等级、防水混凝土标号、节点大样、防水材料品种标识出来,而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气候状况、材料性能、材料价格、施工工艺、工期与施工季节的关系、工程造价等因素考虑较少,因此施工单位就必须本着即能满足设计要求又经济实用且便于操作的原则,详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以得到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认同。在许多工程实践中,由于施工单位的总体施工水平和技术力量不足,或是对设计单位的权威性予以盲从,而不加以沟通或提出合理改进建议,从而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非操作原因问题,这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大忌。笔者认为具体可按以下几点实施:

1、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详细阅读图纸,了解设计目的和意图,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合理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并对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修改,以取得设计和业主的理解和支持。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的制定一定要建立在满足设计功能、经济合理的基础上。

2、施工前请设计人员对工程进行专项交底,使施工人员达到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和目的;向设计人员提供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气候状况、材料性能、材料价格、施工工艺、工期与施工季节的关系、工程造价的实际情况,使设计人员能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进行合理指导。

3、施工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刚柔相济、经济合理的原则,采取以防、排、截、堵的方式进行施工,但有时设计和施工人员认为只要是新材料或贵重材料一定是效果好的,其实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关键看是否将材料的性能和工艺与工程的所在地和施工季节及部位有机的结合,如果有综合考虑,则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

三、加强现场管理,规范施工、灵活施工

施工单位和专业人员按设计和规范施工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和原则,但要做到如何既能按规范施工又能灵活施工则看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和经验,尤其是地下室施工受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场地条件、季节气候条件、防水材料特性、施工工艺等综合影响最大时,如何保证施工质量。笔者有以下观点:

(一)确立以结构混凝土自防水为主,附加防水为辅的指导思想

很多施工单位和人员以为只要有附加防水层,结构混凝土只要按一般要求达到强度就可保证地下室不渗漏,实际这样的观点和思想是错误的。事实上,只要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和强度,混凝土自防水的效果就能满足防水抗渗标准要求;而附加防水层是起到地下室结构补漏和防漏作用的。在地下室结构混凝土施工其间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许多施工单位比较注重施工浇筑过程,而不大注重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质量,由于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各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压价承接,势必会导致材料质量下降。为此施工单位应特别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要求,以达确保质量的目的。

2、合理适当使用掺加混凝土外加剂,应该说,随着建筑科技的进步,许多新材料应用在建筑工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同时,由于使用不当和人为因素,过多的使用外加剂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一定要在签订商品混凝土技术协议书别注意,并且对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予以跟踪检查。

3、在地下室施工中要特别注意季节和气候变化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可能的避开雨天施工,根据气候变化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施工防护措施,保证混凝土成品质量。

(二)、因地制宜,灵活施工,确保防水效果

在地下室防水设计中,一般为一级和二级标准,分别为三道防水和两道防水,根据地下室防水设计等级要求,除结构混凝土自防水不可改变外,其他防水设防层均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做法。具体为:

1、在地下水比较丰富和降雨充沛季节,由于柔性防水层对基层的含水率要求较高,可将迎水面的柔性防水层改为刚性防水层(例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或防水砂浆);否则,既无防水效果又延误工期,同时带来经济损失。

2、在工程地下水不太丰富或工期要求较紧时,将迎水面的防水层改设在背水面。

3、根据施工环境和温度可调整柔性防水材料的品种,以达到防水目的和效果。

(三)做好节点和细部防水处理

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加大,高层建筑、尤其是群体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下室面积越来越大,为满足结构要求,留设了许多纵横交错的沉降缝和温度缝,为地下室防水设置了障碍;不但设计产生众多施工缝,而且在施工中由于工序、气候、工艺水平、施工标段划分等因素的影响,也产生了许多施工缝,这些都是产生地下水渗漏的主要因素,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避免:

1、除按设计或施工方案做好后浇带的防水附加层外,还应做好沉降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沉降观测,根据沉降和位移情况的大小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方案,达到防水于外的目的

2、对于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一定要在达到设计龄期之后,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浇筑,在浇筑前对混凝土要进行试配和试用,争取一次性不间断的施工浇筑,方能达到防水效果。

3、由于施工场地的限制,在施工操作工作面狭窄或潮湿处可采取灵活的防水处理(例如:比较潮湿的外墙施工缝用防水砂浆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或者普通沥青涂抹)。

4、在变形较大的施工缝处,除按正常的设计和规范操作外,可增设可伸缩防护带(例如:采用镀锌钢板附加)。

(四)做好附加防水层的保护

在实际防水施工中,各参建方对防水施工的成品把关均较严格,而对成形后的保护则重视不够,一般监理、质监人员对做好的防水层进行验收后就不在跟踪后续工序施工,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同样如此,而问题往往就出在对成品保护不到位,将花费众多财力物力的防水层局部破坏,而引起渗漏。对地下室防水层一般部位大多数施工人员都会注意到,但地下室外墙的防水层破坏有两个方面不易引起注意,一是由于结构的沉降引起外防水层与回填土的摩擦破坏,二是由于在地下室土方回填时和回填后的沉降破坏;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外墙防水层外侧加设弹性隔离层(如:聚苯乙稀板)。

2、将柔性防水层改为刚性防水层。

四 结论:

地下室防水效果的好坏,从表面上看是施工单位的管理和施工水平的体现,但以建筑工程这为纽带来看,应该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为序展开来的,所以一幢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优劣是取决于上述三方,大家只有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相互理解、严格管理、规范操作才能取得各自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上一篇:浅谈坡屋面在商住楼中的应用 下一篇:贵州民居吊脚楼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