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剩女”已四十

时间:2022-07-11 09:28:21

经常听说“吾家有女初长成”,看着女儿如小花骨朵一样逐渐成长含苞待放,作为父母的喜悦心情无以言表。但是家里闺女眼瞅着就快四十了,仍然待字闺中,这时候父母真高兴不起来,只剩下着急了。张阿姨就是来替女儿咨询的,她说自己家的闺女相貌不差、学历不低,收入和人品都不错,可就是一直没成功嫁出去。一直令父母骄傲的女儿,如今就为了婚事和父母经常发生争执,可不是,换了哪个父母都会着急,况且女儿条件并不差呢?

为何会被剩下?

最近某网站做了一个调查,很多人认为“剩女”是个伪命题,男人找不到媳妇那是真被剩下的,女人却是自己不愿意嫁,并非真被剩下。听过一个小故事,说的就是男女择偶心态方面的差异:

女人走进一栋大楼,这里只能上楼却不能往下走,除非找到一位合适的异性做伴侣两人结伴走出大楼。第一层里的男士都很帅气,于是女人上了第二层楼,发现二楼的男士不仅帅气而且很有钱,于是女人不假思索的上到了第三层,这里的男士又帅又有钱,还情感细腻懂得浪漫又体贴。女人觉得上面一定还有更好的,于是到了第四层,四楼里没有男人全是愁眉不展的女人,她们都是上楼来找更优秀的男士的,结果全被困在这里了。

另一栋大楼里也是同样的游戏规则,却发现几乎所有的男性都是一进大楼在第一层就找到了中意的女孩,没人上再往楼上走。

其实,身边有不少大龄剩女真就是这样被剩下的。与其说是被动剩下,不如说是生存环境改变的结果。很多白领上班紧张忙碌,下了班并没有其他业余生活,即便网络发达覆盖范围广阔,但是社交圈子却在日渐缩小。

除了社交圈子过于狭窄以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分工的变化。随着时间迁移历史更迭,男女社会分工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男人承载着守护与耕种劳动的社会分工,女人则承载着哺育后代和料理家务的社会分工,二者不能相互替代。所谓男耕女织,需要两个不同分工来完成一个家庭整体的功能。

而现在却大不同,男女的社会分工不但可以互相替代,并且还能请其他人来完成,例如请保姆或者小时工来做饭料理家务,或者出去吃饭,也都是比较容易的事。

况且如今,女性不但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并且有些妻子与丈夫赚得一样多,甚至比丈夫的收入还高。这样完全打破了过去男女社会分工的模式,也就是说大家对另一半的需求程度都没有过去那样急迫,即使不结婚,自己也能够完成整个家庭的社会功能,这其实是造成大龄未婚人数众多的根本原因。

从艾森克的心理发展理论来看,人在不同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每个阶段的需求也不同。上一阶段任务未完成会直接影响后面的各个阶段。所以,还需要想办法尽快“”。

如何才能尽快“”?

据调查,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单身男女已经冲破百万,而在1990年,北京30岁至50岁单身人数约为10万人。若要追述这次大范围单身开始的时间,恐怕至少要到2006年下半年以前,那会儿“剩男剩女”的叫法已经开始流行,光棍队伍悄然壮大。

本来是少数人的个体行为,现在一跃成为群体现象,并且近些年大龄未婚人数还在不断增长,尤其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也许正因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未婚者底气越来越足,相亲找对象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

继婚介所和婚恋网站后,线下交友被认为是最新的第三代交友模式。

不可否认,电视台的婚恋节目为这些单身男女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面对全国的剩斗士们,又实在不解渴。 所以,说到解决婚姻问题求“”,线下交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线下交友靠谱吗?

线下交友多是俱乐部形式的交友场所,就像一个文化会所,内部的结构是模块化的,有读书读报的区域,上网区,打台球、乒乓球的区域、还有KTV能唱歌的地方,也有供下棋聊天的区域等等。虽然各店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相同大于异同,主要提供单身会员认识和了解其他单身异性的机会,这里每位会员都有专门负责的一位顾问,就是当你看到了某位中意的异性,又怕被拒绝,这时你可以告诉你的顾问,他们会帮你去问对方的意思。这样既避免了直接冲上去被拒绝的尴尬,也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任何交友模式都是因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这种在固定场所的交友模式能够屏蔽掉一部分婚托,婚骗,但还是存在一定缺陷。

支持:说靠谱的主要是因为进入俱乐部的会员都需要用身份证登记,只要交会籍费,没有其他任何费用。并且,在俱乐部里无论读书看报还是上网唱歌,都是不需再缴纳任何费用的,这样避免那些以会约的名义约你到黑店消费的婚托。另外,在线下俱乐部所见都是真人真面孔,不像网络上的照片,化过妆再经PS,或者拍摄角度问题,看到的个个都是美女帅男,而在这里见到的面孔保证做不了假。还有就是但凡来这里的都是有共同意愿和目的的,所以凡是出现在这里都被默认为单身状态,省略了考察对方婚姻状态这一程序,的确省了不少事。试想在酒吧看到一心仪的对象,但是又闹不清楚对方的状况,搭讪怕人误以为是色狼,要么不表白就这样错过,在这里,即使你不好意思会籍顾问也会帮你间接询问,的确是个好办法。

另外,走访多家线下交友俱乐部就会发现,那里会员多以外地人为主。父母在老家着急孩子婚姻大事,而北京这边又没有特别靠谱的熟人给介绍,所以线下交友的方式能为这些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提供交友的平台。从以上这两点来看,线下交友还是比较靠谱的。

反对:去过线下俱乐部的人都有体会,就是这种模式对外貌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如果相貌平平,很可能不会有异性跟你主动搭讪,机会自然就少;相反,相貌好的,总会获得更多认识异性的机会。因为大家互相都不了解对方的时候,相貌就成为了很重要的考察要素,所以在这里硕士博士的受欢迎的程度都不如漂亮的帅的,哪怕他们腹中空空。

所以,线下交友模式会带给那些容貌姣好的个体更多机会,但是对于相貌普通者不占优势却有内容的人来说,这种模式就要考虑了。人们在相互不了解时,容貌肯定会影响人的判断力,尤其男性更是容易以貌取人。

可见,线下交友自然有它的优势,但是以貌取人的缺陷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对于单身俱乐部宣传时所说的这种“告别单身最时尚最高效的交友模式”,大家还需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判断选择。

上一篇:灰色童谣:难解孩子内心苦涩 下一篇:类胡萝卜素与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