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太极拳摆好“功架”不伤膝

时间:2022-07-11 09:10:38

由于某些传媒的误导,如今很多人认为“太极拳锻炼会导致膝关节疾病”,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我习练太极拳多年,开始膝盖也疼痛过,后来疼痛减轻了,可是又经常打软,但现在这些现象都消失了。如今感觉转动灵活自如,甚至有时把拳势压低一些,膝盖也承受得住,下势、独立、提腿都不觉费力。现在我把我的做法和体会写出来,大家不妨借鉴。

一是把握好练拳高度。拳架有高、中、低之分,要根据自己年龄、体质及健康状况,选择适当高度,以膝盖不觉太吃力为准。绝不要盲目模仿,追求低姿势。初学者更不宜屈腿过深,一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逐步下降。一般腿的弯屈在20~30度为宜。

二是掌握好膝盖弯曲的方向。打太极拳时前进、后转、左顾、右盼,总要不断地改变方向,要在转换中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协调一致,立体旋转,而且保持同一方向,如同建筑用的旋转吊车。作为身体一部分的膝盖自然也要与全身协调,随腰腿的转动而转动,而膝盖弯曲的方向总要保持与脚尖的方向一致才能顺遂。这就要及时地摆脚、扣脚、碾脚进行调整。而我们常见的情形却不都是这样。膝盖向正前方弓出,脚却斜向左右;腰腿已经扭转了方向,脚却依然不动。脚与膝盖方向不一致,膝盖就会扭曲变形,时间长了,定生病变。

三是在打拳过程中,膝盖要不停地转动,并在虚实变化中减轻压力。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腰的带动下全身每个部位、每个关节都在不停地旋绕、缠裹。“一动无有不动”,身体像上了轴承一样,又如行云流水、变幻不息,一切都在动中。膝盖也应如此,特别是在慢练时,相对静止的时间比较长,如果真静止不动把膝盖死死压住,不但会加大膝盖压力,而且也不符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打拳要求。因此,不论快练慢练,都要保持膝盖的动态,而在不停的转动中,就会缓解压力,减轻负担。太极拳的另一个特点是虚实分明,随着重心的不断转换,膝盖所受的压力也由小到大,由大到小,即由松到紧,由紧到松不停地变化。当实腿受力时,虚腿就要充分放松,让膝盖得到休息,反之亦然。这样膝盖在轮换休息中,既受到了锻炼又不会负担过重,造成损伤。随着膝盖力量的不断增强,功能不断改善,也就不会再有疼痛的现象了。

四是平时倍加爱护。膝盖有三怕:怕冷、怕风、怕湿。冷、风、湿是膝盖生病的三大诱因,所以要尽量少着凉,少受风,少接触冷水。夏天出汗后和夜晚睡觉要防止冷风吹;冬天温度低,要防止受寒,应及时加减衣服,可用护膝保护。老年人最好扎紧裤腿,以免受寒。总之,要锻炼与保护并举,小心呵护,保证膝盖健康。

太极拳对膝盖来说是把双刃剑,初练拳的人往往会膝盖疼痛,但如科学锻炼,注意保护,特别是合理运动,能大大减轻疼痛程度、缩短疼痛的时间。而随着太极拳对锻炼膝盖积极作用的发挥,膝盖就会逐渐有力,更加健康,疼痛现象就会消失,最后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上一篇:颈椎病,分型治疗效果好 下一篇:被神化了的畅销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