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最喜爱的美文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一路开花

时间:2022-07-11 08:04:41

中学生最喜爱的美文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一路开花

阅读前言

一路开花原名叫李兴海,喜好音乐与文字,为人洒脱,多愁善感。他力求用最脱俗的文字来描述红尘的千诸百象、万般感动,作品散见国内外数百家报刊杂志,出版有散文集《此忆经年》,散文诗集《色梦》,小说《把青春的窗台叫开》等作品。下面推荐的三篇文章中,《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让我们明白为何花朵都会在春天竞相开放的原因,《父亲的肩膀》让我们读懂了深沉而又宽容的父爱,《一把伞的温暖》则让我们体会到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阅读这些文章,如细雨滋润大地而无声,滋润着我们柔软的心灵……

花季年华・成长故事

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

一路开花

她在上交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从来没有人注意过我。我的生,我的死,都与这个薄凉的世界无关。”

没有人明白,在这颗幼小的心灵中,为何会溢满那么多不可名状的哀伤和绝望。当然,她的老师也一样。

那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头,言语不多,虽教学经验极为丰富,但这一刻,却不懂得如何与这位龄差将近四十年的女孩儿尽心交流,去告诉她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悲苦。

他在陈旧的教案本背面打了很多遍草稿,把明日要说的话,一一罗列出来,整理,像研究一部旷世巨著。尽管如此,还是觉得语言苍白到无力,软弱得像阴天里的清冷雨丝。

春天的阳光依旧透过窗台,照耀在每个孩子纯真的小脸上。所有人之中,她离窗台最近,可还是心如冰冻。她没有朋友,没有疼她爱她的母亲,就连唯一对她稍好的可依靠的外婆,都在前些日子里病故了。

她的生活一片狼藉。有同学说,她暂住在孤儿院,所有的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她得继续生活下去,得为远去的母亲和外婆坚强活着。可有什么理由,让她继续下去呢?那一点本可寄托的温暖,都这么无情地别她而去了,她还有什么理由相信温暖?

他站在宽阔的讲台上,以最平和的语调讲完了课,宣布下午外出游玩。所有的孩子都欢呼不已,只有她,静静地眯眼歪靠在窗台上,对着路旁的野花发呆。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一起游戏,分享自己的快乐。她坐在绿草之中,看着天际不断变幻的流云,怒放的花朵,簌簌地落起泪来。要知道,几十个小时之前,她还是一团恣意享受天空的云朵。

他穿过操场,气喘吁吁地来到她的身前。她侧脸抹泪后,镇定地叫道:“老师好!”

“怎么不和同学一起玩呢?”他一边喘气,一边问着。

“老师,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有值得快乐和幸福的全部理由,而我没有。”

他捋了捋花白的发,拉着她的手,走进花园深处。顿时,一阵沁人心脾的芳香从远处缓缓涌来,包围了她前行的路。他问:“这些花,你认识多少?”

“大都认识。譬如,那是迎春,那是瑞香,那是玉兰,那是……”她对这些花名如数家珍。她的外婆生前爱花,因此,她自小受了熏陶。

他微微笑着,看她在盘点花名的时刻中慢慢活泼起来,显然,她在环视花朵的同时,也渐然沉浸于百花争艳的美景中。

当她气喘吁吁地将园中的鲜花点过大半时,他问了她一句:“你能把此时没开的花点出几种来吗?”

她顿时被难住了。园中之花,大大小小,不下百种,却没有一种隐藏着身形,躲避阳光。他说:“想想吧,明天告诉我,为什么它们都会竞相开放?”

当夜,她想了许久,从外婆遗留下的书中找到了答案。次日,她从季节、温度等等客观存在的因素,向他解说了为何花朵都会竞相开放的原因。

那个问题之后,她回到教室,如换了一个人似的。她主动和同学搭话,帮助他们解决难题,组织班里的课外活动,维持课堂秩序,等等。

很多年后,她站上明媚的讲台,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也带她的学生去看花,点花名。她也曾问过一个忧郁的孩子,为什么花朵都会在春天竞相开放?

次日,当那个孩子急急忙忙跑来要告诉她答案之时,她将当年老师给她的那张纸片递给了那个孩子。

泛黄的纸片上,坚定地写着:“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

(选自《哲思》2009年第3期)

心灵悟语

春天,花儿都会竞相开放,那是一种发乎自然的生机,不可遏制。同样,年轻的心灵,充溢着生的希冀,哪怕,生活的阴影不时掠过。就如同一年一度的春风会唤醒沉睡的大地,能吹开枝头的花蕾,那位老师带给女孩子的,也是一股春的气息,那是一份正视自身生命的启迪:你真诚地接受生活,内在的生命力量就会喷薄而出,就像春天花会开!

且读且思

1.文中的她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哀伤和绝望?

2.文中画线句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3.结合全文,分析“他”的形象,并说明“他”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的标题“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有什么深刻含义?

芊芊心结・至爱亲情

父亲的肩膀

一路开花

第一次骑在父亲肩头,我便想,自己何时才能长得像他一般伟岸刚强?

于是,在艰涩而又漫长的成长之路上,父亲成了我人生的标尺。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要嚷嚷着走到他跟前:“爸,别动,别动!你看,我很快就会和你一般高了!”

这样的岁月,终究如庭院中的春花一般,尽数落去。我不再与父亲比较,不再依赖他的肩膀,甚至,不再与他交谈。我们终于形成了中国式的父子关系,外表冷漠,内心热情。

对于我来说,他和母亲似乎就是两种不同的机构。他负责用戒尺和皮条惩戒我的一切冒失与错误,而母亲,则负责用热泪和怜爱庇护他所施予的所有罪罚。

记得很多年前的夏末,我徘徊在楼顶上看晒陈年的谷子。隔壁院中的桃树,像一双张开的大手,越过高高的围墙,倾斜在午后的楼顶上。饱满的果子坠在茂盛的绿叶间,像暗夜里刺眼的彩灯,让人目不暇接。

躲在茂盛的枝叶背后,内心出现了极大的挣扎。父亲平日的教诲与此刻躁动的情绪形成了两股巨大的波涛,使我茫然且不安。我不愿撇开心中的善念,却又不甘就此离去。那满树丰硕的蜜桃,像定格的底片,在翻滚的脑海中浮动。

我到底还是将柔弱的双手伸进了随风摇动的绿叶间。父亲在楼下的窗内目睹了整件事情的经过。当日,我遭受了平生最为严厉的毒打。

母亲从地里赶回时,父亲正扬着细长的皮鞭,预备将我就地正法。母亲夺过黝黑的皮鞭,哭闹着将我搂在怀里。由此,我躲过了极为严酷的下半场劫难。

我记得父亲说过的话。他瞪大了眼睛指着母亲:“慈母多败儿!”印象中,这件事情便是我与父亲情感的转折点。我在潜意识里忽然发现,这个留着八字胡的和蔼男人,原来有着如此可怕的一面。

没过多久,我便因高烧不退躺在了床上。母亲整日守在床前,嘘寒问暖。我当时虽然不曾对母亲提起,但心中却无比坚定地认为,这次重病的根源,八成就是没有吃到蜜桃还挨了打。

父亲背着我往城里赶的时候,我已被病痛折磨得神志恍惚。母亲说我一路伏在父亲的肩上都在念叨着桃子,桃子。

从睡梦中醒来时,只见周围一片惨白。我心里依旧想念着那些饱满的蜜桃。父亲低声询问前来给我打针的护士:“他能吃蜜桃吗?”护士说:“冷的不能吃。如果实在想吃的话,得用冰糖炖热了才行。”

几个时辰后,父亲从窗外的路上赶来。他宽阔的肩膀上压着一只棕色网格的麻袋,袋中全是硕大的桃子。母亲到附近的饭店借了火,为我端来了温热的冰糖炖蜜桃……

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当日父亲的肩膀,他让后来的我始终不敢逾越道德的雷池,去重犯童年的错误。对于叛逆的儿子来说,父亲的肩膀既是铁面的责罚,亦是牢固的爱与宽容。

(选自2009年12月4日《石家庄日报》)

思海拾贝

比起母爱的温柔和细腻,父爱给我们的感觉常常是严厉的表面下那厚重的爱,尤其是对于一个叛逆的子女来说。父亲的肩膀,不仅仅是提醒子女不可逾越道德规范的严厉屏障,也是充满了宽厚和爱的有力依靠,凭借着它,才会让子女在人生的大道上,阔步前行,一路馨香!

且读且思

1.文中“童年的错误”指的是什么?

2.文中的“我”对于“父亲的肩膀”有哪些感悟?请用自己的话简述。

3.请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面对“我”的错误,父亲采用的是毒打的方法。你同意父亲的这种教育方法吗?为什么?

美丽风景・温情涌动

一把伞的温暖

一路开花

混乱的暴雪忽然掩盖了北京的喧嚣。我躲在温热的窗内,铭记这一刻窗外的宁静。

远处施工楼盘的升降机惊扰了我的清梦。那些在大楼上慢慢蠕动的工人,像一根根坚实的火柴,用微弱的光,点燃了这个原本一如荒漠的城市。

楼下新开了一家快餐店,八元一份自助餐,这是我在北京见过的最便宜的快餐店。很快,许多为经济所迫的外乡人流进了这个陌生的餐馆。

我时常能看到一帮衣衫泥泞的汉子说笑着朝我所在的楼房走来。他们吃饭的样子偶尔让人感到心疼。他们兴许也觉得自己吃得太多,不大好意思,到后来起身时,也只是悄悄地舀饭,不再加菜。

老板是个微胖的中年女人,圆脸大眼,看起来平易近人。她从来不会因为这些工人的饭量而黑脸皱眉。身在异乡的工人们都从心眼里感激她,暴雪盖天,仍不顾风寒,走一段艰难的路来这儿吃饭。

餐馆店面太小,容纳不过二十人。工人们向来都是坐在店铺对面的空地上吃饭,他们尽可能地腾出位置,希望能给这位善良的老板留住新来的顾客。

暴雪当天,女人扛来了一把大红伞。饭前,工人们从施工地上抱来了工具,将伞焊在了露天的餐桌中央。女人去附近的商店买了包烟,每人发了一支。工人们笑了,坐在红色的大伞下,喝酒聊天。

第二天中饭时,狂风吹断了伞骨,飞扬的白雪迅速激怒了新来的客人。女人一面抹着油手从店铺里赶出来,一面弯着笑脸道歉。

几个老实的工人搁下碗筷,转身去了楼盘工地。白雪依旧飘洒,他们来去需要约摸半个时辰。

客人不断涌入餐馆,此刻正是吃饭的时间。店里的工人不停叫喊,缺了老板,显然忙不过来。可老板不能脱身,她此刻正紧紧地稳着那把摇摇欲坠的大伞。不到片刻,女人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在狂风中举伞可比打菜累多了。

旁边两个吃晚饭的工人说,大姐,我来吧,你进去打菜。女人尴尬地笑笑,说了声“谢谢”。新来的客人很快找到了座位,他们对工人的举动很是不解。

一位外套稍微洁净点的工人说,让我来吧,我衣服干净些。举伞的工人互相看了看各自的衣服,笑了。他们迅速退开,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这位衣衫最为整洁的工人。

顾客一面吃饭,一面抬头打量这位肤色黝黑的工人。工人虽然一直无奈地低着头,却始终不愿松开双手。他像一个站岗的哨兵,紧握着手里的钢枪。

赶去楼盘的工人们很快回到了餐馆。此刻安坐伞下的顾客们,终于明白发生了何事。他们端起自己的碗筷,自觉退到了大楼的屋檐下躲雪。

轰隆隆的机鸣声震动了寂寥的冬天。我坐在窗内,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把被放倒的红伞。

这把脆弱的大伞,为忙碌在天寒地冻里的人们撑起了一片短暂的温暖。

(选自2010年2月26日《中国电视报》)

亲心我心

“农民工”是当今社会备受瞩目的一个群体,在城市建设中日益发挥出他们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工厂企业、餐厅宾馆、社区街道,到处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已成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个群体却长期游离于城市社会主体之外,甚至不被城市所接纳。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这个群体的视野,也让我们触摸到了他们朴实的外表之下那善良高洁的心灵。

且读且思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面对吹断了的伞骨,几个工人为什么“转身去了楼盘工地”?

3.请结合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中“新来的客人”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4.为什么要把举伞的任务交给那位“衣衫最为整洁的工人”?

5.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请选取一处加以赏析。

上一篇:中学生最喜爱的美文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朱成... 下一篇:中学生最喜爱的美文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肖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