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布局全年

时间:2022-07-11 06:13:48

尽管冬季已经过去大半,但寒流依然隔三岔五光顾一次,A股市场同样频频遭遇利空消息打击。央行先是提高央票利率,接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步步收紧流动性。唯一的利好――融资融券、股指期货获批也没有足够的力气带领市场冲出泥沼。

在这样的背景下,沪指在3100点~3200点徘徊不前。去年底期待着跨年度行情的投资者陷入了迷茫和焦躁,忙不迭地减仓撤离。

不过,机构投资者对于后市却不那么悲观。通过对券商、私募、基金等10多位专业人士的采访,《投资者报》记者发现,他们无一例外看好一季度行情,并认为一季度是布局全年的好时机。

“在经济向好之后,紧缩政策的出台虽然会给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但往往也能够造成阶段性的底部。在政策冲击的余波过后,市场将再度攀升。”上海汉华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陈炜军的看法极有代表性。

机构一致看好一季度

一直震荡的市场并没有改变机构对一季度的乐观判断。

1月12日,宏源证券研究所所长程文卫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仍然坚持年前的判断,认为今年会保持整体向上的态势,一季度也不例外。”

在程文卫看来,分析市场走势,需要参考流动性、宏观经济、公司业绩、周边市场四个因素。他说,从流动性来看,历年一季度资金都比较宽裕,这也是很多券商得出今年市场前高后低的主要原因。近期虽然央行提高央票利率,有收紧流动性的迹象,但是市场上的资金量并不少,政策收紧对流动性的影响可能在下半年才会明显体现。

“此外,从宏观经济方面看,出口数据以及CPI的回升,都说明了经济复苏的强劲势头;至于上市公司业绩,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今年肯定会大幅增长;海外资本市场也相对比较活跃。”程文卫说。

国投瑞银基金的首席分析师葛剑萍也建议投资者:“股市现在这个位置,是建仓布局全年的好时机。”

他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今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拐点,调结构对于股市,既有正面促进作用也有负面作用。表现为新兴产业在人为的推动下会有很好的表现,而传统行业可能会表现疲软,但这种影响不会在一季度就完全显现。经过了前几年的牛熊市后,资金也变得很谨慎,不会轻易地大进大出。因此在两者的作用下,一季度股市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反而在新兴产业的推动下,重心会逐步上移。

私募的看法则比券商和基金更加激进。《投资者报》记者先后采访了广东新价值投资公司总监罗伟广、上海智德投资管理公司伍军、深圳市合赢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曾昭雄、上海汉华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陈炜军等多位在2009年业绩排名靠前的私募经理,他们目前都保持着很高的仓位。

伍军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他目前的仓位在90%以上,“尽管新年过后市场一直处于震荡过程中,但我坚信中长期趋势向好。”

在他看来,强劲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并不支持股指的大幅下行,而合理的估值水平也给大盘提供了一定的安全边际。

罗伟广更是乐观。在展恒理财2010年投资策略报告会上,他从历史规律着手,得出中国正处于若干年的上升通道中,并认为2010年二季度加息前是安全投资阶段。

他表示,当前货币政策宽松转向中性但非收紧,货币活期化流通速度增加,居民存款搬家,美日欧等资金流入金砖四国,种种表明市场流动性仍然良好;另外,经济确认复苏,上市公司业绩连续两年大增30%;当前沪深300指数2010年动态估值仅20倍,2010年二季度前可达到25倍。

不过他们也不否认,受货币政策收紧等利空消息的影响,短期市场的震荡整固仍可能维持一段时间。

利空不改乐观预期

1月12日上午,大部分机构还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他们对一季度市场比较乐观,最大不确定性来自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时机。没想到当天晚间,央行就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收缩3000亿元的货币。

突如其来的利空消息会不会改变机构原有的乐观预期?

“其实,政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早有预期,只不过大家预计的调控时点在二季度,没有想到政府的动作会那么快。”13日,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收紧流动性,但是对于股票市场的利空影响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张忆东说,政府之所以会那么早出台调控措施,来源于政府对于经济复苏的信心。刚刚公布的出口数据反映外需的情况非常好,使得宏观经济对之前宽松的政策环境的依赖程度大大下降。同时,CPI环比数据在回升,消费物价上行的压力也有所体现,CPI的加速上涨使得调控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加。而且近期全球经济在新一轮补库存周期带动下,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连创新高,这促使中国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收缩政策是必要的。

“一方面经济基本面好转,另一方面政策正在收缩,在两种力量的博弈下,近期股市会比较平淡。但随着市场逐步消化这些利空,业绩将成为市场走势的主导因素,因此,在年报利润增长的预期下,一季度市场还会有比较好的表现。”张忆东建议投资者,“如果市场大跌,就应该用逆向思维,买入股票。”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也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相对于一年前的市场情绪,投资者目前非常看好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若干利好因素仍将为中国股市一季度的表现提供支持,例如新资金流入以及盈利上调应可为年初的市场提供支撑。”

有人担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标志着中国正式退出经济刺激政策。不过,申万巴黎基金公司却有不同看法:“一般来说,利率调整才是衡量货币政策是否有根本性变化的标准,目前还不能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转向。”由于当前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仍然离最高点有4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因此如果信贷量继续超预期,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升会变为常态,而加息则会考虑美联储的动向,预计在一季度内不会出台。

大蓝筹启动时机未到

既然市场普遍认为一季度会震荡向上,那么是否意味着估值一直处于相对低位的大盘蓝筹股能够启动?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的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这是否会助推市场风格的转换?毕竟,海外经验表明,在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推出之前,那些被列为标的的权重股上涨概率比较大。

但是,这些想当然的逻辑并没有在市场中得到广泛认同。在《投资者报》记者采访的10多个机构人士中,仅有罗伟广对记者表示看好融资融券以及股指期货带来的蓝筹行情,其余人士都认为,蓝筹启动时机未到,目前不是抢筹的好时机。

伍军认为,市场风格要转换,但目前的流动性不支持。“历史上,2007年是大盘股最疯狂的时候,当时,基金、散户疯狂入市,自然推高大盘股。而现在,由于房价高、物价高,散户不会蜂拥而入,再加上政策有意收紧流动性,自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推动大盘股。”伍军说。

除了流动性不支持外,伍军还认为,由于机构备战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时间已经很久,可能早已投入了很多资金,另外基金等机构怎么参与还没有一个规定,他们目前持观望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蓝筹很难上涨。

此外,政策持续打压房地产行业,银行股面临巨额再融资压力,在这些困扰权重股走势的阴霾没有散去之前,其走势多呈现为脉冲式,很难走出像样行情。

1月12日,在和讯主办的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研讨会上,银河证券衍生产品部董事总经理丁圣元也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股指期货实际上就是一个金融创新的工具。尽管能增加交易量,对于券商股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改变不了整个市场的趋势;而且从长期来看,如果有了做空机制,市场很难出现高估值。

紧抓结构性机会

从近期盘面可以看出,尽管市场震荡,但新疆板块、海南板块、电子信息等热点层出不穷。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的私募看来,整个一季度这些热点仍将出现,市场将存在结构性机会。

陈炜军表示,这些结构性机会,概括起来就是新疆、海南、安徽等区域性投资机会、包括3G在内的信息产业板块、低碳经济等几大主题投资。

“此外,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消费类板块也成为私募和券商集中推荐的板块。”曾昭雄补充道。

曾昭雄介绍说,从今年开始,中央将着力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此相关的经济景气部门也会发生结构性变化。此前作为A股市场“香饽饽”的地产、银行、有色金属、钢铁等大类品种,在今后五年可能将不再是利润中心,“这些行业尽管被市场低估,但是投资者最好不要碰。”

“随着内需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消费服务业也将成为未来五年引领经济前行的‘先行军’。”曾昭雄认为,“白酒业、家电业、品牌服装、商业零售领域的公司是我们配置的重点。”

上一篇:阮仕珍珠:盈利水分需警惕 下一篇:布局一季度赚钱概率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