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习作指导

时间:2022-07-11 04:48:39

浅议小学生习作指导

【摘要】小学生习作是孩子们思想认识与文字表达的综合,是孩子们的已有经验、知识、情感体验与文字表达的综合,是生活实践与文字表达的综合。作文教学是一个综合性教育活动的过程,包括学生主动的有目的的生活实践;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经验、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视野;学习、探究如何表达,包括书面表达的实践锻炼;通过表达来服务生活,满足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需求;表达交流后自我满足的体验。

【关键词】作文小学生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126-01

小学生习作是孩子们思想认识与文字表达的综合,是孩子们的已有经验、知识、情感体验与文字表达的综合,是生活实践与文字表达的综合。所谓“文贵求真、文贵求实”。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不是没有写的素材,而是缺乏观察的能力,所有生活中的事物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他们在当时没有意识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而作文教学是一个综合性教育活动的过程,包括学生主动的有目的的生活实践;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经验、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视野;学习、探究如何表达,包括书面表达的实践锻炼;通过表达来服务生活,满足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需求;表达交流后自我满足的体验。对小学生习作的指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作文准备的指导

教师要给于小学生进行习作准备时必要的引导和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安排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的观察、实践操作、问题探究研讨、资料的查询、材料的收集与积累等给于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顺利地完成实践任务或问题探究。

二、对习作内容的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从自己做某一件事的经历、对某一项事物的了解当中来确定把哪些内容写下来,哪些可以不写。其次指导学生从众多材料中进行选择,择取自己最想表达的、最有价值的内容。提示学生:“想一想,自己的经历中,你认为最值得介绍的是什么?”、“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认为你所了解的内容中,哪些可能是别人所不了解的?”等等。通过思考这些“最”,来确定最终落笔要写的内容。

三、对表达方式的指导

《课程标准》提出,根据“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适合日常生活需要的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书信、记实的方式、说明的方式、研究报告的方式等。采用哪种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习作内容和交流的需要来确定。因此,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分析需要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自己选择的习作内容适合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

四、材料顺序安排的指导

针对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材料顺序安排。对于“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采用让学生按顺序说下来、写下来,看其他同学能否听明白,看得出是不是按顺序来写的,然后再通过互相评议、指点修正即可完成。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则需进行“列提纲”的练习,即:把要写的材料先罗列下来,并给这些材料排列表达顺序,想清楚这样排列顺序的理由。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看这样的顺序思路是否合理,教师再针对典型问题进行指导。

五、指导学生用合适的语言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任务。首先,让学生把想表达的话写得明白、通顺,相关的内容说得清楚。其次,要把重点部分说的具体、细致。第三,对于一次习作内容具有特性的基本要求。比如,介绍景物,要写出景物的特点;介绍一件事情要通过语言来表现出事情的特殊性等。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从“要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的角度来思考如何表达、怎样表达地更好。

六、下笔指导

下笔是指学生下笔进行书写。教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一,要求学生在写作时一气呵成,避免思路中断。第二,写完以后,自己大声朗读。这样能让学生检验自己的习作是否达到了表达交流的目的,对于发现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很有帮助。发现了问题以后进行修改,然后再读。第三,让自己要好的、信任的人来看,让别人帮助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来修改。第四,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初稿进行批阅,给学生指出需要修改的问题,学生进行修改。

七、分享交流指导

习作的目的是为了和他人交流、分享。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好处。除了分享交流习作内容外,还要对习作进行“欣赏、评价”。可以由交流对象来做评语:言语表达是否清楚?哪里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可以是口头评价,也可以写在文章的空白处。然后再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评价,自己对写好文章的经历、过程、方法作总结。给自己写评语安排在分享交流之后,在别人给自己做了评语以后,其实就是对自己习作的一次总结性反思。

总之,习作指导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习作服务学习生活”体验到习作的乐趣,从而对习作活动、对写作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

上一篇:关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下一篇:思想有多远,舞台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