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钧 一种过去的听音方式

时间:2022-07-11 04:03:51

编者按:

曾德钧,这个在中国音响领域中无人不晓的名字,让喜欢音响的人总是悠然生出崇敬之情。他是一位商人、老师、设计师、老朋友、长辈……,如果你也喜欢欣赏音乐、听收音机,和曾老师在一起将会获得丰富的见识和快乐。

他是中国最早Hi-Fi胆机行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第一台Hi-Fi胆机设计者,有“中国胆机之父”之称。他是多媒体音箱Hi-Fi化倡导人,有源音箱X.1架构的命名人,曾历任过国内前五名有源音箱厂家顾问。

他在1994年成立了深圳极典科技有限公司,其曾经设计的“金牛牌”输出牛、“极典牌”胆机,是这个行业脍炙人口的产品,而现在设计的古典式收音机在市场上独树一帜,目前是市场上音质最好的收音机之一极典R301的设计师,深圳极典公司总经理。

一篇《关不掉的收音机》的文章是这样写的一切,都,尘封了。我小心地用抹布拭去这台收音机的灰尘,用指尖触摸了_一下“上海”两个字,像是唤醒一个沉睡的梦。然后,它的丝绒银线似乎依然可以泛出贵族的味道。在那些时候,拥有一部“上海”牌或者“红灯”牌收音机是父辈们最奢侈的物质消费之一,而那种掺杂着丝丝电流干扰的广播声音,勾起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

自打上世纪60年代初懂事开始,在母亲单位的办公室里看到有一个漂亮并亮着橙黄色灯的方盒子,这个盒子居然会说话会唱歌,从此打开了我对科学技术充满好奇的门。看到这个会唱歌的盒子,让我非常困惑,问了半天但那些回答都让我不知所云,大人只是告诉我这是收音机。好奇心促使我想弄明白个中的乾坤,有一天趁着办公室里面没有人,自己大胆地把收音机后盖打开,想看看说话的人究竟藏在哪里,找了半天没有找到人,只看到了一些亮着红光的小玻璃管、铁疙瘩(变压器)等,此时的我更加困惑了。问父母,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有的大人当时告诉我这是“顺风耳”,要我多学知识,长大就明白了。上学后,在老师和邻居哥哥们的带领下,逐步学会了用矿石、检波二极管、晶体管组装不同级别的收音机,接收到的电台也越来越多,至此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收音机。由于地处湘西山区,信息非常闭塞,当时通过收音机是了解外面精彩世界最快捷、最有效的渠道,慢慢地收听广播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改变人生

1976年2月,在农村插队的我被应征到了第二炮兵部队。运气不太好,进入了二炮一个工程部队(修阵地、打坑道的)。刚入伍不久,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在新兵团长卧室里有一台有故障的春雷7管收音机,正好我把万用表、电烙铁及其他工具都带到了新兵连,修理收音机是小菜一碟。在新兵分配时,我得到了“任意选择”的特权,我选择去了特务连,搞无线电通讯。到了连队后很快又被外送出去学习一年通讯和报务。在此期间,我又多学习了一些电台硬件方面的知识。看到部队的电台都很笨重,就打主意是否要搞电台的“革新”,做一台无电源变压器、体积小、功率大的电台。在学习结束后路过上海的时候,在“调剂品商店”里买了一百多元的各种元器件(那时我每个月的津贴只有六元钱),回到部队后就开始了各种实验。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后,我作为“优秀技术革新能手”被破格调到北京的某部队研究所,开始了我新的路程,1980年被部队送到北京某大学读了四年书,之后又被分到某大学教书。从此走上了自己爱好事业的轨道,也改变了自己命运的轨迹。

孤独时的伴侣

1998年因政策的原因,我所在的公司按照国家的要求必须停掉。由于公司在深圳这个敏感的地方经营多年,加上自己不善交际,公司撤销后被单位纪委“请”去“”了几个月。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进入“流程”总是需要时间的,心里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好在领导开明(当然我本身就没有问题),同意我自己出钱买一个收音机。在那孤独寂寞的几个月里,收音机就成了我的朋友、我的寄托。每天就盼着早点到晚上(只允许晚上收听)。到了晚上就是我最愉快的时光,聆听西安音乐台播送的音乐节目成为我的享受。当时记得介绍刘欢的一首歌《从头再来》歌曲,让我十分有感触,“昨天所有的荣誉以成为遥远的过去,……心若在收梦就在……,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这首歌曲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精神上的支持。在最艰难的那段时间里是收音机和音乐伴我度过的。事后,我还专程去了音乐台去感谢了主播,并在音乐台做了专题节目。

交友的桥梁

新千年后,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专业论坛随之活跃。一天因查一个相关收音机资料,跑到了“广播论坛”。物以类聚,人以群居,很快在广播论坛里很快结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论坛的“深圳分会”在“我是港人”的组织下,“工作”得非常有效,每月一次的“坛友”聚会活动内容非常丰富:收音机技术的交流、收音机的精品演示、收音机工厂的参观、野外的远程接收、去外地做主题拜访、相关的技术讲座等等。深圳地区的活动成果,又带动了长三角地区、华北地区和其他地区有组织的专题活动,之后经常又有一些外地的朋友到访或我们走出去,到一些热点地区去做交流访友,比如上海、北京、石家庄……,前不久山西长治的一个收音机爱好者在家里组建了中国第一家私人收音机博物馆,包括我们在内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人收音机爱好者前去“捧场”,热闹非凡。通过收音机论坛,认识了(多数是到现在都还没有见过面的)各地的朋友(甚至是港澳台地区和国外),这个“坛”不仅仅可以获得各种与收音机相关的信息,甚至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广播论坛”被大家称为“万能的坛”!

工作的伴侣

在音响界做的时间长了,发现工作中已经离不开音乐。以前是在办公桌前面放一套发烧音响,声音虽然非常优美。但是需要经常换CD还要考虑每次听什么,这样显得有些麻烦,久而久之有时就不愿意播放,嫌麻烦。有了高品质的Hi-Fi收音机后就方便许多了,不费心再挑选CD,不用再去开一堆开关,而且电台经常会播放一些你自己不曾听过的优秀节目,除了给你新鲜感外,也给你更多的新资讯。所以在我几个办公场所的办公桌上都有一台音质优美的收音机,这也许是我想做高品质收音机的另一个原因吧。

从喜欢收音机到做收音机

我的个性是不喜欢做别人做过的事情,而喜欢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东西。虽然中国第一台工业化的Hi-Fi胆机是我设计的,自己也有经营当年胆机第一品牌“极典”胆机的经验和资源。但在2003年重新复出后,由于市场上已有多家在做胆机,自己就不想再做胆机了,而想去做还没有人去做的台式高品质收音机。而高品质的收音机则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梦。熊猫、红灯、上海牌子的这些收音机,我相信对于所有45岁以上的人来说,这些收音机都是一种难以忘怀的情结,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这些收音机长大的。直到现在,我家里还放着一台上海凯歌牌的455D,那是1971年,我和我姐姐利用暑假打工挣的70多块钱买的,购机发票现在依然保存完好。记得当时我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也就是它了,尽管我之前装了一些各种收音机,但收音质量都很一般。小时候给我最早收音机的印象是熊猫牌601,那还是一位老红军干部退休时从天津带回来的。尽管我很早就有制造收音机的念头,但由于种种原因而一直未能如愿。直至后来有一次在广东电台去做节目,看到电台里摆着很多的古董式电子管收音机,再次勾起了我的欲望。

现在我的公司里也供奉着很多老式收音机,如国产的红灯711,上海131、144、160,以及牡丹、春雷、飞乐、东方红、熊猫等,以及国外的根德、德律风根等。在前几年,一位国外客户来公司看到这些收音机后竟然兴致大发,结果商议之后他―下子就预定了好几百台。现在任何一款新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市场,收音机也是要有一定数量的订单才有可操作性,因为它的初期投资费用较高,一些旋纽、按键、拉线轮等这样的小部件全都要单独开模。

高品质收音机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加上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收音机产品的开发前一两年内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由于我们的产品电路结构特殊,是与前人做过的都不同的,因此曾经遇到非常头疼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那么我们的整个计划就意味着失败。我们经历了数次的试验和修改,一年多后终于解决了这些难题并获得了专利。可以自豪地讲,目前我们的极典牌收音机价格虽然不便宜,但是拥有的优美音质使其很难找到对手。目前高档收音机是一个越来越小的市场,消费人群越来越少,目前我们的产品虽然已经推出了数十个型号,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投入的费用还没有收回。看来为理想、为爱好去投入,虽然心里很爽,但是效益却不怎么爽啊。

上一篇:轻松起床并不难 下一篇:千元级无敌?eForce 8800 GS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