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特征”\“特色”之辨析

时间:2022-07-11 01:01:14

1.引言

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义词,使语言可以表达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在现代汉语中,“特点”、“特征”、“特色”都可以用来指事物具有的特别的不同于一般的性质,是一组同义词。王力先生(1982)说:“所谓同义,是说这个词的某一意义和那个词的某一意义相同,不是说这个词的所有意义和那个词的所有意义都相同。”“特点”、“特色”和“特征”在以下几句话中可以互换:

(1)这样的分法也许更能概括和明了莎士比亚的创作发展和艺术特征。

(2)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

(3)它具有细腻传神、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特色。

“特点”、“特色”和“特征”在用于艺术时,可以互换。但是不同的语言形式,必有其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差异。本文试图从语义适用、句法组合、语用色彩等方面对三者进行对比辨析。

2.先行研究

为了考察前人对“特点”、“特征”、“特色”的研究,我先后查阅四本汉语近义词、同义词词典,这其中既包括面向本族语者的又有面向将汉语作为外语的。它们是《汉语同义词词典》、《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近义词反义词详解辞典》、《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以下分别简称《汉语》、《1700对》、《近反义词》、《现代汉语》)。我收集了它们对“特点”、“特征”、“特色”的解释。

《汉语》中指出三者可以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其中“特点”着重指人或事物独具的特殊之处,可以是内容、性质上的,也可以是形式、外形上的;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缺点。“特征”着重指人或事物外表或形式上独特的征象或标志,是显露于外的。多用于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用于抽象事物;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缺点。“特色”着重指事物独特的色彩、色调、格调、风格,适用于文学、艺术和具有民族性、地方性的事物,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较少用于人,往往是明显的优点。商务馆出的这本词典对三者语义和语用方面的解释很详细,但是句法方面没有说明。

《1700对》主要从语用方面对三者进行了对比,指出“特征”最易发现和辨别,“特点”次之。“特色”为褒义词,“特点”为中性词。语义和句法方面的解释和说明不足。

《近反义词》解释了三者语义方面的不同,但是举例不多并且例子的典型性不够。

《现代汉语》指出三者都可以指特殊的不同于一般的性质,对三者不同的语义使用作了说明。但是没有对三者感彩的区别作说明。

综合上述研究发现,“特点”、“特色”、“特征”三者语义方面的解释、对比等已比较详细,但是语义适用方面还有待加强,举例不足。四本词典基本上没有对三者句法组合方面的说明。在语用色彩方面也并不是每本字典都有所涉及。

对外汉语界专门研究三者区别的文章基本没有,只是在编撰的字典中有所涉及。在参照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基础上,我试图从语义适用、句法组合、语用色彩等方面对三者进行对比辨析,试图找出三者的差异,希望对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有所帮助。

3.语义方面

语义适用指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其中又有一些具体的识别因素:人、物、事物;个人、集体;自己、别人;具体、抽象;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过去、将来,等等(赵新、刘若云,2007)。以下分别介绍三者。

3.1“特点”的适用范围最广,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指个人,也可以适用于集体;可以是自己的特点,也可以是别人的特点。

(1)这个学生的特点是不爱说话。

(2)茶叶的种类很多,市场上以采制工艺和品质特点结合外形差别来分,有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和紧压茶五大类。

(3)中国画的特点之一是偏重于写意。

(4)童年早期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也不稳定,好动是他们的特点。

(5)我的特点是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6)它往往反映出一种内心气质独特的美,甚至反映出一种社会特点、社会风尚和时代特点。

(7)由于一个国家的气候和其他自然特点的不同,食物、衣服、取暖、居住等等自然需要也就不同。

(8)他这个人的性格很有特点。

3.2“特征”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多指具体的;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社会现象;倾向于指别人或者他物而不是自己。

(9)这里的气候特征是夏天少雨干旱,而冬天多雨湿润。

(10)他的外貌特征是:大个子,高鼻梁,黄头发。

(11)近一个世纪过去,中国终于有了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运转方式。

(12)黄皮肤是亚洲人的显著特征。

例(9)—(12)句中的“特征”可以换成“特点”,但是例1—8中的“特点”却不是都可以换成“特征”。

(1′)这个学生的特点是不爱说话。(×特征)

(5′)我的特点是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特征)

(8′)他这个人的性格很有特征。(×特征)

“特征”倾向于外表或形式上独特的征象或标志,是显露于外的。以上三句中,用“特点”来表达内在的,与“特征”的语义相冲突,不可以互换。

3.3“特色”多用于事物,少用于指人;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在用于指事物时,“特色”倾向于指民族性、地方性的事物。

(13)在盆地边缘和戈壁上开发绿洲,是维吾尔族农业的一大特色。

(14)这些园林多数都是质朴简洁,具有地方特色。

(15)这部小说在艺术上独具特色,它既有现实主义的精心描写,又有浪漫主义的抒情。

(16)每一个作家都有其自己的特色。

例(13)—(16)句中的“特色”不可以换成“特征”,但是可以换成“特点”。

(13′)在盆地边缘和戈壁上开发绿洲,是维吾尔族农业的一大特色。(×特征)(√特点)

(14′)这些园林多数都是质朴简洁,具有地方特色。(×特征)(√特点)

(15′)这部小说在艺术上独具特色,它既有现实主义的精心描写,又有浪漫主义的抒情。(×特征)(√特点)

(16′)每一个作家都有其自己的特色。(×特征)(√特点)

“特征”不可以用来指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独特之处。“特点”语义适用范围较广,可以用来指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的事物,但是在表达时其语义表达不如“特色”精确。

4.句法方面

这部分主要从词性、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句法搭配等方面辨析三者的异同。

4.1“特点”、“特色”、“特征”三者都是名词,都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

(17)这类运动的特点是物体总是来回经过某一中心位置往复运动。

(18)《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

(19)当今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

4.2“特点”、“特色”、“特征”都可以在句中充当宾语。

(20)同类事物间的比较是为了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特征。

(21)它色彩鲜明,造型简练,线条流畅,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民间特色。

(22)这三种乐曲都属于器乐曲,具有形式自由、即兴发挥、不拘一格的特点。

《1700对》指出“特征”不能作状中结构“很有”的宾语,“特点”、“特色”可以作状中结构“很有”的宾语。我搜索北京大学语料库只发现一句“特征”作作状中结构“很有”的宾语。

(23)两人的脸都绝顶聪明,很有特征。

4.3“特色”可以用在名词前作定语,“特点”、“特征”不可以。

(24)在南京到处可见的地方特色菜多起来了,新奇特品种进了“菜篮子”。

(25)各连锁集团正因为有自己的特色服务,赢得了广大顾客的垂青,因此牢牢地占据了市场。

(26)日本、美国、德国、瑞典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色产品全部云集在这座美丽的滨海都市。

4.4“特点”、“特征”、“特色”三者前都可以加“数+个”。我搜索北京大学语料库发现数词大都在十以内。

(27)上述十个特点,只是粗略地勾画出90年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

(28)“知识价值社会”具有如下七个特征。

(29)戴高乐对待自己的顾问和参谋有着不同于他人的三个特色。

我搜索北京大学语料库发现,用在“特点”前的数词最大不超过“十”,用在“特征”前的数词最大不超过“七”,“特色”前的数词最大不超过“三”。

“特点”、“特征”、“特色”三者前同样可以加序数词,像基数词一样,最大也不会超过“第十”。相应的,“特点”前最大不超过“第十”,在“特征”前最大不超过“第七”,用在“特色”前的一般不会超过“第三”。

4.5“特点”、“特征”、“特色”前不可以用数词“好些”,但是可以出现数词“若干”。

(30)本书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若干特点。

(31)根据事物的某一个特征,你想到了和这个特征相关的其他若干事物的若干特征,这种思维就叫相关联想。

(32)朱子会议有若干特色。

4.6“特点”、“特征”、“特色”三者前面都可以加“显著”、“鲜明”、“明显”、“重要”、“突出”等来作定语。

(33)尼罗河有个显著特点,就是每年都要定期泛滥。

(34)信息化是新技术革命的显著特征。

(35)这应当说是他的作品的一个显著特色。

(36)中国纺织国际科技产业城具有不同于其他开发区的明显特色。

(37)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突出特色。

“显著”、“鲜明”、“明显”、“突出”等也可以作“特点”、“特征”、“特色”为主语的句子的谓语,“重要”则不可以。

(38)时代特征鲜明。

(39)北京中秋月饼特色突出。

(40)装饰用纺织品消费特点明显。

4.7“特点”、“特征”、“特色”前不可以出现“特别”。我搜索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只发现三句“特殊+的”修饰“特征”的情况,“特别+的”则都不能修饰。

(41)特性是不可重复的特殊特征的集合,属于自然世界,并从自然世界中获得奴性和死亡性。

(42)那么一个类型就是喙嘴龙亚目的,这一类东西它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特征。

我认为这是由于“特点”、“特色”、“特征”本身含有独特之意,与“特别”、“特殊”语义重叠不符合语言表达经济性原则。这一点教师需向留学生说清楚,否则他们以为可以在“特点”、“特征”、“特色”之前加“特别”、“特殊”来起强调作用。

4.8“特点”、“特征”、“特色”都可以用在“以……为特点、特征、特色”结构里。

(43)金乡大蒜以个大、皮薄、色白、性粘为特点,在美国、日本及东南亚有良好的市场。

(44)我国的城市发展从总体上说还处在以集中为特征的初级阶段。

(45)径山风景区是以宗教和茶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区。

4.9“特点”、“特色”、“特征”可以用在“如下、以下+几个、一些+特点、特色、特征”的结构中。

(46)据研究材料证实,具有创造性的幼儿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47)通览全书,有以下一些特色。

(48)目前我国消费膨胀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4.10“特色”可以在“独具”、“自具”、“各具”、“极具”等强排他性状词组之后作宾语。“特点”、“特征”则很少。

(46)舞狮,是我国一项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娱乐活动。

(47)每门语言都各具特色。

(48)一品红的花极具特色,杯状聚伞花序生于枝顶。

4.11“特点”、“特征”、“特色”可以受“大”、“明显”、“突出”、“显著”等形容词形容词的最高级修饰,而这些形容词的反义词则不可以。

(49)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服输。

(50)香港选举最显著的特点是持续的低参与率。

(51)卢刚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是他的极端自私。

(52)最明显的特色是,它使得现代文学的许多第一手材料,能同读者直接见面了。

5.语用方面

语用主要是感彩方面。

“特点”、“特征”是中性词,既可以指好的方面,又可以指不好的方面。

(53)他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是他的极端自私。

(54)尼罗河有个显著特点,就是每年都要定期泛滥。

“特色”是褒义词只能用来指好的方面。

(55)这虽然是残忍的娱乐场所,但在建筑上很有特色。

6.结语

本文主要是从句法层面上对“特点”、“特征”、“特色”做了一些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炳昭.近义词反义词详解辞典[Z].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2]刘叔新.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Z].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杨寄洲,贾永芳.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4]赵新,刘若云.编写《外国人实用近义词词典》的几个基本问题[J].辞书研究,2005,(4).

[5]佟慧君等编.汉语同义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2.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上一篇:《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主义 下一篇:目的论视角下湖南景点楹联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