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式联合收割机的安装与调试

时间:2022-07-10 10:14:51

背负式联合收割机的安装与调试

背负式全喂合收割机是将联合收割机悬挂于中型轮式拖拉机上,工作部件的动力由拖拉机提供。这种机型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维修方便、故障率低等优点。收获结束后卸下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即可投入犁田、运输等作业,使用经济性好、拖拉机利用率高,深受广大农村及农机个体户欢迎。下面介绍背负式联合收割机的安装与调试方法,供参考。

一、背负式联合收割机的安装

对于背负式联合收割机,需要将收割脱粒清选装置安装在拖拉机上,即在收割季节前,进行安装,收割季节结束,再从拖拉机上拆下。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1. 安装前的准备。(1)用来安装联合收割机的拖拉机,应具有较好的技术状态。(2)安装联合收割机前,首先要把拖拉机进气管加长,并调整驱动轮轮距,调整时要按拖拉机使用说明书进行。(3)由于拖拉机安装联合收割机后,作业时散热条件比较恶劣,为保证机组能够长时间连续作业,最好安装辅助散热装置。

2. 安装前悬挂架。前悬挂架装在拖拉机的前部,用螺栓固定在拖拉机前轴支架上,主要用来挂装割台。(1)卸掉拖拉机驱动轮两侧挡泥板,拆去拖拉机前轴上配重和驱动轮两侧配重(左侧驱动轮配重可保留),拆下拖拉机配重的悬挂装置。(2)分别用螺栓将前悬挂架焊合件与拖拉机前轴支架前、下孔相连,中横梁用螺栓安装在拖拉机离合器壳体下平面上,用前悬挂架拉杆将前悬挂架调整并拉紧。安装时必须保证所有螺栓都紧固可靠。

3. 安装后悬挂架。将后悬挂架总成用螺栓固定在拖拉机两侧挡泥板的安装孔位上,再分别用螺栓将后机架总成与中横梁连接。安装主机时,吊装使用的绳索和支架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免发生危险及人身伤害事故。

4. 安装割台。将割台总成后部支撑管悬挂在前悬挂架“U”形叉内,并用销轴及开口销、平垫圈连接牢固。

5. 安装输送槽。输送槽安装在拖拉机右侧(有的机型在左侧),上端位于脱粒机喂入口处,下端搭接在割台地板上。安装输送槽时,首先将随机带的过桥连接座装到输送槽主动轴左侧轴承座上,然后将输送槽主动轴固定到脱粒机喂入口两侧的固定座中。

6. 安装动力传动箱。(1)拆下原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后桥端盖螺栓,将随机带的等长双头螺柱分别装到相应螺纹孔中,紧固牢靠。(2)将动力输出箱总成安装到螺柱上。安装时动力输出链轮位于拖拉机右侧(从后向前看)。(3)拆下拖拉机的提升器上盖螺栓,将随机提供的卡套式铰接接头安装到提升器上盖螺孔处,再将油管装在卡套式铰接接头上。(4)拆下拖拉机后桥上的加油口盖,换上收割机附带的接头。

7. 安装液压系统。首先将双路操纵阀安装到后悬挂机架右侧,然后使用相应管子,连通各回路。管接头应紧密良好,不得有渗漏现象。

8. 安装传动件与安全部件。(1)装好所有传动带和传动链,并调整好链与带的张紧度。(2)装好所配带的安全防护装置。(3)用拉簧及拉簧弓将随机配带的灭火器固定到主机架左侧的安装座中。(4)给拖拉机排气管带上防火罩。

二、背负式联合收割机的试运转

安装后的背负式联合收割机以及新购置的联合收割机或大修后的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前都需要进行试运转,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时间,在不同转速和一定负荷下运转,使收割机摩擦表面在磨损最轻微的条件下进行磨合。磨合过程中,驾驶员通过检查调整,排除可能发生的故障,使机器在良好的状态下工作,以延长收割机的使用寿命。试运转前必须正确安装、调整和各部件,试运转中每隔约0.5h,需要停机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发动机空转磨合。 启动发动机,空运转15-20min,驾驶员要仔细倾听有无异常声音,查看仪表读数是否正常。额定转速时,主油道机油压力应保持在0.35-0.45MPa。在低转速时不得低于0.15 MPa。如果发现有异常的噪声、漏油、漏气、漏水,应查明原因,及时排除。

2.发动机带机组磨合。发动机带机组磨合,也就是收割机空载磨合,磨合时间为20h。发动机在600-80r/min时,接合主离合器,并逐渐加大油门至额定转速。在此期间,每隔20min停车一次,检查各部轴承发热情况和各处螺栓连接件紧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尽管如此,还应该在带机组磨合的全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现不正常现象,立即停车查找原因,不能带病磨合。

3.行走试运行。驾驶员由1挡开始,逐渐增加挡位,检查换挡是否灵活可靠,变速箱有无漏油和过热现象,液压系工作是否正常,发现问题驾驶员要及时处理。

4.负荷试运行。开始应用低挡,在平坦地段收获无杂草和不倒伏的作物,然后逐渐增加挡位,缓慢增加机器负荷。满负荷试运转10h。收获谷物时,驾驶员要注意倾听各运转部件有无异常声响,认真检查各部位工作是否正常,发现故障要及时排除。负荷试运行应不低于15h。

5.试运行后的检查。针对试运转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发动机和联合收割机进行全面地调整,在确保其技术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才可正式投入大面积的正常作业。

上一篇:浅谈如何防控猪瘟 下一篇: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