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中骗》:感受骗术中的美质

时间:2022-07-10 10:01:35

[摘要]美国好莱坞影片《骗中骗》是由著名导演乔治・罗伊・希尔执导,保罗・纽曼和罗伯特・雷德福同台主演的一部展示骗术的经典大片。该片被认为是好莱坞“骗术电影”经典,后来出现的《十一罗汉》《偷抢拐骗》等骗术影片都受到《骗中骗》的影响。《骗中骗》曾一举夺得第四十六届(197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改编音乐七项大奖。同时从本片的结构设置与人物形象上,都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美感特质。

[关键词]《骗中骗》;骗术;美质

美国好莱坞影片《骗中骗》是由导演乔治・罗伊・希尔执导,保罗・纽曼和罗伯特・雷德福同台主演的一部展示骗术的经典大片。片中所讲的故事发生于1936年的芝加哥城,因为年青骗子卢克的骗术老师路德被黑社会头目郎根所杀害,卢克想要为路德复仇,于是他联手路德的朋友、骗术大师亨利・康夫,两人做下完美的骗局,再联合警察,在郎根下注50万美元关头,上演一幕苦肉计吓走郎根,骗得50万美元的巨款。对于骗子们来说,这就是他们的真实生活,他们学习骗术就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已,而影片《骗中骗》却让观众面对一场骗术盛会时大开眼界,片中的几十位骗子聚集在一起,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程序,各显身手,制造出了一场把心狠手辣的资本家郎根骗得晕头转向的完美骗局。因此,该片被认为是好莱坞“骗术电影”的经典,明星保罗・纽曼和罗伯特・雷德福与导演乔治・罗伊・希尔的“铁三角”联手再创奇迹,后来出现的《十一罗汉》《偷抢拐骗》等骗术影片都受到《骗中骗》的影响,而《骗中骗》中亨利・康夫娴熟的玩纸牌技巧更被香港赌片发扬光大并风靡一时,这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出《骗中骗》独特魅力。因此该片曾一举获得10项奥斯卡奖提名,居然压倒了《回首当年》《美国风景画》以及《驱魔师》等另外几部质量非常高的影片,夺得第四十六届(197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改编音乐七项大奖,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同时从本片的结构设置与人物形象上,都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美感特质。本文将美国影片《骗中骗》放置于美学的语境之下,对其进行美学意义下的剖析。

一、影片结构设置上的美学特征

《骗中骗》为避免结构上的平面化,所以采取了片断式结构,把一部完整的影片切割成了五个小章节,并加上动画般的片头以及默片时代的映像技巧帮助观众把握剧情。于是就形成了如下五大环节:圈套章节:在咖啡馆时商量如何设局,如何组成骗子团队和调查郎根的基本情况;火车章节:表现火车上下赌注的情景,让骗术的主角亨利进入了资本家郎根的视野并留下仇恨的种子,还把卢克正式推到了郎根的面前;故事章节:由康夫率领的骗子团队正式下诱饵,让郎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焦躁而失去理性;欺骗章节:也是影片的高潮部分,由康夫率领的骗子团队快速出击使愤怒焦燥的郎根上钩,使其进入到赌马的陷阱里;出局章节:与警察联手,成功地骗到了郎根的50万巨款。在影片的每一个章节里,都有着一定数量的悬念在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在必然和稳定之中又充斥着诸多的偶然与不稳定元素 ,使整个故事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向前,同时又带有老式的章回小说的形式,小标题的出现使整个行骗过程简洁明了,加上本片出色的美术、服装,还有那怀旧的爵士乐等的通俗元素的存在,为观众奉献的是一部既老派又精湛的视觉效果的影片。

同时,影片在以赛马这条叙事线索为明线的同时,又有一条隐蔽的线索:那就是一直在追捕卢克的警察,竟然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是在一个骗局中。这个视金钱如生命的警长的被骗是影片里的一条隐线,与他一起被骗的还有观众,直到影片结束,观众才幡然醒悟到,自己才是这场影片骗局里最大的受骗群体。这种双重格局的电影产生了如春波荡漾般的幸福感,再加《骗中骗》大量使用20世纪初美国黑人音乐家有着“Ragtime之王”美称的斯科特・乔布林的作品来渲染和衬托气氛,这种混合了民歌,西部音乐以及非洲大陆切分节奏的音乐贯穿全片,和影片乐观的幽默感觉极为搭调,产生了极佳的美感效果。

二、骗局的豪华与完美

影片里的强尼・卢克原本是一个滥赌无品的小骗子,但目睹自己的恩师被杀,卢克为了给他的老师路德报仇,才与最优秀的“街头工作者”亨利・康夫组合在一起设下一场豪华骗局。所谓豪华,指的是此次行骗招募的人手之多、细节之繁复和每个人的高超演技。骗子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是本片的一个重要看点,这些骗子整合在一起时,充分体现着“道亦有道家”的敬业精神。为了使这场“精密而庞大”的骗局完美实现,骗子头目享利特意安排了一场骗子海选,他委托老骗子托马斯让芝加哥各处的骗子齐集一堂,什么鬼脸胖子、皮箱菲尔、李马脸、哭脸琼西、陷阱胖子、卷毛杰克森等。入选的骗子利艾瑞原是路德的朋友和搭档,原本也只是街头上的一个小混混而已,骗术不高,名气也不大,当面对朋友被杀害的惨状时,他表示:“我没做过什么大案子,但路德是我的朋友,我愿意为他的死尽点心力”。此情此景,让人感到利艾瑞虽然身为骗子,但并不是坏人,他也有做人的真性情与行侠仗义的一面。 而身为路德徒弟的卢克与路德更是情同父子,当卢克听说警察要把路德的遗孀也要抓起来时,卢克当即表示要独自承当一切,愿意替路德的遗孀受罚。这说明卢克不愿意出卖朋友,他的最终屈服不是为给自己寻求出路,而是要保障整个复仇计划得以顺利进行。所以《骗中骗》是一部具有强烈黑色喜剧风格的电影,它既要表现骗子的行骗过程,又要表现骗子的高尚品德,影片中所流露出来的趣味性与时尚元素以及隐藏在其中的严肃感,是当今许多电影所缺乏的,正如片中对白所言:“骗局无关报复,报复是笨人的行为,行骗因为值得。”

团结、协作、完美配合是这场骗局成功的另一重要元素,在这场大型的骗局里,不但主角要有完美周全的设计和很高的智商,参与其中的每一个配角都要发挥出最大的智慧,尽职尽责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把这场戏演成功。于是被享利精心挑选出来的骗子们组成了一个缜密的团队,他们在这个团队里各负其责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电报员、赌马者、收银员、调酒师、写牌员、评论员、门童等,甚至在门厅里为客人接送衣物的小姐,在大厅里为大家送烟酒的女服务生,也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骗子团队中的成员,他们在这场骗局里虽然只是一种背景人物,跑跑龙套串串场子,并没有多大的戏份,但因为他们的存在,整个赌马场才会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具有可信度。

因为这些身怀绝技的骗子的存在,使这个大骗局里套进了许多小骗局,形成了骗术的网络连环套。这些骗子共同的特征是基本功过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基本上都可以做到装啥像啥,能迅速地进入角色。比如电报局行骗的一幕里,两个老骗子装扮成粉刷工进入到电报管理员的办公室里,娴熟而成功地完成了一幕骗局,让多疑的郎根更加相信自己能在此次赌马里获胜,从而才决心下巨资。片中最出色的配角是装扮成电报员的老骗子简恩,他惟妙惟肖地模仿着赛马场播音员的播音效果,那吟诵般的语调,那熟练的术语,那大大咧咧又似漫不经心的评论,简直达到了真正的播音员水准,实在让人难辨真假,同时也让观众欣赏到一位老江湖的老辣风范。

三、《骗中骗》对人物心理的精准把握

骗术,其实就是一种心理上的较量,是骗者与被骗者双方在心理上的一次碰撞,谁的心理素质更高,谁能够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下保持着充分的冷静与清醒,谁就能在这场较量中获胜。因此,高明的骗子所做的是,首先要在心理上干扰对手,让他失去冷静和正常的判断能力,然后才慢慢地进入设计好的圈套里。对于这种心理知识,骗子高手享利显然是熟知的而熟练运用的。所以在火车上,享利一开始就在用种种的无赖方式激怒郎根,并一再地当众羞辱他而让他情绪激动。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郎根失去常态,急于报复享利而失去了清醒的判断能力。果然,一向称霸一方的郎根受不了享利的羞辱,他心里充满了怒火,一心只想着如何让亨利快快地破产,所以,虽然表面看来他很谨慎,其实他正一步步走进亨利为他准备好的骗局里。

相反,对于急于复仇而情绪激动的毛头小子卢克,亨利却一再告诫他这种急切的心情是要不得的,因为享利深知心情急燥露出马脚,会因为急于想成功而把事情搞砸,凡事都要看火候。卢克正是在享利的指点之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骗得老辣的郎根步入陷阱,成功地将50万拿到手。而在这个过程中,每当卢克稍有大意时,就会遭遇到生命危险,比如那个隐藏在饭店里想要刺杀卢克的女杀手萨利诺,她就是借着卢克特别孤独、急于得到爱情的心理走近了卢克,并差一点要了他的命。这种遭遇让卢克再次认识到自己的简单与不成熟,这惊险的一幕幕也是《骗中骗》中所包含的哲学内涵,它让观众看到,一个人即使是在街头上行骗,也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知识积累与清醒的判断能力,否则你将无法胜任骗子这个行当。

对于影片里的所有配角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完成骗术的必要条件,因为大家面对的是一个“比联邦政府还要难缠”的黑帮头子郎根,郎根既狡猾又心狠手辣,为人刻薄无情是他的性格,因此当房东得知这次要对付的人物是郎根时,坚持要全部付清房租以免麻烦。而对于骗子团队里的每一个人来说,他们必须事事小心,一言一行都要做到没有瑕疵才安全。在整场布局里,虽然气氛非常紧张,有时简直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但在一连串的紧张情况出现时(如郎根到场、郎根下巨资等),从表面看去,赌马场里的所有人员仍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看不出任何人的慌乱,他们(如利艾瑞)还会在关键时刻旁敲侧击,对郎根的心情起到某种暗示作用。这正是一种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表现,也体现着导演在细节设计上的完美。

综上所述,导演乔治・罗伊・希尔在执导《骗中骗》时,没有像当下的电影那样将简单的剧情复杂处理或故弄玄虚,而是采用单线式的讲述方式、片断式的结构手法,将复杂的情节简单化。影片中没有出现火爆的打斗或枪击场面,仅仅依靠着两个男人之间的对话就使整部影片充满着趣味和悬念感。导演用其高超的视觉处理手法,用冷静的讲故事的风度和富有吸引力的对白推动着整个剧情的发展,但这绝不是说影片没有其刺激的一面,相反,影片中巧妙的布局谋篇和多处的悬念设置让整个观看过程始终保持着紧张感和纵深感。

同时, 影片中两位明星及各路演员的精彩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美感享受,主角保罗・纽曼与罗伯特・雷德福在《骗中骗》显得浑身是戏,他们忽而用地道的底层人的举止语言,忽而又有了标准的上流社会的气度,他们用眼神、动作、语言将江湖骗子这一形象演绎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片中两位戏份并不太多的女士也魅力四射,言语犀利表情细微,如绿叶般有力地衬托着男主角的光彩,起着积极的烘托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海山.美国史[M].北京:线装书局,2006.

[2] 蔡卫.美国电影艺术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 王立宏.美国文学史简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4] 罗顺江.星条旗下的美国梦[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王天策(1979―),男,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

上一篇:渔翁得利 17期 下一篇:论微电影与传统媒介的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