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出蛟龙 当惊世界殊

时间:2022-07-10 09:32:23

钱塘出蛟龙 当惊世界殊

编者按:

对于浙江游泳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给予这样的高度评价:不仅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极大地激励了中国基础大项取得更大突破的信心。省委书记赵洪祝明确要求认真总结浙江游泳的成功经验。

为此,继10月9日浙江省体育局举行浙江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后,昨日又召开杭州游泳运动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本报派出资深记者,进行了长达2个多月的采访,几易其稿,撰写出长篇通讯,《中国体育报》昨日用头版配发《编者按》连载刊出,本报特在本期“体育大周末”一次性集中刊登。

《中国体育报》编者按高度概括了浙江游泳与浙江地域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浙江是著名的水乡,一条之形曲折的钱塘江,使得浙江能够省以江名,而汹涌澎湃的钱江潮又常被喻作浙江人敢于弄潮的“拼搏精神”。在体育界,也有一支骁勇善战的浙江水军,一直以来,浙江是中国游泳的重镇,这里走出了多位光耀世界泳坛的顶级选手,并不断涌现出众多可造之材,支撑这些成绩的背后则是浙江体育人探索出的一套堪称独特的系统性育人机制。

浙江游泳石破天惊的奇迹是怎么诞生的?循着奇迹诞生的轨迹,记者走近浙江游泳,试图解答十年来浙江选手为何屡屡在世界泳坛掀起惊天骇浪之谜——

题记:

伦敦奥运会。游泳赛场——“海浪”。中国泳军海浪滔天:勇夺5金2银3铜,全面超越二十年前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创造了征战奥运的新历史。

说到中国游泳的辉煌,不可不提浙江游泳。浙江泳军是此役最大的赢家:一举斩获4金1银1铜。意味着,伦敦奥运会上80%的泳坛金牌由浙江贡献、60%的奖牌由浙江摘得。两次打破世界纪录、两人三次打破奥运会纪录的奇迹,亦由浙江游泳健儿创造。“金童玉女”孙杨和叶诗文,双双加冕奥运“双金王”。由此,也把浙江游泳推到新的高度!

翻开浙江厚重的历史,这是三十年蛰伏的厚积薄发,历经十多年的砥砺前行,造就了如今的星光璀璨!

实力:山外青山楼外楼

以孙杨、叶诗文领衔的10位选手,占了浙江21位出征奥运健儿的半壁江山。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美丽的风景引发一场完美风暴。

韩国的朴泰桓、中国的孙杨,王者会师、强强对话。奥运大幕尚未拉开,早已街议巷论、悬念重重。既生亮、何生瑜?之前的交手记录孙杨输多赢少。谁都替这位21岁的大男孩捏把冷汗。孙杨偏不信这个邪。自信来自实力。伦敦时间7月28日,开赛首日。男子400米自由泳项目上,孙杨不动声色将金牌收入囊中,还打破了奥运会纪录,朴泰桓被挤到领奖台上亚军位置。这是28年来中国男子游泳第一个奥运会冠军!

惊喜更在后头。同日,叶诗文又在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打破世界纪录,勇摘一金。新华社撰文称“伦敦奥运第一天比北京奥运会时都要值得庆贺与荣耀”。然而,刚怀揣上金牌、年仅16岁的叶诗文却遭受到了极不公正待遇,被无端质疑为“或服用了禁药”。小叶子有颗大心脏。“大心脏”源自自信:时隔不到72小时,破奥运会纪录、再添一金,成就中国游泳第一个奥运“双冠王”。所有的质疑不攻自破。连英国最权威的《自然》杂志,都主动向这位中国小姑娘表示歉意。

再说孙杨。一鼓作气势如虎,一马当先再添金。男子1500米自由泳,他把世界纪录远远甩在了身后。这次,朴泰桓连登临领奖台的机会都失去了。两夺金牌的空当,孙杨还“见缝插针”、“忙中偷闲”,斩获男子200米自由泳银牌,还与队友合作在接力项目中拼得一铜。这也是中国男子游泳奥运史上的首枚接力奖牌。值得一提的是,参赛的5位选手中,孙杨、吕志武、李昀琦(与河南联合培养)均为“浙江制造”。

如果,把浙江游泳比作一座蓄积无限能量的火山,那么伦敦奥运会就是一次大喷发。其实,十年间这座火山一直处于“活跃期”。2001年广州九运会,获4金4银6铜;2005年南京全运会,获7金7银2铜;2009年济南全运会,获4金6银2铜。再来看亚运会成绩单:2002年釜山亚运会,获8金5银2铜;2006年多哈亚运会,获3金3银2铜;2010年广州亚运会,获8金5银2铜;2004年雅典奥运会获得中国泳军唯一一枚金牌。除此,2011年上海游泳世锦赛,中国泳军夺得的5枚金牌中,五分之三由浙江选手“创造”,另外还打破了一项世界纪录。至此,历届游泳世锦赛中,浙江泳军夺得的金牌数达到10枚……哪一次不是星光璀璨,哪一次不是独占鳌头?

8月31日。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彩旗招展,花团锦簇。省委、省政府为浙江伦敦奥运健儿庆功,全体在杭的省委常委悉数出席。浙江游泳队被授予“勇攀世界高峰运动队”。省委书记赵洪祝与将士们一一亲切握手,他无限感慨:“你们都是浙江的骄傲。在你们征战奥运的日子,我们无论是走在一起、坐在一起,还是回家打开电视机,关心、关注的都是你们。”省长夏宝龙的喜悦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你们表现出来的斗志,你们永不服输的精神,可喜、可贺、可佩啊!我都六十岁了,但每次听到你们从伦敦传来的捷报,高兴得跟孩子一样。”省政协主席乔传秀,在外出差日夜兼程赶回来出席庆功会,她说自己的心情就像母亲等到了凯旋的孩子。

崛起: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孙杨、叶诗文登顶,他俩只是浙江泳军的杰出代表,“千帆竞发渡江海”则是浙江游泳最真实的写照。

这是最平凡的一个早晨。8时。萧山。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游泳训练馆。跨进门厅,赫然见到的是“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创新理念,勇夺金牌”十六字队训,迎面则是孙杨、叶诗文、罗雪娟、杨雨、汤景之、陈桦、陈慧佳、吴鹏八位世界冠军的大照片,对于进出的队员们似乎无时不刻都是提醒与激励。

昔日的世界冠军陈桦,现在的身份是浙江游泳队教练。她已早早地蹲守在泳池边,脖子上挂着哨子。她的队员正三三两两进来,做完热身训练后渐次跃入水中。陈桦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泳池,她的脚步紧跟训练队员在岸上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在浙江游泳队里有13位这样的教练,麾下是88位泳军。他们的激情,他们的青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奉献给了这一池碧水。

就全省而言,这里是浙江游泳的“塔尖”。庞大的塔基,则在全省的90个县(市、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曹宏坦言:“没有丰富的食材,再好的厨师,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浙江游泳就像一条满负荷的传送带,从县、从市,源源不断地向省队输送优秀的苗子。

杭州是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杭州陈经纶体校被誉为“冠军的摇篮”,迄今浙江诞生的三位游泳奥运冠军罗雪娟、孙杨、叶诗文,都从这里走出。中国女子第一位奥运冠军吴小旋、体操奥运“双金王”楼云,也曾在这里训练、学习。这座城市提出的业训口号是:十年强基育苗工程。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该游泳馆眼下是体校最忙碌的场馆。大小4个泳池,高峰时段,数百个孩子同时下水训练,从五六岁到十二三岁的都有。场外等候的家长,爬上梯子眺望、趴在窗台张望,凝固成一道生动、鲜活的风景。记者了解到,光是在陈经纶体校,学练游泳的孩子超过了500人。

杭州市游泳健身中心、杭州市大关游泳健身中心,与杭州市陈经纶体校,形成杭州游泳业余训练“三足鼎立”的格局。这两个游泳基地,各有近400名学练游泳的孩子。这1000多人中,经过教练火眼金睛的遴选,最终进入市队的大概只有三十多人。现在,杭州市体育局又“盯”上拱墅区、上城区的场馆资源。再过三五年,杭州游泳不再满足“三足鼎立”,而是希冀“五子登科”。在训练手段上,杭州游泳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立足打好基础,把重点放在有氧训练上,其次培养速度、耐力,有效避免拔苗助长现象的发生。

支撑杭州游泳选材、育苗的,是杭州星罗棋布的222家游泳场馆。不完全统计,盛夏每天游泳的市民超过10万人次。在整个浙江省,大大小小的游泳场馆更是多达800多座,数量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位居前列。这些年,又因地制宜创造性地“造”出不少游泳场池:在水库下游用橡皮坝拦截,兴建露天游泳场,缓解农村青少年游泳场所少的难题;在集镇街道,又大力引进、推广装拆式游泳池,留出一片空地、三五天安装、几十万投资,一座泳池圆了成百上千孩子的游泳梦。

有了游泳场地,还要创造比拼赛场、实现价值的机会。全省11个设区市的教育部门,均把游泳列为中考体育加分的候选项目。游泳又是所有可选项目中,报名、培训最为火爆的。家长、考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练游泳,既能全民健身增强体质,又能掌握一项救生技能,学会、学好了还能为中考加分,何乐而不学?在各级各类的赛事中,游泳更是大热门。9月中旬,在杭州举行的全省少幼儿游泳表演大会上,出现在赛场上的是清一色是五至七岁的小朋友,水中跳韵律操、泳池摸物,年龄稍大一些的还可参加打腿比赛、“蓝海豚”达标赛。不限时间、只要游完25米,就能得到“蓝海豚”的荣誉。游泳冠军的培养,从近水、亲水、玩水、乐水开始。这样的游泳赛事、活动,从省、市到县、乡(镇),每年能例举出至少几千场次;全省各地开展游泳业余训练的单位达50家左右,常年在训运动员达2900多人。

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扬平原,满怀激情地说:浙江是江南水乡、海滨省份,创造机会、条件学游泳,是各级体育部门的职责。每一位教练,每一支队伍,每一所体校,则是游泳爱好者们的“岗哨”,尤其是青少年游泳爱好者们,时刻等待着被发现、被挖掘、被培养、被输送。

团队:十指包拳力千斤

诚然,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主体,但只有教练、队伍、体校每一道“岗哨”守土有责,方可成就孙杨、叶诗文们。“浙江创造”背后,依靠的是教练员团队、科医保障团队、管理团队的通力协作,“众人拾柴火焰高,十指包拳力千斤”,众志成城、众擎易举。

孙杨在夺冠后,面对记者“你认为自己是天才”的提问时,很无奈地笑答“我不是天才”。他说,成功靠的是自己的顽强刻苦与团队的强大支撑。从7岁开始练游泳,他走过了整整14个年头,每天的训练量保持在万米。孙杨都记不清了,究竟是五年还是六年没回家过年。这些都算不得什么,尤其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度腰上有伤,必须得打封闭、贴膏药,经常是膏药黏着尚没有长好的新肉一同撕下来,疼得咬牙切齿。在母亲杨明的印象中,只要一提到“儿子吃过的苦”,眼泪就吧嗒吧嗒淌下来,“听说西芹榨汁营养不错,有段时间天天榨了送到队里。我也尝过,浓得发苦,难喝极了。但为了补充营养,儿子每次都是闭着眼仰起脖子一口喝光。”

在省人民大会堂的庆功表彰大会上,孙杨发言时一度哽咽落泪:“我要特别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我的教练朱志根,另一个是我的队医巴震。”是啊,朱志根指导就是他的另一个“父亲”。为备战伦敦奥运会,罹患严重的糖尿病、淋巴长期肿大的朱志根,三次推迟手术,四次带队赴澳大利亚训练,除了当好教练,老朱还是运动员们的保姆、厨师、按摩师。前几年,有次朱指导正带队在高原训练,老家传来大哥过世的噩耗,他早年丧亲,长兄如父,这个悲情不啻是晴天霹雳,即使这样还是没有及时赶回奔丧。

如果说朱志根是另一个“父亲”,那么启蒙教练娄红梅就是孙杨另一个“母亲”。娄教练有个习惯,孙杨在泳池里游多少个来回,她就在岸上跟着走多少个来回,唯恐漏掉哪怕只是一个细微动作的指导、纠正。即使在家人眼里,娄红梅也算不上是“巧妇”,但她却愿意花费一个通宵、自己琢磨用各种食材为孙杨熬制补品。

叶诗文也一样,享受双重的、浓得化不开的父母之爱。她的省队教练楼霞、国家队教练徐国义是一对夫妻。更巧合的是,1992年,楼霞是浙江游泳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以零点几秒之差与奖牌擦肩而过;二十年后,她的弟子用两枚金牌弥补了这个遗憾。楼霞、徐国义把16岁的叶诗文视为己出。五年前,当楼霞把手大、脚大的叶诗文招至省队时,这个“小不点”是所有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吃喝拉撒睡,没有一样不让楼霞操心的。训练中,把叶诗文特意安排在边道,以便时时刻刻关注、关照。后来,小叶子进了国家队,虽然把“接力棒”交给爱人了,但楼霞还是放心不下。天气的每一点细微变化,都让楼霞格外地担忧小叶子,她都会通过手机短信、QQ、微信及时提醒。事实上,楼霞更需要这种关心、关爱。三年前,她患了心脏病,两年前动了手术。患病的这几年,大多数时间爱人不在身边,她独自一人撑着。就连动手术时,徐国义也是带着队员在高原训练……对于这些,这对夫妻从无怨言,徐国义的口头禅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比起教练员团队,无论是科医保障团队,还是管理团队,更是无名英雄。在冠军之师诞生的历程中,他们都是忠诚的、敬业的、无私的“岗哨”。巴震是孙杨科医保障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在四年的伦敦奥运会备战周期,他跟随队伍东征西战,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浙江体科所的杨红春博士,参与游泳队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长期在杭州、北京两头奔波,最后八个月一头扎在国家队寸步不离……正是每一位“岗哨”的呕心沥血、劈荆斩刺,才得以共同开创出冠军之师前进的康庄大道!

传承: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牛顿说:我之所以能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没有以往的坚持、执著,没有历史的积淀、厚重,创新没有了铺垫、传承缺乏了根基,也就不可能有浙江游泳今日之崛起。

1959年,浙江游泳队组建。不过,最初二三十年籍籍无名,贫瘠的土地导致长期人才流失。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都没有条件兴建室内游泳馆。这之前,每年到了秋季,教练、队员背上行囊,长途跋涉赶赴安徽黄山、福建福州、广西武鸣的温泉泳池训练,一呆就是半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省体委节衣缩食、教练员手抬肩扛,总算建起一座五泳道的游泳馆,结束了浙江游泳队“打游击”的尴尬史。这开了个好头,几年间全省陆续建起一批小型游泳馆,省里每年补助一笔烧煤费。这段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历史,对浙江几代游泳人来说都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有了场馆条件,业训布局、竞赛制度开始逐步完善。1981年春节前夕,全省首届青少年“迎春杯”游泳赛拉开大幕。这是全省的游泳苗子第一次在同座泳池比拼。第二年起,为扩大影响面,这项赛事移师杭州之外举行。因为交通不便,分赛区比赛最终汇总成绩。没成想,这项赛事一坚持就是32届,年年举办、从未间断。参赛选手从当初的100多人,扩大到了700多人。无论是罗雪娟,还是孙杨、叶诗文,都是在“迎春杯”的历练中成长的。除了“迎春杯”,还有全省的“月月积分赛”、锦标赛、冠军赛、省运会,以及从今年开始举办的全省水上运动会,形成激烈的竞争格局。从“迎春杯”创办至今,一直担任裁判长的黄家驹,已是两鬓斑白的长者。对过往的经历,他感悟:“游泳运动员的成长是‘百年大计’,我们的使命就是打好基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原省体委的第一任游泳办公室主任黄容轩,也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如今,老人沉疴缠身,但说到游泳,还是两眼炯炯,他饱含深情、掷地有声地说:“要搞好基础训练!要搞好游泳普及!要搞好后备人才!”

这里还要特别插一个细节。当浙江选手在伦敦大放异彩时,远在北京的张长存教授也不禁潸然泪下。77岁的张教授是现任国家游泳队总教练幺正杰的恩师、也是浙江多位游泳教练的师长,长期研究游泳训练,密切关注浙江的游泳发展,他还是《全国游泳训练教学大纲》的编撰者。早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前五个月,他曾撰文《央视风云赞孙杨 我视大纲话浙江》。老人感慨:“浙江频频诞生游泳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二十多年来,浙江是全国贯彻、执行《全国游泳训练教学大纲》最好的省份,浙江游泳在人才培养中,注重传承与创新,注重有氧训练,扎实培养苗子,这种模式符合世界级运动员的成长规律。”

秘籍:听唱新翻杨柳枝

如果说传统是基石、团结是力量,那么创新则是敲门砖。创新不是排斥传统,而是继承传统。“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翻新杨柳枝”。求新、求变的过程中,浙江游泳实现内在蜕变,这种蜕变的本质就是发展。

省游泳队“五泳道”的老馆,早就退出历史舞台。浙江是全国实行竞技体育“院校化”改革最为彻底的省份之一。当年的“省体工大队”,在2006年正式挂牌为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迄今前后累计投入15亿元,建成游泳馆、田径馆、自行车馆等多座国内一流的训练设施。在原来对运动员进行训练、生活保障外,又最大程度地提供科研、医疗、教学全方位支撑,这种体制创新,使训、学、研达到“三位一体”,这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同时,运动系、项目管理中心和协会秘书处的“三位一体”,使各项目从高水平运动队到基层的延伸有了更好的体制保障。

与国际化趋势匹配的必须是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是世界。十多年前,省游泳队就开始尝试“走出去”。整支队伍开赴海拔1800米的昆明海埂基地。当年,进出云贵高原都是火车往返,单程四十多小时;高强度的训练之余,跟队的文化课老师还要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或补课。累是累,苦是苦,长期的实践证明,高原训练大大提高了有氧训练能力。在小试牛刀的创新中,浙江游泳以陈桦为代表的女子中长距离选手率先崛起。

而孙杨、叶诗文、吴鹏们,“走”得更远,走出了国门。2009年,澳大利亚著名游泳教练丹尼斯,向在国家队的浙江选手发出了邀请,“你们把孙杨交给我,我还你一个世界冠军。”北京的张琳、上海的刘子歌,当时已有过海外拉练的经历,但对浙江的游泳选手来说还是空白。走出去的费用谁来埋单?举棋不定时,国家队大开绿灯,省体育局、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和相关市体育局大力支持。2010年初,朱志根带着几名队员开拔澳大利亚。从此,澳洲成了浙江游泳队的“加油站”,朱志根近三年来已带队去过4次。吴鹏则是另一种模式。25岁的吴鹏是浙江游泳队的“老大哥”,为实现父亲生前对他寄予的奥运奖牌梦,他提出到海外特训的想法,同样得到了批准、支持。吴鹏的目的地是美国的密歇根大学。他在海外训练的最大感受是,从训练设施、装备到训练计划制定,无不渗透着高科技元素,而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有益于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正是中国竞技体育特有的举国体制、举省体制,这些观念、理念上的创新才有了实现的可能。真正的成功,则是把创新的理念转化为行动,又用行动的成果检验理念。浙江游泳战线上的每一位,都是践行创新的“战斗员”!

运动员的付出无须赘述。吴鹏在美国的训练生活,就是宿舍、泳池两点一线,除了高强度训练,租赁房子、开伙做饭、按摩理疗,所有这些都必须亲力亲为,没人帮你分担。不过,吴鹏从不断地钻研中获取快乐、汲取营养,也冲淡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艰难、寂寞、枯燥。

到了国外的练兵场,教练员的角色也不再是这么简单。丹尼斯的俱乐部地处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从训练设施到生活条件都是没法跟国内比。朱志根的身份,既是教练,又是厨师、按摩师,生活起居事无巨细地张罗。当然,最主要的是“偷拳”。他手握着秒表,跟运动员一样整天蹲守在训练池边,观察丹尼斯的训练方法、模式。语言不通,他就琢磨动作、分析录像。几年下来,他的训练方法、手段悄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位游泳界的前辈这样评价:朱志根早就小有名气、又年过半百,居然能够敢于否定自我,冲破旧传统、接受新事物,仅凭这点就足够伟大!丹尼斯显然也早就把这位中国教练视为自己的知音,他曾认真地说过,“朱指导,你不用再来澳大利亚了。下次,我到中国,拜你为师。”可谓英雄惺惺相惜。

现代竞技体育的比拼,某种程度就是科技实力的比拼,任何一项运动都必须依靠科研、医疗的力量。与十几年前“上午一碗中药,下午一碗中药”的传统做法不同,由十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科医攻关团队,开展训、科、医多学科联合攻关是浙江游泳队勇攀世界高峰的支撑与保障。由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李建设院长、张跃副院长分别领衔申报的项目得到国家体育总局奥运会攻关项目和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的支持,并在伦敦奥运会的备战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什么是科研攻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叶诗文在长期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中,出现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出现失眠症状等问题。怎么办?这些看似并不算大问题,但科研攻关团队也是谨慎、科学对待与处置,经过会诊确定个性化对症方案,采用中药调理、给予营养补充既快又好地解决。当然,大多时候面临的问题比这要棘手得多。孙杨在大运动量训练和高强度比赛中出现了肩伤,省体育局副局长吕林亲自主持,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及时组织浙医二院等著名专家进行会诊,确定伤情,并采取有力的治疗措施。

科技的创新,同样可以转化为竞技赛场的“生产力”。孙杨的1500米项目有29次转身。如果每次转身所费的时间哪怕缩短一小段,那么累计提高的成绩也是令人惊喜的。这个问题,早就被科研团队“盯”上了。在浙江省队训练馆安装了专业的仪器,研究和改进孙杨的转身技术。科研团队通过研究监控反馈,发现:如果加大团身幅度,加快团身速度,即可减少转身所需时间。教练对孙杨的转身技术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后,帮助孙杨在伦敦奥运会1500米决赛上确立了明显的优势。

省社科院教授杨建华每次重温孙杨、叶诗文在奥运赛场升国旗、奏国歌的场景,都无限感慨:浙江地少人多、资源匮乏,浙江的异军突起,靠的正是创新。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浙江的游泳选手屡屡拿金牌、破纪录,是浙江创新精神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

期许:江山代有才人出

省委书记赵洪祝说:“走下领奖台,一切零开始。”9月中旬,国家游泳队召开奥运总结会,主题是“从胜利继续走向胜利”。伦敦奥运会之后,山东等的体育调研考察团,络绎不绝地来到浙江“取经”;伦敦奥运会后,孙杨、叶诗文成为了浙江乃至全国新的青春偶像,他们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是掌声雷动、鲜花满怀。浙江省体育局局长李云林的心头并不只有“乐开了花”,而是愈发感到沉甸甸的压力:全国看浙江游泳,浙江游泳怎么办?年轻的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则清醒地认识到:顺时不盲目乐观,逆时不妄自菲薄。

浙江游泳如何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必须要正视的命题,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浙江游泳运动的传承、创新、发展历程中,李云林有过深刻剖析,他不无遗憾地说:“倘若这四枚金牌的得主,不单单是孙杨、叶诗文,而是有更多的选手分享,那该多好!”当然,这位浙江体育的“掌门人”也有更多期许:浙江两字有“六点水”,浙江理应为中国的水上运动作出更大贡献。除了在游泳、皮划艇项目,浙江在跳水、花样游泳、帆船帆板等涉水运动上,也要有更多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诞生!

胜利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才能保持长盛不衰!这必须有放眼国际的视野、脚踏实地的行动。国家队是中国游泳选手的最高目标、最高殿堂。只有被国家队召唤,才能有机会在训练中分享世界最先进的理念、方法、手段。当然除了运动员外,也要有更多的朱志根、徐国义等教练,巴震、杨红春这样的科医骨干被国家队召唤。只有让更多的运动员、教练员、科医专家,集中在代表中国游泳最高水准的平台上,才能让浙江游泳展示魅力、绽放奇葩成为可能。

浙江游泳自身也要继续创新、突破,探索更大成功的成长路径。七八年前,浙江游泳提出“用中长距离的突破促短距离突破、用女子项目的突破促男子项目突破、用高原训练成效促平原训练成效”的战略目标,几年的践行已经从点到面取得整体进步。而今,又提出“大省队、大游泳、大浙江”的新周期目标,意味着浙江游泳要有更宽的胸襟、更大的抱负,让游泳业训的“杭州模式”不是一枝独秀而是争奇斗艳,让与河南联合培养李昀琦的模式不是个例而成为现象,让每个人都学会游泳不是梦想而是现实,这将是浙江竞技游泳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唯一的、独门的“秘籍”。

对每一位从事游泳运动的选手来说,更要倍加珍惜荣誉,深感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孙杨、叶诗文生动实践了浙江体育的“金牌文化”,或成为刘翔之后中国体育新一代全民偶像。当然他们仍需不断完善自我、砥砺前行,探索、丰富“金牌文化”的内涵,凝聚起更大的精气神,相聚2013年辽宁全运会、相约2016年里约奥运会,从新星、巨星成长为充满永恒光芒世界级的恒星。后起之秀在孙杨、叶诗文精神的感召、引领下,要有舍我其谁的“接棒”勇气与胆魄,这对像陈桦、于诚、蔡力等曾是著名的运动员,退役之后又走上教练岗位的年轻人,同样也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正道是:风正海阔千帆竞,百尺竿头再出征。

上一篇:40后与80后同场竞技 女子体育节奏响“柔力球之... 下一篇:百年翠丽 引领高端卫浴 支持浙江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