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的研究

时间:2022-07-10 08:40:54

关于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细菌培养为阳性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情况。结果30例患者共培养病原菌40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2.5%,包括铜绿假单胞菌(40.0%)、肺炎克雷伯菌(24.0%)、鲍氏不动杆菌(16.0%)、大肠埃希菌(12.0%);革兰阳性球菌10株,占25.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真菌感染5株,占12.5%。结论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而且耐药率不断提高,要加强对耐药性的监测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药敏

下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不规则使用,导致病原菌耐药性逐渐严重,给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1]对于下呼吸道感染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是目前临床指导用药的重要方法,为了探讨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本文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从3-8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0.7±2.7)岁,其中支气管肺炎6例,肺炎14例,急性支气管肺炎4例,慢性支气管肺炎3例,其它3例。

1.2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医源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作为临床诊断标准[2],主要病症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

1.3检测方法①细菌培养与鉴定:对患者进行连续引导3d,在清晨用清水进行漱口,咳出的第一口痰丢弃,第二口放置在无菌容器内在2h内进行送检,防止鼻涕、唾液污染痰标本,将痰标本中加入等量的1%的胰酶消化液,放置在流感嗜血平板或者绵阳血琼脂平板上通过法国生物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F32进行病原菌分析;细胞学检查符合细菌培养指征:低倍镜视野上皮细胞数

2结果

2.1细菌分布情况30例患者共培养病原菌40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25株,占62.5%,包括铜绿假单胞菌(10株,占40.0%)、肺炎克雷伯菌(6株,占24.0%)、鲍氏不动杆菌(4株,占16.0%)、大肠埃希菌(3株,占12.0%),其它2株,占8.0%;革兰阳性球菌10株,占25.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为主;真菌感染5株,占12.5%。

2.2药敏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耐药性较强,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的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真菌对氟康唑、酮康唑、两性霉素耐药,结果见表1。

3讨论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其耐药性也最为严重,对头孢类药物和青霉素药物敏感率均接近100.0%,其耐药性主要有四种途径:①主动外排与膜屏障,限制药物达到作用靶位;②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逃避抗菌作用;③产生抗菌药物修饰酶或者是产生抗药物灭活酶;④形成生物膜。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也具有较高的耐药程度。因而在病原学检查未完全明确之前,抗菌药物的覆盖范围要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有效的抗菌,其中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可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

近年来,革兰阳性球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逐年增加,而且对常用抗生药物耐药性也较为严重,其主要耐药机制为葡萄球菌属靶位点青霉素结合蛋白PBPZa产生,使病原菌对众多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通过近6年的耐药率监测,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在临床中可首选万古霉素治疗。[4]

总之,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远高于其他科室,细菌的耐药性也较高。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而且耐药率不断提高,要加强对耐药性的监测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魏全珍,张惠珍,等.超广谱 B2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监测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4(3):334-336.

[2]严清华,黄友旗,蔡於才,等.儿童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4):3424-3426.

[3]董国英,孙迎娟,丁钰,等.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茵分布及体外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9(22):3114-3115.

[4]李佳锋,熊光宇.560例小儿肺炎痰培养及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507-2509.

上一篇:妇科病人术后寒战的因素分析和护理干预探讨 下一篇: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