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泛读――精读”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

时间:2022-07-10 02:14:13

论小学语文“泛读――精读”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

纵观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多样,花样层出不穷,却华而不实。在这种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下,我们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却往往没有得到提升。阅读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教师应当以“语文新课标准”确立的阅读教学新理念为指导,探索出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阅读教学的模式及其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根据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经验,同时借鉴先进教学方法,提出一种适合小学生阅读学习需要的教学模式:“泛读――精读”。

一、何谓“泛读――精读”阅读教学

“泛读――精读”阅读教学就讲到了两种阅读方法。其中,“泛读”有两种义项:广泛地阅读和泛泛地阅读。本文所提的“泛读”,就是指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先指导小学生在课堂上泛泛地阅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指导他们在精读的基础上,利用课堂上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自主延伸到课堂外,进行广泛地阅读累积。而“精读”则是指让学生深入细致地研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精彩片断,逐字逐句,细嚼慢咽,从而达到消化吸收内容的目。

“泛读――精读”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通过泛读(泛泛地读),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整体的初步认识,接着通过精读,即对课文的字、词、句、段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理解,从而掌握所理解的课文内容和知识,最后通过课外泛读(广泛地阅读),即运用课中所学到的阅读知识来博览群书,从而培养小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怎样进行“泛读――精读”阅读教学

“泛读――精读”阅读教学可分成三个步骤进行,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广泛阅读,延伸积累。

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时,先让学生进行泛泛地阅读,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疏通词句的目的,培养他们整体理解课文的能力。具体又可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读课文,找生字新词,疏通阅读障碍。

本环节是让学生预习课文,让他们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通过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解,或者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并指导他们搜集相关的补充材料,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初步了解课文,扫清阅读中的障碍。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松鼠》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并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学生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认识了13个生字,并正确读记了“乖巧、驯良、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检查预习,再读课文,加深阅读理解。

在预习完课文后,教师就对学生的课文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包括生字新词的拼读,意思理解以及在预习中还未消化的字词含义或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从而把课文进一步读顺、读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在学生预习完《松鼠》一文后,我先问学生对“松鼠”的印象,再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提出来,让学生进行理解:找出“驯良”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你还认为哪些动物驯良?哪些是不驯良的?“乖巧”是什么意思?“不乖巧”又指的是什么?接着让学生再读课文,并找出课文中第几自然段描写了松鼠的漂亮,第几自然段描写了松鼠的驯良,第几自然段描写了松鼠的乖巧?

提问题,谈看法,巩固阅读效果。

在学生再次读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请他们尝试谈谈阅读的感受,读懂了课文中的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内容是不明白或者还想知道的,请他们用问题的形式来进行表述,并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通过自问自答,形成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例如:再读《松鼠》一文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讨,互相质疑,他们纷纷提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课文中为什么作者连续用了几个“不”字,去掉这些描写可以么?为什么说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呢?等等,接着,我将综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罗列,再让他们进行讨论解答,从而达到巩固阅读的效果。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在教师出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精读课文,精读中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到文章里去,拓展他们的思路,要求他们从文章的脉络结构、写作激发等方面去思考。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探究的余地,让他们抓住问题进行组内思考和讨论,此时的教师应以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归纳整理。

例如:在学习“漂亮”部分时,我请同学们划出具体描写松鼠“漂亮”的词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接着出示相关句子:“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再让学生总结写得“漂亮”的秘诀,最后我再帮助学生进行提升和归纳:全面具体、优美词语、比喻拟人、按顺序写、抓住特点、带感情写等。让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重要词句有了深入的感受和领悟,并体会到了作者精彩的写作手法。

第三步,广泛阅读,延伸积累

这一步骤的教学目标是以课内阅读促进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曾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风趣地形容为“三七开”,课内占三成,课外则占七成。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单纯通过课堂上的语文教学是达不到的,可以说,课内是学习积累的过程,是课外浓缩的精华,而课外不仅是课内教学的补充与发展,更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平台,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无穷乐趣。

1.衔接阅读

衔接阅读,就是以课文本容为基点向课外延伸的阅读。即运用“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把阅读课文的方法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让他们学一篇带动阅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或者阅读不同作家同一手法的作品,并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从而让他们在阅读中品味情感、领悟精彩。

2.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就是指教师配合课内的语文学习,根据课文的体裁、内容及写作手法,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文学经典,指导他们合理利用时间,让他们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

(福建泉州市泉港区第二实验小学)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的应用 下一篇:在矛盾冲突中彰显语文教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