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贵的清康熙墨地素三彩

时间:2022-07-10 12:58:52

康熙三彩器,继承和发扬了明代成化、正德三彩和嘉靖、万历多种色地套叠的传统工艺,

在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廓线,再绘以图案,涂施彩色釉地。

康熙三彩器施彩以黄、绿、紫为主,或加蓝色为辅,间露白地相佐,因少用或不用红彩,故又有“素三彩”之称。

个别加红的,由于数量稀少,有“三彩加红,价值连城”之说。

三彩器的色泽一般不及五彩艳丽,但施彩工艺标新立异,从而创造出丰富多样、质朴雅洁的不同品种。

如黄地、绿地、紫地等等,其彩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独具匠心,加之各种技法的运用,

大大丰富了康熙三彩的表现力。

墨地素三彩是康熙三彩中最为名贵的品种。制作时,先在器上施以绿釉,复施墨釉,即为墨色地,再以泛紫的深墨笔道勾描花卉、禽鸟等图案,填绘黄、绿、紫、白各色。也有墨地中留白地开光绘三彩图案。其笔画纯熟,刚劲有力,层次分明,画面自然。

据耿宝昌先生介绍,20世纪50年代,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曾下文在全国各地征集搜寻素三彩器物,但所获甚少。真器康熙素三彩大件在民国时期就已罕见,尤其是墨地素三彩,即便是件残口的大瓶,当时就可值1万大洋,足见其之贵重。

清末民初,康熙墨地素三彩器多为欧美诸国所夺。如法国卢浮宫等处就陈列有康熙墨地素三彩大花觚、大棒槌瓶、大观音尊等,连一些仿品和残破之器也为法国人所爱并大量收集。目前康熙墨地素三彩国内少见,各大拍卖行也一样少有拍品。

素三彩瓷器大多是官窑器,唯独康熙时期墨地素三彩是民窑瓷器,但比官窑素三彩瓷更为珍贵,这主要是因为康熙墨地素三彩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清自入关定中原,实施以汉治汉的政策,提出以仁孝治天下,崇尚孔孟儒家思想,对祭奠仪式非常讲究,隆重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如“丁忧”,凡朝廷官员,只要父母之中任何一位去世,都要去官回家守孝三年,孝满再回朝复职。基于朝廷的礼制,对丧事的祭器也精益求精,当时操办丧事都要定烧一批高档墨地素三彩器物以为丧事宴客祭奠之用。王公贵族为炫耀其门第高贵,相互间攀比,不惜重金请有名的工匠以好的材料烧造祭器,务求产品出类拔萃,所以才有了墨地素三彩这种陶瓷史上的璀璨明星。不知何故官窑不烧制墨地素三彩器,只有民窑烧制,不如官窑工艺精致,也没有款字。康熙素三彩除墨地以外其余各种色地的素三彩几乎全是官窑产品,但都没有墨地名贵。

康熙墨地素三彩是皇家及王公大臣所用祭祀品,生产量稀少,而雍正朝励精图治,反腐倡廉,厉行俭约,丧事不再大办,墨地素三彩也就从此绝烧,遗留下来的少之又少,使其身价倍增。至清末民初,由于外国人刻意高价搜求,古玩商为利而仿烧,古玩市场中的康熙墨地素三彩鱼龙混杂,收藏赝品者亦不在少数,甚至国外博物馆也有陈列。至今,即便是清末民初的康熙墨地素三彩仿品,也为今人所珍视。

笔者收藏有几件墨地素三彩与读者共赏:

清中期双耳带环墨地素三彩凤鸟图琵琶尊(图1) 高31厘米。胎质细腻,造型规整。器敞口下收,细颈,圆腹下收,圈足,器颈上置双龙耳带环。器身满墨地,用三彩画一对凤凰,陪衬牡丹花、荷花与无花果树,以及各种天上飞的、水中游的鸟,喻百鸟、百花之王。

康熙墨地素三彩盘口棒槌瓶(图2) 高48.5厘米。胎质细腻,造型规整。器盘口,细颈,溜肩,微鼓腹下收,圈足。器身墨地,满画一株梅花满开,9只鹊儿各异,陪衬山石、修竹。

康熙墨地素三彩罐(图3) 高17厘米。胎质细腻、坚密。罐直口,丰肩,鼓腹下收,卧足,器形规整,比例协调。器口白釉,肩上单圈画三角连纹,腹上绘山石、竹子,树枝3朵牡丹、4朵皮球花,竹枝上绘一只回头翠鸟,一只翠鸟在飞,肩上绘太阳。墨底,釉水肥腴、光亮,足底有双圈青花款。

康熙墨地素三彩花觚(图4) 高43厘米。器广口外撇,长颈渐收,鼓腹下敛,足底外撇,二层台圈足。此器型因口径外撇呈凤尾状,亦称为凤尾尊。胎质坚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有厚重感。器身用黄、绿、紫、白各色画喜上梅梢图,其笔画纯熟,层次分明,十分传神。

康熙墨地素三彩撇口观音樽(图5) 高25厘米。撇口,直颈,丰肩,腹下渐收,体形瘦长,器底外撇,圈足。在墨地上用黄、绿、紫、白各色填绘梅花、牡丹、竹子、观赏石,意境冷艳高贵。足内有青花六字款“大清康熙年制”。

责编 耕生

上一篇:水晶纪念品设计及激光加工 下一篇:缘何洪武背“广”钱出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