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高中语文课本当成“鸡肋”

时间:2022-07-10 11:55:32

不要把高中语文课本当成“鸡肋”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高中语文课本竟然也处在了这样尴尬的位置上。语文,无可非议就是语言文字,也就是学会说话和写文章。在教学大纲里清楚的写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语文实际上不象大纲所说的那样被人们重视,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学什么?这一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明显,部分高中语文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感到茫然,这主要体现在对待语文课本的态度上,高中语文课本是国家指定教材,学生也花了钱,按理高中语文教师自然要带领学生研究上面的每一篇文章,然而实际教学中部分高中语文教师认为课本与高考关系不密切而不重视课本,甚至有的干脆扔掉课本全然不管,高中语文课本就这么成了鸡肋。高中语文课本果真不重要,可丢下不管吗?其实不然,真要学好高中语文,掌握好这门功课,非但不能不重视它,而且还要努力吃透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

高中语文课本作为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认识语文、学习语文、掌握语文、运用和传播语文的最主要途径。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的名家名篇、优秀时文为主体,尤其是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在选文上紧贴时代,更注重课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它除了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材料,也给我们提供了精妙的写作方法,更注重对学生审美和趣味的培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高中语文课本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偏见,主要是因为部分老师和一些同学没有真正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一高度来认识高中语文,仅仅局限于高考这一目的,难免会产生“课本太死板、内容不新鲜、讲起来不生动、听起来没兴趣”这样的感觉,因为考试尤其是高考已经不可能象其他科目那样直接涉及到课本中的知识点,所以对部分“唯分是图”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高中语文课本就成了鸡肋。

然而,研究那些在高考中语文获得高分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哪一点又不跟课本息息相关呢?他们的能力又怎么不是从一堂堂的课本教学中获得的呢?从课本中不仅可以学到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知识,还可以同古今中外名人同呼吸共患难、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自己日益长大成熟起来。这一切,在其他学科是不可能同时学到的。

更何况,高中语文课本并不是真正的与高考无关,只要你认真的把高考试卷与语文教材对照研究一下,你就会发现课本丢不得。其他的不讲,就近几年来高考的优秀作文,很多都巧妙的高中语文课本挂钩。例如, 2002年江苏的《东坡的选择》、《谏屈原书》、《昭君的选择》等。2003年出现的“故事新编”有《与诸葛亮书》、《既生“亮”,何生“关张”?》、《吊屈原赋》、《武侯自责表》等。还有2004年四川的《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遭遇挫折,笑对痛苦》、云南的《那时花开》、江苏的《〈孔雀东南飞〉新传》、重庆的〈〈诗人.明月.黄花〉〉等。这些文章的人物、事件、语句大都是直接取材于我们的高中语文课本,至于套用课文形式,引用课文里的名言警句、优美语段更是举不胜举。再比如,高考的文言文是一个难题,大部分学生很难得到高分,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不得其领,认为高考文言文段不会从课本中选取,故而舍弃教材,对课本中选取的文言文不进行或不认真进行教学,反而选用大量的课外文言文段企图做到高考文言文原题,事实告诉我们这样做的高中语文老师他们教的学生在高考中文言文这一板块绝大数学生得分率都不高。

高中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博闻强识,自然可以慢慢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更何况熟读教材中精选的名家名篇、优秀时文可为学习紧张课外时间少的高中学生节省课外寻找阅读材料的时间。但限于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多同学,特别是广大的农村高中生很难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写作文时,常苦于“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说。这时,我们不妨思维多变一点,头脑灵活一点,巧借一下教材,也能够成就一篇考场佳作,几年来高考优秀卷、满分作文早已证明。学好高中语文课本,不但能做出好文章,而且,还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有用青年,课文中的那些名言警句、名人事例对你的长远人生也将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是看来,高中语文课本是鸡肋吗?

既然高中语文课本如此重要,可是为什么还会时常听到高中语文课本没什么可学的声音,看到高中教师和学生对高中语文课本的迟疑呢?当然,高中语文课本也不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由于时代背景和编者自身的种种原因使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有些文章跟不上时代、有的政治气味太浓、有的深奥难懂等,但这不是主要原因,而主要原因在于一些高中语文老师没有充分理解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没有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因为他不懂“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就设法改变自己”“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读死书,会把书读活,死人读活书,会把书读死”这个道理,也不懂“师者传道解惑也”传授书中的道理,讲解学生学习中的疑惑。”是老师的天职。他们凭自己的爱好讲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而没有考虑到“师者,学之范也”,自己讲的一句话、做了一件事可能会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造成了高中老师不想教,高中学生也不想学的事实。如果丢开了课本,学生能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阅材料,并能从中汲取比语文课本更好、更多的营养也好然而,很多同学在丢开课本之后,又无法找到真正可学的材料,结果课本丢了,语文知识也丢了,一上考场只能瞎朦,至于生活中要用到语文时,也就只好一问三不知了。

在网络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然而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个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处理高中语文课本的理念方法是否恰当,在这个极端浮躁的时代,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是否静得下来带着学生领略高中语文课本的艺术魅力?

上一篇:自学式教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兰州市城关区初三学生体育锻...